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风曲
唐代李贺诗作
《屏风曲》是唐代李贺所作的一首诗。
作品原文
屏风曲
蝶栖石竹银交关,水凝鸭绿琉璃钱,
团回六曲抱膏兰,将鬟镜上掷金蝉。
沉香火暖茱萸烟,酒觥绾带新承欢。
月风吹露屏外寒,城上乌啼楚女眠。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以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全诗分两个部份,前六句写了一位新婚贵族妇女的生活片段。
诗歌以屏风为题,诗人很自然地从描绘屏风落笔。开头三句,一扇扇屏风由银铰链相连接,曲折排开,上面有精美的图画,画着蝴蝶栖立于石竹花上,那是一种红白色美丽的花,深受妇女们的青睐,李白宫中行乐词》有“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的句子。又画着清澈的流水,澄碧如鸭头绿色,水面上摇漾着新生的荷钱,荷钱也许是以琉璃镶嵌而成,显得珠光宝气。十二扇屏风成为六重曲折,回环分隔出女主人寝息的地方。“抱膏兰”三字很有讲究,膏兰指芳香的脂烛,下一“抱”字,将屏风以内与屏风以外隔绝成两个不同的空间,屏风之内,以灯烛为中心,是一个明亮温馨的世界,一道屏风挡住四周黑暗的侵袭,柔和的烛光照射在画屏上面,映出那明艳的色彩与初夏时节迷人的景致,令人赏心悦目。诗人接连用了三句诗,描写这道起着分隔与装饰环境作用的屏风,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一个特定的时空之中,读者的兴趣开始集中到屏风所环的小小天地。这里,不仅写出屏风之美,环境之雅,同时也暗示了人物的出场。
第四句写女主人入睡前正在卸装,她从鬓鬟上退下金钗——刻作蝉形——往妆镜台上一掷。诗人凭着敏锐的形象捕捉能力,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了极普通极琐细的一个动作,将金钗随手一掷,或许那已是日日重复,习惯成自然的动作,但从对贵重物品漫不经心的态度上,反映出女主人的奢华与娇纵。
五、六两句对特定的场合作进一步的交待与渲染。炉火正旺,烧的是珍贵的香木,袅袅青烟散发出强烈的香气,表明时下还是寒冬季节,然而在这温暖如春的环境里,丝毫感觉不到寒冷的威逼,反而与画屏中的景物取得某种协调。这是一个新婚之夜,一条丝带系着两个高脚酒杯的杯脚,这是婚礼的象征物,称为连理杯,象征一对新人结成百年之好,也就是所谓的“合卺”。女主人嫁得如意郎君,从此步入人生最美好的阶段,那份幸福就不用说了。此时此刻,新婚燕尔,喜气洋洋,正是良宵一刻值千金,春天也似乎提前悄然降临。
屏风之内的世界如此幸福美满,没有一点遗憾,屏风之外的世界又是怎样呢?七、八两句作了回答,那是一个全无遮蔽的世界,冷月高悬,风凄露清,城上乌鸦的啼叫声,一阵阵传入贫女的耳中,更增添了独凄孤眠的惆怅意味。
整首诗以屏风为线索,写出了屏内屏外两种妇女截然不同的生活与命运,一面是“沉香火暖茱萸烟”,一面是“月风吹露屏外寒”,一个“暖”字,一个“寒”字,显示出两者之间根本的差别。一面是画屏曲抱,新婚燕尔,一面是孤枕难眠,愁听啼乌。从表面看,诗人只是客观描述了两种妇女的不同命运,实际上作品的倾向仍然十分鲜明。对于古代妇女来说,婚姻是人生第一件大事,而以夫妻或男女爱情关系比拟君臣际会,又是我国古典诗歌作品的传统表现手法。联系李贺本人身世,他家境贫寒,仕途受到排挤,尽管是少年英才,却长期沉沦下僚,甚至连参加进士考试都遭到别人的中伤、阻碍。这一切,仿佛是一道无形的屏障,将他永远隔绝在荒野之中,失去君王的眷顾。由此看来,此诗以屏风为题,写出了一屏之隔的苦乐寒暖的悬殊差别,用意是十分深刻巧妙的。
此诗是逐句押韵的柏梁体,前六句描写精雕细琢,风格接近梁陈宫体诗,后二句以对比结尾,效果明显,又发展了六朝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作者简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因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01 20:55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作品鉴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