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新时
美国《中美邮报》社长
屠新时,别名图浩、传流。现任美国《中美邮报》社长, 总编辑、纳罗帕大学和科罗拉多学院中国书画课特聘客座教授、落基山中国书法研究会会长、丹佛中华文化研究院院长, 美国汉字书法教学学会理事, 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上海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理事,美国科州州长及联邦参议员亚太裔顾问委员会委员 。
人物经历
1981-1987年间,任上海《青年一代》杂志记者、副主编;获有两个大学专业文凭。1987年秋赴美留学,1990年获得纽约州立大学社会学硕士学位。 1994年7月4日,他在美国中西部丹佛市创办了中文周报《中美邮报》。1998年6月,在美国和北京中国美术馆,分别举办了“屠新时旅美十年书法展”,同时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书法与中国大智慧》一书。1999 年12月在上海图书馆由上海海外交流协会、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等主办的「跨越千年—屠新时旅美书法展」和系列中西文化演讲活动,上海教育电视台还拍摄了《亦中亦西穿梭人》电视专题片,
1997年秋季起,先后在美国两所大学开创《经典中国书法与文化》课程,将书法艺术与文化哲学相结合,成为一门正式选修课,受到美国学生的欢迎和大学校长的称赞。他的书法作为给美国总统的礼品送进了白宫。 1997年荣获美国名人研究学会 (ABI) 颁发的「国际文化成就奖」。丹佛市艺术博物馆内中国馆从1999年起永久收藏并展出屠新时两幅书法作品。新世纪以来,他在美国和中国的大学校举办了十数次中国书法艺术讲习会,参加文化艺术及传媒学术会议, 致力于中国书法走向世界的交流传播与教学实践。
感悟
2007-07-02 来源: 吉林日报
虽然研究过中国思想史和美学,但我对《周易》和书法懂得很少很少。它们都是非常高深非常专门的学问。下面只能谈点感想。
周易》和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独特瑰宝,是中国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精神符号。它们似乎是那么神秘,然而又那么现实。你看,那八八六十四卦,囊括了天地、人生、自然、社会,它们藏往知来,预卜命运,帮助人们趋吉避凶,作出判断,那气象万千未可穷尽的推移变化,“既济”之后却是“未济”,永远没有完成。
这不神秘吗,但是,卦辞、爻辞和系辞,又确乎包藏着丰富而复杂的历史经验、远古传说和人生哲理,凭此即可指导人们的行动和观念,这不又很现实吗,同样,你看中国书法,那是净化了的、纯粹的线的艺术,它也包罗万象、无不皆备,“天地万物之变,可喜可愕,一表于书”(韩愈)。我曾说它“不是一般图案花纹的形式美、装饰美,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意味的形式’(Significant form)”,“它是活生生的、流动的、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现力量的美”,“每一字、每一篇、每一幅,都可以有创作、有变革,甚至有个性”(均见拙作《美的历程》)。这不有些神奇吗。
但尽管若行云流水、天马追风,如此玄妙高超,通过对笔墨的轻重、疾涩、虚实、强弱和转折顿挫的把握和欣赏,你仍然可以清晰地获得某种可喜可愕可惊可叹的审美感受、领悟和快乐。这不又很现实吗。
我曾认为,中国文化和哲学的物质,与西方传统相比较,恰好是反形而上学、反本质主义和反二分法的。它重过程轻实体,重生长轻存在,重身心一体而非灵肉二分。在这里,主客体之分根本不明甚至是不存在的。中国诗文、绘画讲情景交融,中国哲学、医学讲天人合一。在书法,更是如此。人的个性情感与自然韵律、节奏的同构合拍,就呈这纸上舞蹈和无声音乐的永久进行中。无怪乎人们把书法与气功也联系了起来。中国传统评论常用人体的骨、肉、血、气这些感性生命的话语来讨论、描述艺术作品的精神状态、风格品德。所有这些,都显现出中国文化、哲学、周易、书法强调身心一体的生命力量的根本特点。
屠新时先生在“文化大革命”大动乱时期而能潜心书法,很不简单;在美国10年不去赚钱而仍致力于此,研究比较中西文化,更非容易。也许正因为如此,他的字使人感到某种脱俗的味道。不求妩媚于人,但求自我表达。即使婉转缠绵,也仍柔中有刚,骨力内在,正像他写的那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稼轩词一样。屠君喜写中国诗词,也许以此更可寄托自己的故国之思,同时也给有中国文化背景的欣赏者增添了不少乡土情意。从书法说,这里涉及一个重要问题。书法既是纯粹的线条艺术,它在就很容易变成现代抽象绘画,而不再是书法。好些青年书法家写的,就很难说是汉字,因为没人能认得出。那么书法和绘画还有没有或要不要有区别呢,我以为,这成了一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是保守派,不赞成把中国书法搞成抽象绘画。因为这样,以写汉字为特征的中国书法也可以完全取消了。我以为,中国书法一方面固然应该是具有现代气息、现代风貌的线条艺术,另一方面它又仍然可以从文化心理积淀层面,来促使人们去欣赏书法线条自身的美。为什么宋、元以来的中国绘画常以诗文相配而极为成功,恐怕也包含了这个原因在内。
屠君致力于通过书法来进行中西方交流,这又是一个大问题。我也曾说过,由于近代历史的原因,现代中国对西方的了解远远超过西方对中国的了解。从而要使西方一般读者、观众真正了解和感兴趣于中国传统文化,我以为,恐怕是一百年以后的事情。理由何在,这里不说。总之,致力于西方传播中国文化,是一件非常艰难而孤独的工作。我就从不敢以此自许。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屠君努力工作,又在美国大学教授中国书法与中国文化,举办各类讲座、演示和展览,不仅已有成果,而且我想在不久的将来,特别是更远的将来,一定会得到越来越广泛、越来越热烈的反响和回报,来肯定他这种筚路蓝缕的开拓志向和奋斗精神,谨以此为颂为祝。(李泽厚)
体悟书道
书法之美
中国书法之美最具本质意义的特征,还应该是人的生命激情的诗意挥洒。中国书法——是有生命意味的艺术书写形式。
愈是深入的研究书法艺术的整体结构,愈清楚地发现:艺术结构与生命结构的相似之处,它的系列化、整体化正在不断地被充实、丰富和发展。艺术与生命的连接,在本质上显现人的主体生命的对象化,在书法中,就是生命的笔墨化。在笔墨之中,隐喻和暗示着人的肉体力量和精神力量。
正是人的生命之流和内心情感的挥洒,才使中国的笔墨在书写文字时,在笔墨的起倒仰伏之间,唤醒自己真正的生命。人的心灵情感之流,使这些单独的字形成艺术的连贯,成为“有意味的形式“。在中国2000多年的书法历史发展中,书法美的历史流程由象形为主的造型艺术,逐渐转换到以转达情性为主的表情艺术。
动静相宜
最后的作品可能是一幅静止的平面,而它却是毛笔在时间的运程中,
三维空间(上下,前后,左右,提按,顿挫)中的运动轨迹的留驻。它追求展现的是一种瞬间的动态平衡,刚柔相济的弹性之美,骨健肤润的温文华美,又是运动组合的造型之美。它由动而静,静中寓动, 在简洁凝练的创作过程中,描绘一段彼时彼地的生命状态。
黑白交乳
当黑墨随着毛笔的跳荡在白宣上占据分隔,原来的白已不是先前的白、无意义的白;而是和黑有机相连、彼此依存的白;这种空间和意义的互动转化,这种最单一却又极为丰富的色彩形态的瞬间之变, 正是“易经”中传达的世界的本原与本质:万物在于变,生命在于动;虚实有无,是相互依存转化的统一体。
形神一如
书法的线条、结构、点画顾盼之间,活脱脱地展现着人的肢体和神态之美。但又没有一点一画是直接描摹复印着人的五官和四肢。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它源于自然,高于自然;不可不似,又不可全似;简化,净化,再造。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1-11-27 10:10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