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国旗,比例 5:4(或3:2),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非矩形国旗(两个三角形部分重叠而成),也是唯一在比例上纵大于横的国旗,启用于1962年12月16日。两个重叠的三角象征
喜马拉雅山,日和月表明尼泊尔是一个
印度教国家,也寄托了国家与日月长久共存的愿望。深红色是尼泊尔国花红杜鹃的颜色,蓝色旗边象征和平和自然。
尼泊尔国旗由两个上下相叠的三角形旗组成,红色旗面,旗边为蓝色。红色是国花红杜鹃的颜色,蓝色代表和平。上旗中的月和星代表皇室,下旗中的太阳来自拉纳家族的标志。太阳和月亮也代表尼泊尔人民的美好愿望,祈盼国家像日月一样长存。两个三角形的右角象征喜马拉雅山的两个山峰。
1846年,亲英的廓尔喀军人
忠格·巴哈杜尔·拉纳发动政变,夺取军政大权,自封为首相。拉纳家族获世袭首相地位,实行军事独裁统治,使国王成为
傀儡。1951年,国王
特里布万恢复王权,拉纳家族统治结束,尼泊尔开始实行
君主立宪制。
在1962年正式确定国旗以前,尼泊尔通用过图案分别为日和月的红底三角旗,1923年将它们合一,成为后来国旗的雏形。2008年以前,尼泊尔国旗上的月亮和太阳图案还象征着曾统治该国的拉纳家族和沙阿王朝,但这一年君主制被废除,这一象征意义也被取消。2009年,执政的尼共(毛主义)曾要求修改国旗,但最终搁置了这个想法。
2014年8月23日,尼泊尔约3.5万人聚集在首都加德满都市中心的一处广场上,手持鲜花和纸张,摆出了据称世界上最大的国旗造型。有参与民众告诉记者:“因为广场上人太多,我和朋友至少等了4个小时,幸好当时没有下雨。虽然辛苦,但我们很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