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班是
中国中医科学院与
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合开设九年联合培养、本博连读中医学班,该班为培养高层次中医人才,于2020年起开始招生,计划在
北京、山东、山西、
河南、
浙江5个省份各招收3名学生。
中国中医科学院与
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合开展“高层次中医人才培养试点专项”,开设九年联合培养、本博连读中医学“屠呦呦班”,于2020年起开始招生,计划在北京、山东、山西、河南、浙江5个省份各招收3名学生。培养具备“胸怀祖国、敢于担当,团结协作、传承创新,情系苍生、淡泊名利,增强自信、勇攀高峰”暨“青蒿素精神”的中医拔尖创新人才。
屠呦呦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终生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因创制新型抗疟药
青蒿素和
双氢青蒿素,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和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获科学类
诺贝尔奖的中国人,这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据悉,该本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新模式,将充分利用双方优质课程资源、实训实践基地、知名科学家团队、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重点科研平台等优势,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政治过硬,对中医药主体地位与中医药发展道路具有坚定的信念;掌握中医学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良好的人文素养底蕴和宽广的国际视野,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较高的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在科学研究领域做出创造性成果的复合型人才。
根据高层次中医人才培养特点和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围绕“5+4”序贯式人才所应具有的多学科、视野宽的特点,按照“重组与整合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衔接,人文与专业相融通”的原则,将本科、硕士、博士三个教育层次内容融为一体,加强培养方案的整体化系统化设计,即强调一体化设计,又突出分阶段评估,实现“医教研协同、医工理文融合、临床实践与科研创新同步”的人才培养新途径。
本科阶段培养中,对接中医药现代化要求和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目标,整合优化传统课程、建设新兴交叉学科课程,探索实践“一人一策”学习模式改革,根据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多学科交叉和个性化发展路径,为后期科学研究的深度学习打下扎实基础。同时双方培养单位组建联合学院,开展全程导师制度、导师团队制度建设,将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优势有机结合,实现“早跟师、早临床、早科研”,师承要素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研究生阶段培养中,突破传统的培养模式,通过双方紧密型的联合培养,加强前后期的有机衔接,形成管理合力,共同构筑中医传承和科研创新的教学合作平台,实现以经典传承、学术创新为导向的经典学习再提升,实现以研究成果为导向的科学研究能力再提升。科研教育阶段(6-7年级),完成学位课程学习且考核合格的学生在国内顶级研究平台或国外前沿实验室进行严格的相关领域科研训练。创新能力培养阶段(8-9年级),选配国内顶级专家和研究平台为导师和培训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毕业后获得博士研究生毕业证、博士学位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