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门之役
15世纪明朝军队与葡萄牙侵略者在屯门发生的一系列战斗
从15世纪初起,为了寻求黄金与香料以及传说居住在东方的基督教王约翰及其王国,葡萄牙人在国家政权的推动和支持下,开始了以探索东方航路为主要内容的海外扩张活动。明朝正德九年(1514年),葡萄牙人首次出现在中国南海之滨,欧维士(Jorge Alvares)乘船抵达广东东莞县屯门(现在香港境内),进行香料贸易。
战争背景
屯门海战发生于明正德十六年和嘉靖元年之间,前后共历时数月时间,这场海战也是中西方的首次交锋。十五世纪以来,西方开始进入大航海时代,走在前面的就是西班牙葡萄牙人。1415年,葡萄牙占领了北非穆斯林休达,之后葡萄牙船队沿着非洲海岸线南下,又占领了沿海许多据点和岛屿。1511年,葡萄牙人占领了满剌加,即现在的马六甲。随后又多次侵犯中国的东南沿海,当时中国将这群来自于欧洲的海盗称之为“番夷”。
早期来华的葡萄牙人采用暴力手段进行殖民掠夺,不可避免地与明朝政府发生了军事冲突。
1518年,西芒·安德拉德(Simao de Andrade)率三艘船只抵达屯门。他擅自在屯门建屋树栅,修筑炮台。又像对待非洲黑人一样对待中国人,驱赶商船,掳掠船员,夺其财货;纵容部下抢劫百姓,蹂躏妇女;还勾结内地奸民,掠买人口,激起中国人民愤恨。1521年,广东巡海道副使汪宏进驻与屯门仅一海之隔的东莞南头镇,并以50艘战船对屯门形成半圆形包围圈,向葡军发动了进攻。汪宏指挥果断,战术灵活,葡军虽然有远征队到来加入作战,仍然伤亡惨重。葡萄牙殖民者只得抛弃部分船只,仅乘三艘大船趁黑夜潜逃。
次年,葡萄牙又派出舰队来到中国南海地区,与中国水师在新会西草湾一带相遇。中方拒绝葡方重返屯门的要求,双方发生激战,中国水师再次获胜。此后,葡人在浙江宁波府属、位于舟山群岛的双屿港建立居留地,进行大规模的走私活动。1548年,浙江巡抚朱纨下令进攻双屿港,将那里的建筑物及港内船只一概焚毁,并用木石将港口填塞。
屯门之役、新会西草湾之役和双屿港之役使葡萄牙人认识到中国国力强大,不能轻易用武力征服,他们因而改用行贿等手段,以求在中国沿海取得立足之地。
战争后续
屯门之战结束后,明政府要求中国战船见到悬挂葡萄牙旗帜的船只就将其击毁。
屯门之战结束后,又在在新会县茜草湾发生茜草湾之役,葡人惨败。
虽经过两次失败,葡萄牙人并未放弃,改为侵扰福建浙江沿海。但在这之后直到1541年(明嘉靖20年)的20年间,中国典籍中再没有佛朗机侵扰广东沿海的记录。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3 20:40
目录
概述
战争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