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屋(拼音:wū)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屋的本义指屋顶,一说指房舍、房间。也指帐幕。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八】【尸部】乌谷切(wū)
居也。从尸。尸,所主也。一曰尸,象屋形。从至。至,所至止。室、屋皆从至。
𡲃,籀文屋从厂。
𦤿,古文屋。
说文解字注
“凥也”注:凥各本作“居”,误,今正。凡凥处,于尸得几之字引伸,不当用蹲居字也。屋者,室之覆也,引申之凡覆于上者皆曰屋。天子车有黄屋,《诗》笺:“屋,小账也。”
“从尸。尸,所主也。” 注:凡尸皆得训主,屋从尸者,人为屋主也。
“一曰尸象屋形” 注:此从尸之又一说也,上象覆,旁象壁。
“从至。至,所止也。屋、室皆从至” 注:室下亦曰:“至,所止也。”乌谷切,三部。
“𡲃,籀文屋,从厂” 注:厂,呼旱切。
“𦤿,古文屋。” 注:按此字盖即手部古文握字,见于《淮南书》,浅人补入此耳。
广韵
乌谷切,入屋影 ‖ 屋声屋部(wū)
屋,舍也。具也。《淮南子》曰:“舜筑墙茨屋。”《风俗通》曰:“屋,止也。”亦虏复姓,《后魏书·官氏志》云:“屋引氏后改为房氏。”乌谷切。七。
康熙字典
【寅集上】【尸部】 屋;部外笔画:6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并乌谷切。音沃。《说文》:居也。从尸,尸所主也。一曰尸象屋形,从至,至所至止也。《风俗通》:止也。《集韵》:具也。《玉篇》:居也,舍也。《诗·秦风》:在其板屋。《周礼·地官》:考夫屋。注:夫三为屋,屋三为井,出地贡者,三三相任。又田不耕者,出屋粟。
又车盖也。《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围汉王荥阳,纪信诳楚,乘黄屋车,傅左纛。
又夏屋,大俎也。《诗·秦风》:於我乎,夏屋渠渠。注:夏,大也。渠渠,俎深广貌。
又《礼·杂记》:诸侯素锦以为屋,士輤苇席以为屋。注:小帐覆棺者。
又地名。《春秋·隐八年》:宋公齐侯衞侯盟于瓦屋。注:周地。
又王屋,山名,在河东垣县。
又《越南志》:神屋,龟甲也。
又屋庐,复姓。
音韵汇集
上中古音
(参考资料:汉典)
韵书集成
(参考资料:汉典)
参考资料
.汉典.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5-04-12 19:04
目录
概述
详细释义
古籍释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