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菊三七
菊科菊三七属植物
尼泊尔菊三七(Gynura nepalensis DC.)是菊科、菊三七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45厘米。茎粗壮,中空,基部木质,茎叶多数,下部长裸露。叶具柄,基部无耳;叶片狭椭圆形,稀浅裂,侧脉向上弯曲,上面灰白色,狭披针状线形,无柄。头状花序多数,有数个线形苞片,总苞狭钟状,总苞片线状披针形,顶端渐尖,小花黄色,花冠管部细,裂片三角状卵形;花药基部钝;花柱分枝锥状,瘦果圆柱形,冠毛多数,白色。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45厘米。茎粗壮,直立或斜升,中空,基部木质,直径10毫米,上部有伞房状分枝,被密黄褐色茸毛,茎叶多数,下部长裸露。叶具柄,基部无耳;叶片狭椭圆形,卵形或菱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20厘米,宽1-6厘米,顶端尖或渐尖,基部楔状渐狭成叶柄,全缘或边缘上半部有锯齿,稀浅裂,侧脉3-6(8)对,向上弯曲,上面灰白色,被疏或密黄褐色柔毛,下面沿脉被柔毛;上部叶小,变成苞片状,狭披针状线形,无柄。
头状花序多数,直径10毫米,通常花茎枝端排成伸长的疏伞房状;花序梗长1-10厘米,有数个线形苞片,被密短柔毛。总苞狭钟状,长10-13毫米,宽约10毫米,基部有7-8个线形小苞片,被密短柔毛,总苞片1层,13-14个,线状披针形,长10毫米,宽1.5-2.5毫米,顶端渐尖,边缘干膜质,背面密被黄褐色绒毛或近无毛,有时具无柄的腺毛。小花黄色,花冠长8-10毫米,管部细,长4-5毫米,上部扩大,裂片三角状卵形;花药基部钝;花柱分枝锥状,被乳头状微毛。瘦果圆柱形,长3-4(6)毫米,具10肋,无毛或有疏毛。冠毛多数,白色,绢毛状,易脱落。
近种区别
尼泊尔菊三七在外形上与红凤菜(Gynura bicolor(Willd.)DC.)相似,但全株密被黄褐色茸毛,叶硬质边缘上半部有锐锯齿,两面被密毛;叶柄基部无耳,与后者显然不同。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云南(镇康、腾冲)、贵州(罗甸、赤水、望谟、荔波)。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泰国也有分布。生长在海拔1100-2100米的溪边岩石上或田边。
2021年1月12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12日发布消息称,该所科研人员在西藏发现尼泊尔菊三七新记录种。
繁殖方法
尼泊尔菊三七以分株法或扦插法繁殖为主。栽培容易,保持栽培土湿润,约1-2周即可生根。尼泊尔菊三七扦插成活率都在90%以上,成活率非常高。
扦插时间:扦插繁殖全年都可以进行,一般在每年3-6月和9-11月进行扦插较好。
插法方法:
栽培技术
盆栽:在小苗成形后即可进行操作,多用有排水孔的中型花盆作为定植容器,为了获得较好的观赏效果,每盆可放1株种苗,在操作结束后灌水即可,为了便于缓苗,定植操作最好在阴天时进行。
主要价值
尼泊尔菊三七有清热凉血,散瘀消肿之功效。可治疗支气管炎,肺结核,崩漏,臃肿,烫伤,跌打损伤,刀伤出血等。
参考资料
尼泊尔菊三七.中国自然标本馆.
尼泊尔菊三七.中国植物物种信息库.
最新修订时间:2023-04-23 01:33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