小蓬仙馆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花地街大策社区花海街18号(醉观公园内)。原址位于新隆沙东2号,又称八公祠,始建于清咸丰七年(1857),光绪三十三年(1907)重修。清光绪末年为康有为家族的物业,康有为曾在此读书、居住和活动。新中国成立前,先后办过八公祠小学和广州市第三十七小学。1958年曾作炼钢厂,20世纪70年代,中堂与后堂拆毁建工人宿舍。2002年因市政道路建设,又将仅存的第一进建筑异地重建,并采用原建筑构件原貌复建。迁建后的小蓬仙馆位于在荔湾区芳村醉观公园内,今该祠坐西朝东,广三路,深一进,总面阔33.39米,总进深12.11米,占地面积404.4平方米。硬山顶,人字形封火山墙,绿色琉璃瓦滴水剪边,碌灰筒瓦,青砖石脚。前殿正面石额“小蓬仙馆”为80厘米丁方隶书,苍劲有力,两座侧门的门楣上方书有“清镜”和“平砥”字样。前殿山墙檐下一排烘托,上有“花开富贵”图,均为砖刻,线条清晰,刻工精细。檐下一块长约10米、宽40厘米的长幅木刻浮雕,雕有花果蔬菜图案20余组,极富地方特色,是不可多得的木刻艺术品。仙馆中种有白兰,也历来为人们所称誉。该建筑不仅具有岭南传统祠堂风格,更是康有为读书及活动过的地方,同时又是广州地区首例成功异地重建的文物保护建筑。2002年9月,公布为广州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小蓬仙馆是何人所建,历来众说纷纭。一说是道教羽士集资兴建。一说是康有为的祖父所建。尚有一说是曾任两广总督的叶铭琛奉父命所建。据有关部门和人士近几年的考证,小蓬仙馆应是
康有为的祖父所建,以仙馆为名乃是当时的一种风气,以示高雅脱俗。清同治六年(1867)左右,年幼的康有为曾在此读过书。小蓬仙馆现被
广州市人民政府列为广州市内部控制文物保护单位。
小蓬仙馆[Xiǎo Péngxiānguǎn] 位于荔湾区花地街道辖内。因慕蓬莱仙岛之美,故名。清咸丰七年(1857)建成,占地面积约 404.4 平方米。原为宗教活动场所,坐落于芳村新隆沙东 2号,后改为八公祠(奉祀林则徐、张之洞等八位清朝官员的祠堂)、八公祠小学堂(又名芳村学堂)。2001 年因修建珠江隧道,保护性移至醉观园内。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蓬仙馆建于清道光年间,咸丰六年(1856)重建,坐北向南,有大殿、精舍,殿后有小花园,曲径清幽,亭台山石,风景秀丽。光绪年间,仙馆被改名为“七公祠”、“八公祠”,并被用于兴办学堂。建国后,曾为芳村公安分局和芳村文化馆所占用。1958年,这里成为炼钢场所,受到严重破坏,现仅存前殿和两边侧房,但仍可窥其建筑水平之高。
前殿正面石额“小蓬仙馆”为80厘米丁方隶书,苍劲有力,两座侧门的门楣上方书有“清镜”和“平砥”字样。前殿山墙檐下一排烘托,上有“花开富贵”图,均为砖刻,线条清晰,刻工精细。檐下一块长约10米、宽40厘米的长幅木刻浮雕,雕有花果蔬菜图案20余组,极富地方特色,是不可多得的木刻艺术品。仙馆中种有白兰,也历来为人们所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