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蜀山位于合肥市五十里小庙镇东部,海拔155.6米,面积0.8平方公里,呈圆锥形。该山以松、杉为主要植被,覆盖率高达80%。山的东南坡有屋舍,而西南坡则是公墓区。1986年,小蜀山被指定为合肥市骨灰公墓,现已发展成为安徽省最大的公墓之一,拥有完善的规划和设施,包括宽阔的道路和大型停车场。
简介
小蜀山位于五十里
小庙镇东部,
小蜀山村境内,合六公路北侧,海拔155.6米,出底面积0.8平方公里。呈圆锥形。植被以松,杉为主,覆盖面为80%。山的东南坡屋舍俨然,西南坡为公墓区。1986年小蜀山被确定为合肥市骨灰公墓,其从一个荒芜的山脊发展为墓型齐全、规划整齐、道路宽阔、附建有大型停车场的安徽省最大公墓之一。
史料记载
据《尔雅-释山》讲“蜀”是“独”的意思,因小蜀山无岗阜连属,只是孤单单的一座山,所以叫蜀山。又据《庐州府志》记载:“有蜀僧于此结庐,偶思乡水以锡卓地,泉汩汩而出,尝之有瞿塘峡味,因名为蜀井”。所以又有人说蜀山是以此而名的。
蜀山、淝水风光清幽,仍然是庐州的象征。据《庐州府志》记载:蜀山树茂林密,青竹吐翠,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词。古人评蜀山为“春山艳冶如笑,夏山苍翠欲滴,秋山明净如故,冬山惨淡如卧。”而蜀山的四季景色,尤以冬令雪景为最美,每逢瑞雪飞降,登临在山峰旁的眺望,茫茫雪海,银装素裹,艳阳白雪,相映成辉。东眺合肥城区,恰如虚幻世界,琼楼玉宇,北望蜀山湖,又似白茫茫中晶莹剔透的一方明镜。古人熊敬有诗赞美说:“晓起俄惊霁景开,高山头白势崔巍,卷帘为爱琼瑶湿,一片寒光入座来。”正是这些对蜀山雪后放晴景色的描写,使“蜀山雪霁”被列为古“
庐州八景”之一。
名称由来
据民间传说,唐时,合肥来了一个游方僧,僧看合肥民风淳朴,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就是缺山少庙,遂立下借山建庙之宏愿。僧在西郊结茅为庵念诵了三年《华严经》,果然从和尚故乡四川飞来两座山峰,并在大独山上建造
开福寺、龙子冢和龙王庙;在小独山上亦建了寺庙。四川简称为“蜀”,合肥人为了纪念和尚的借山之功,遂改大、小独山为大、小蜀山。嘉庆《合肥县志》有慧满法师在唐贞观年间结庵于全肥西郊的记载。另据《尔雅·释山》曰:“蜀山独也。”“蜀”亦作“独”解。这亦是蜀山之名的由来。
嘉庆《合肥县志》第四册载:“
大蜀山在城西二十里,山形屹然孤峙……远见二百余里,为一城之镇……小蜀山,当大蜀山西二十里,为大蜀支山。”据地质学家考证,小蜀山是在
造山运动时,从地壳深处喷出的
岩浆和碎屑物质堆积而成的火山,所以呈圆形,顶部为圆锥形,有火山口遗迹。距今已有七千多万年的历史。因山形屹然孤峙,故原称独山,后演变为现名。
历史传说
太平天国忠王
李秀成部将、杭州守将
袁宏谟是小蜀山人,亦说农兴乡袁小圩人。在太平天国失败后,袁宏谟识破红尘,削发为僧法号通圆和尚,主持重修
紫蓬山上的西庐禅寺和合肥的
明教寺。
古往今来,文人骚客游蜀山吟诗文,脍炙人口。清顺治进士、
吏部尚书、
武英殿大学士李天馥有诗曰:“云间梵宇疏钟远,山下人家晚稻香。”(九月游蜀山)。嘉庆间合肥知县
左辅登山赋诗:“春花喧鸟语,路到禅关。”时人称“李太白身后”的北宋著名诗人郭祥正对大、小蜀山的描写鞭辟入里:“蜀山回出千螺秀,淝水长萦一带围。”
公墓改革
从兼营到专营
那年,合肥市小蜀山墓园借着棺葬改骨灰葬的春风蹒跚起步。当时墓园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由市殡仪馆派人兼职;也没有办公场所,工作人员常常是隔三差五从市区奔波数十里来到小蜀山,租用附近农居办公。
1996年,对合肥小蜀山墓园来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随着墓园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对墓园管理要求的日益提高,成立专门组织、实行专人负责的呼声越来越高。这一年,小蜀山墓园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事业单位,兴建了三层办公楼,拥有了自己的标志性建筑——小蜀山公墓牌坊。悠悠蜀山数百亩土地有了管理经营者。小蜀山墓园从此走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从无序到规范
清明、冬至是小蜀山墓园一年中最为热闹的时候,下葬、扫墓、祭祀者从四面八方涌来,人流带来了商机,小商小贩乱摆摊设点、围追兜售成为墓园内常见一景,因在园区内燃放鞭炮而引发的火灾事故也时有发生。
2006年,随着合肥市“整治四乱”工作的开展,禁炮,
封闭式管理,集中销售、焚烧的殡葬改革号角在小蜀山墓园吹响。兴建殡葬用品集中销售区,实行明码标价,严禁借机乱收费、乱涨价;修建大型集中焚烧区,杜绝在墓区内焚烧纸钱等祭祀用品诱发火灾隐患;重建200平米营业大厅并安装电子屏幕,对各服务项目的收费标准、办事流程、办事要求和注意事项等进行滚动宣传,一项项为民、便民举措让群众明白消费,舒心而去。
从传统到现代
科技的发展,时代的变迁总会影响不同的领域,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加快自身的发展,逐步从单一传统的管理经营模式走向现代化是每项事业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
2003年, 电脑技术在小蜀山墓园得到了运用和体现,沿用了多年的人工刻碑被电脑刻字所取代,墓碑字体更加多样和美观,
劳动强度、刻碑成本也大大降低。同时,
网上祭祀的开通更为远在他地的亲人提供了祭奠故人以表思念的机会。
世上难逢百岁人,山中常有千年树。随着绿色环保理念的日益深入人心,树葬、草坪葬等一系列新生事物进入公众视野,1999年,小蜀山墓园适时推出这两大新型骨灰葬类型,截至08年底,园内树葬、草坪葬的总数已达到530多。郁郁葱葱的小草、婆娑起舞的树木成为一种生命延续的象征。
2008年,小蜀山墓园又进一步推进“青山白化”治理和生态墓地建设工作,筹集资金85万元种植了8个树种近4000余株树木,对园内约120亩的墓区实施了绿化覆盖,以常青树木
冬青、龙柏为主,其间点缀樱花、
紫薇等观赏性花卉品种,日趋景观化、园林化的环境让小蜀山墓园成为逝者真正的“人生后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