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西天,地名,位于福建省漳州市,有时也指《西游记》中黄眉怪的洞府
小雷音寺。
概况
平和“小西天”
观音庙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
小溪镇联光村大坑山中,故又称“大坑岩”。距县城约5公里,背靠小溪第一高山鸡笼山峰,一年四季竹葱茏,云雾缭绕,变幻莫测,宛如仙境。面向
天马山脉,面前山岗,大齿交错,节节相护,藏风聚气,
天马山脉横卧运方,翠屏当户。左右大坑山脉,牛头
仓山,起伏连绵,犹如两头雄狮对望鼓戏,栩栩如生,所以“小西天”大坑岩地理又有“双狮结佛”之美称。大坑坑流,斜从庙前流过,流水潺潺,清冽甘甜,蜿蜒曲折,瀑布层生,犹如银色彩链,挥舞双“狮”之间。盛夏酷暑。凉风习习,清爽怡人,乃消夏避暑之绝妙去处。
“小西天”大坑
岩观音庙,建于两“狮”之间,幽谷腹地,坐西向东(辛乙兼戊震),宽约5米,深约6米,同字壳结构,屋顶琉璃瓦,仰红覆绿,瓷雕双龙戏珠,双凤牡丹,古朴典雅,小巧玲珑。庙内后半部为佛殿,正中观间佛祖莲座,安放
观音佛祖金身,两侧假山分层安放
十八罗汉,前半部为供桌,安放烛台香炉,观音佛祖金身头顶墙上,钳装圆满形水银镜一片,配以闪光图案,庙前约30米处有一天然小
石潭,貌似浴盆(俗称“石脚桶”),潭水清凉,清澈见底。夏未秋初,旭日从天马山升起,日光照临“石脚桶”水面,正好反射在观音头顶镜头,闪烁生辉,祥光满室,加上缭绕香烟,给人以身临仙境之感,庙宇周边古榕翠柏,四季常青,奇花异草,美不胜收,身临其境,犹如置身“
世外桃源”。
历史沿革
据考历代传说,早在明未天启年间,有一游方高僧(据传来自
普陀山名讳佛号待考),因看中“双狮结佛地”,就在该处结一草庵,奉祀观音佛祖,诵经修行,参惮悟道。该僧不但深悟惮机,还精通医学,犹擅长治疗男女不育之症。因此,周边民众,前往拜佛求医者日益增多,且大多都如愿以偿,喜添贵子。因此,人们就把这里的观音佛祖誉为“送子观音”。由于奇迹层出不穷,在小溪及周边地区一直广泛流传这样的几句谚语:“要生就要爬大坑;要囝就要上大坑岭;要女亩(老婆)就要求大坑佛祖”。后来,周边崩坎湖、后湖隙、大坑、牛头仔仑、火巷、下后斜、上后斜等村社民众,因感念观音佛祖
慈恩。自动捐资献工,肩扛手搬,将草庵改
成青砖墙,青瓦结构的观音庙,并在主庙左前方百步处,建一持斋室,供奉
伽蓝菩萨,兼作信士持斋礼佛寄宿之用。
时至大明崇祯年间,明代著名学者
黄道周,游学
闽南,应年友李光熙(侯山李氏第八世祖,崇祯十三年庚震
魏藻德榜进士,后官拜
广东新会县令,
翰林院检讨)之邀,作《李节母许太孺人墓表》,相携游览大坑岩。适逢雨后斜阳,周围峰云雾缭绕,五彩缤纷。坑流淙淙,翠岩粼波,银兴闪闪,景色迷人,
交口赞曰:“不亚西天胜地,何殊
蓬莱佩境。”感叹之余,黄道周挥毫书下“小西天”三个大字,赠作草庵匾额,李光熙亦即兴作诗曰:“大云起雨施西极,坑水流波映翠岩。”之佳句。自此,“小西天”誉满琯邑,声及周边县市,香火亦随之日益鼎盛。后来,高僧返回普陀山,庙宇由崩坎湖、
后湖隙、牛头仑、大坑、火巷、顶后斜、下后斜等社村民共同管理,香火依然十分鼎盛,信士求签问事,
求嗣得子,仍然灵验无比。
清末民初,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土匪活动十分猖獗,拜佛信众屡遭抢劫,“小西天”香火一度稠零。
1949年后,由于历史原因,“小西天”已无专门管理人员,但仍有香客陆续朝拜。“文革”中“小西天”砖墙、屋顶均被拆毁,唯有地基幸存,已成废墟,香火亦随之中断。“小西天”匾额被埋土中,后复修时发现已经腐朽,但字迹尚属清晰,遂请书法行家依原迹描下,现存“小西天”匾额即黄道周原迹复制。
恢复与发展
1984年,随着形势政策的遂渐改变,信众要求修复“小西天”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李宗麟先生的大力支持下,社村前辈李大头、李水必、
李长文等人,自发组织“小西天”大坑岩观音“修建筹备小组”,着手发动群众捐资献工,并于当年,在“小西天”原基建简易砖墙、
土木结构的观音庙及持斋室,收集散失的神像、香炉及签诗等,恢复对外开放,并由五名前辈轮流值班管理,自此“小西天”的香火又日渐鼎盛。
1989年初,年近九十的“西山李”旅台宗亲李世雄,感念大坑观音浩荡
慈恩,三度偕夫人林桂兰登上“小西天”虔诚礼佛,并捐资重葺,观间庙屋顶(改成龙凤瓷雕),重新修建,天公炉、寿金炉、修补道路,为“小西天”的恢复修善作出了贡献。
1983年,大坑山及周边山地被中央、省、市定为“福建省
平和县夏橙蜜柚示范场”,在“小西天”大坑观音理事会,联光村委会、党支部及广大信众、蜜柚种植户的共同努力下,以
大坑村民小组为东道主,于1990年将通往“小西天”的人行小道扩建为简易公路,为“小西天”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十年来,“小西天”管委会将大部分油箱香火收入用于寺庙基础设施建设和游览景点的扩大。如:凉亭、管理人员值班室、接待室、
停车场、戏台等,总投资逾五十万人民币。
为进一步将“小西天”建设成,集拜佛朝圣,观光览胜,避暑休闲为一体的旅游景点,管委会成立专门
领导小组,多渠道等集资金,分期分段,将简易公路改成水泥路,专门负责旅游景点的规划和设计。小溪镇政府结合旅游项目开发,规划投入500万元,现已投入480万元,建设基础设施,拓宽改造从山下至寺庙2.4公里长水泥路,建设2个停车场,游客观光平台,900米登山阶梯行道,2级瀑布开发、观音庙扩建工程,
农家乐配套项目建设等,将平和“小西天”圣地建成,集拜佛朝圣,生态农业观光、农家乐为一体的旅游景点。
传统节日
“小西天”除终年开放庙门供外界善男信女朝拜外,内部还有一种独特的供奉形式;每日卯时、当值僧尼或管理人员就必须把清洁工作做完,并在佛前献上三杯清水,三杯斋饭,这三杯斋饭更具特色,在装盛斋饭时,必须先用二个大小形状相同的饭杯,将饭
盛平,然后对覆,取去上杯,使杯内、杯上的饭量相等。每日一更,周而复始,据说这是代表众生平等之意。
每年正月初一至正月二十日是“小西天”香客朝拜高峰期,特别是正月二十日“天穿节”从天刚拂晓直至金鸟西坠,数以千计的年轻夫妇、恋人情侣、男女老少纷纷拥向“小西天”虔诚礼佛,求签问卜,默默祷告:祈求来年平安顺利、万事如意。
每年农历二月十九为观音佛祖
佛诞之期,六月十九为观音佛祖成佛之日。届期庙内必备上丰盛水果、茶点、“面线甜”等精致寿礼,为观音佛祖祝寿。周边信众也各备寿礼、果品纷纷前往“小西天”为观音佛祖祝寿,热闹非凡。
每年农历七月初六“小西天”中
元日(即普度节),届期,庙内延请出家僧人,设坛诵经,普渡生灵。周边信众则各备菜、饭、大米、
牲礼、果品、香烛纸钱,准时汇集庙前,由法僧统一指挥,按佛教仪轨,进行参拜,这时,庙内庙外人山人海,蔚为壮观,别具一番景象。延至现代,虽无出家法僧主坛,但“中元”习俗却依然存在,祭品亦更加丰盛。
数百年来,“小西天”还流传着迎请佛祖金身出巡四境的惯例,为避免争议,乡民们相约成例,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为金面基点(原
后湖缺)巡境日,二月初三为大坑基点巡境日,二月初四为后斜基点(原上下后斜、火巷)巡镜日,四月初八为产坑片巡境日,四月初十,十月初一为新建基点(原,崩坎湖)巡镜日。届期值巡基点男女老少,人人手执
彩旗,敲锣打鼓,列队前往“小西天”将观音佛祖神象奉上
彩轿,由精壮人员
抬扛,一路上吹吹打打,鞭炮连绵,回至本境,家家门前排上香案、
供品、合家老少捻烧礼拜,随后点燃一串鞭炮送驾,家家如此,合境欢腾。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