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岩土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拥有
大型地下洞室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工程力学重点学科,山东省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及山东大学-山东高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岩土工程和工程力学博士点,岩土工程硕士点和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本科专业。
中心现有科研人员23人,博士、硕士研究生200余人。其中教授博导6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2人,
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近五年来,科研人员发表高水平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6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承担国家973课题3项,863计划专题2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2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项,面上项目16项,省部级及企事业委托项目60项,科研经费6000万元。
山东大学岩土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形成了以下 6 个研究方向:深埋长大隧道施工过程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及
围岩稳定性分析;高压岩溶裂隙水探测及治理;大型
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及其系统研制;海底隧道最小岩石覆盖层厚度研究;大型地下洞室群(煤矿)围岩稳定分析与施工支护优化;岩土高边坡、深基坑稳定性评价与施工监测反馈分析。
发展完善了“岩体施工过程力学”这一新的学术方向,在国内外具有明显特色,并在国家重大工程中取得成功应用。如山东东山矿业公司古城煤矿支护方案优化、泰安抽水蓄能电站施工方案优化及山西万家寨引水工程衬砌体型和衬砌配筋参数和锚固参数优化,产生显著经济效益。建立了我国海底隧道最小岩石覆盖层厚度分析方法和体系,具有明显特色和优势,确定了最优的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和厦门翔安隧道岩石覆盖厚度,并被设计院采用,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