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华侨中学
山东省青岛市公立普通高中
山东省华侨中学是省属重点高级中学青岛市规范化学校。于2014年下半年被评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
简介
山东省华侨中学是省属重点高级中学,青岛市规范化学校。学校于1956年由旅居海外的519名侨胞捐资兴建,是长江以北地区第一所华侨中学,有“江北一枝花”的美誉。周恩来总理曾称赞“这是侨胞爱国的表现,是办学的一种好形式”。原山东省委书记、当代书法界泰斗舒同同志亲笔为侨中题写了“山东省华侨中学”的校牌。原山东省副省长余修同志为建校纪念碑题写了“热爱祖国”的碑文,纪念碑的其它三面镌刻着捐资建校爱国侨胞的芳名。
学校现已达到36余个高中教学班的规模,有学生2000余人,教职工170人,其中中高级教师近50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50余人次,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91.3%。2000年经青岛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全面深入的督导评估,认定我校的综合办学水平为优秀等级。
学校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实施人生预备教育”的办学宗旨和“德育为首、育人为本、提高素质、发展特长”的办学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坚持“科研兴校”,不断深化“最优化教育”的研究,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学生在主动求知中发展,促进了教育教学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连续十年本科升学率居全市同类学校前列。学校的第二课堂也取得丰硕成果,成立了十几个课外活动小组,充分发展学生特长,在各类竞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体育教学是学校的一大特色,连续十多年获市中学生运动会同类重点中学冠军,是山东省体育达标先进学校,山东省田径运动传统项目学校。中央电视台、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山东教育报社、青岛日报等,都曾对侨中进行过专题报道。在升入大中专院校的六千余人中,有近百人成为博士生、硕士生,在美、德、英、法、日等十几个国家有我们侨中毕业的学生在学习或工作。
学校园林化的校园布局优美、规范,优雅宜人,被授予“青岛市文明单位”、“青岛市绿化先进单位”、“青岛市花园式单位”。学校教学设施先进,配套完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进入课堂,拥有现代化的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信息中心和校园网、闭路电视系统,拥有教学楼、实验楼、图书楼、办公楼、住宅宿舍楼等等。学校图书馆藏书三万余册,报刊杂志三百余种,有宽敞明亮的学生阅览室、教师阅览室和资料室。
学校以育人为本、以德育为首、以教学为主、为实现“高标准、严要求、创一流、作示范”,培养新世纪的高素质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而继续努力奋斗。
校史
山东省华侨中学坐落在平度市同和街道办事处(原地址平度市新河镇)。是由旅居海外的519名华侨于1956年捐资兴建的,建校至今,已走过了66年的历程。
新中国诞生后,祖国蒸蒸日上,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海外侨胞被歧视被凌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爱国侨胞扬眉吐气,深感做一个中国人的无比自豪,从而激发了更加强烈的爱国热情。他们身在海外、心系家乡,决心兴学桑梓,报效祖国,造福子孙后代。最先倡导者首推东南亚的爱国华侨,他们以“山东公会”的名义在侨胞中积极酝酿。一九五四年,孙凤梧先生带着侨胞们的委托,代表“山东公会”,回祖国正式向山东省政府表达了侨胞为家乡捐资兴学的心愿,当即得到了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赞扬和大力支持,并通知当时的蓼兰县政府。县长陈洪明同文教科副科长王新德、民政科干事王序五等热情接待了孙风梧先生。后来,由蓼兰县县长陈洪明、昌邑县县长盛永治主持召开有教育、民政及归侨代表参加的建校筹委会,具体商讨办学事宜。是年底,孙凤梧先生向“山东公会”和侨胞们转达了同政府初步商定的办学意见。自此,各位侨领仆仆风尘、不辞辛劳,奔走于侨胞之中,开始了积极的募捐活动。随后,成立了由崔功尧先生出任董事长的学校董事会。
在国内,归侨王捷臣、韩其宽两位先生一面与海外董事会联系,一面协助政府筹建学校。国内海外几经协商,确定将校址选在周围百里的侨乡中心,仅一河之隔的昌平两县交界处——平度县新河镇。当时的省委第一书记舒同为学校命名,并亲书了“山东省华侨中学”的校牌。
1956年春,政府派王元三、姜德志、王开棋、张国明等筹建校舍。同年秋,昌潍地委任命张子圣同志为学校党支部书记、史景芳同志为校长,昌潍专署文教局派九名教职工到校筹备招生和开学事宜。当年招收初中一年级两个班的学生,共计108人。十月,隆重举行第一个开学典礼。于是,长江以北的一所华侨中学正式开学了,实现了华侨的最大心愿。
侨胞们建校捐款共兑换人民币30多万元,政府利用这笔侨资分两次共征地68亩,建校舍2264平方米。至1959年,学校已初具规模。是年夏,开始招收两个班的高中学生——88人,全校在校学生达350人。至此,学校已成为一所远近闻名的完全中学。
六十年代初,由于天灾人祸,国家处于暂时经济困难时期,教育进行调整,政府将昌邑县卜庄中学、平度县灰埠中学撤消,学生转入侨中,学校进一步得到充实和加强。此后,随着国民经济的逐步好转,教育事业有了较大发展,1962年,学校被确定为昌潍地区重点学校。“文革”前,学校的办学规模、招生范围和数额逐年扩大,高中在校学生四个班,初中在校学生12个班,共800余人,教职工80余人。全校师生员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教育规律办事,教学质量逐年提高。1965年,高中四级的升学率已达75%,列平度县第一名。学校乒乓球队连续获省、地、县冠军或亚军,曲云波同学获山东省三级跳远少年组冠军。各项工作蒸蒸日上,学校越办越好。
1966年夏,“文革”开始,师生停课闹革命,学校教学秩序受到严重破坏。至1968年,在解放军的帮助下,形势趋于好转,正常的教学秩序得以逐渐恢复,学校着手处理两年来遗留的学生毕业问题。随后又先后招收了高中八级和九级共五个班的学生。1969至1970年,招收高十级、十一级专业培训班,实行开门办学,开设农技、机电、医务等课程。1971年,学校开始招收两年制普通高中班。自此,学生级别改为按年序排列。1974年昌潍地区拨款三万元建华侨接待室,并将爱国纪念碑移至接待室院中。“十年动乱”结束后,教育走上了正常轨道,全国恢复了高考,学校恢复了校长负责制和各种教学制度,学校内部秩序井然,全体师生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春回大地,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学校恢复了昌潍地区重点学校地位,落实了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教学质量大大提高。1979年春,昌潍地委副书记梁云清约各有关部门到侨中现场办公,决定由地区财政拨款25万元(后增补三万元)建设教学楼(2400平方米)。是年国庆节期间,回国参加国庆典礼的侨胞徐洪亭先生、孙凤梧先生等由地、县领导陪同,到校参加了教学楼奠基仪式。1981年秋教学楼竣工并交付使用。是年,省教育厅增补山东省华侨中学为省重点中学,高中改为三年制,执行教育部颁发的第一类教学计划。1982年,省教育厅、卫生厅、体委组织了对省重点学校贯彻“体育、卫生两个暂行规定”的检查验收,学校获得“良好”等级证书。1984年,平度县划归青岛市,青岛市教育局拨款15万元建造实验楼(1350平方米)并增添了教学仪器和设备。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新形势的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对华侨中学这所特殊学校更加关心和支持。省教育厅、省侨办、国务院侨办的领导先后来校视察指导工作。原副省长余修同志来校看到二十多年前自己在建校纪念碑亲书的“热爱祖国”(题词)时无比感慨,当即留诗一首:
旅居海外赤子心,捐资兴学育新人。赫然四字依然在,二十年前未名身。
雨过天晴倍觉亲,莘莘学子是知音。更爱邦家四时春,勤奋园丁茹苦辛。
1986年,山东省华侨中学建校卅周年,爱国侨胞和各级领导共商卅年校庆大计,省政府正式下达批文。省、市、县共拨款50万元,征地40亩用以改建校舍、扩建操场,美化、绿化校园。爱国侨胞捐赠87万港币建设“图书馆”大楼,有56位侨胞回国参加校庆活动。九月十日,省、市、县领导、归侨和侨眷、校友代表及全体师生员工共1300人在侨中隆重举行校庆典礼。国务院侨办教育司发来了贺电,国家和省市领导为校庆题词,市、县政府送来了庆匾。次年九月,徐洪亭、孙凤梧、高玉山等侨胞回国观光,再次来校并参加图书馆落成典礼。卅年校庆活动圆满成功,学校的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大大提高,山东省侨中学以崭新的风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1990年,平度市政府授予山东省华侨中学“金马奖”锦旗。
1991年9月,举行卅五年校庆,高玉山先生率49名侨胞参加校庆活动,侨胞捐赠丰田面包车一辆,建立了“华侨奖励基金会”。1992年,省、市拨款25万元建造教工住宅楼(1632平方米)。是年夏,孙凤梧先生率华侨青少年夏令营回国观光,并来校参观,国家教委王明达副主任由丁日新同志陪同来校视察,都对侨中给予很高评价。本年内学校先后获得青岛市“绿化先进单位”、“文明单位”、“规范化学校”等荣誉称号。
1993年,学校内部进行机制改革,领导干部和教职工实行聘任制。这大大加强了各方面的工作,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1994年和1995年高考升学率,名列平度市第二和第一,学校获得青岛市“花园式单位”称号。此间,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副主任刘振华同志、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肖岗同志先后来校视察指导工作。侨胞亦多次来校参观指导,领导和侨胞的关怀指导,给师生以极大的鼓舞。
1995年,山东省政协将省侨办、省侨联“关于山东省华侨中学四十年校庆及今后发展”的两个提案由青岛市政府回复。青岛市和平度市两级政府分别拨款40万和30万扶持学校发展。学校兴建华侨纪念馆、学生餐厅和学生宿舍,共计3144平方米,青岛市政府命名学校为花园式单位。
1996年1月,山东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专稿《赤子丹心育新花》,介绍侨中办学情况。同年4月中央电视台来校拍摄专题节目,介绍侨中办学情况。5月,被命名为平度市“文明单位标兵”。9月,隆重举行40年校庆活动,68位侨胞参加校庆,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刘振华副主席亲临学校参加庆典。党和国家领导人宋平宋任穷李铁映吴学谦、刘振华、山东省省长李春亭等对我校题词勉励。同年,学校获青岛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锦旗。
1997年,省政协第七届五次会议提出173号提案,建议改变华侨中学管理体制。由校友崔鹏坤等捐建的校园雕塑落成。学校被授予青岛市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先进单位、青岛市侨务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1998年,年内学校先后荣获平度市劳动竞赛先进单位、平度市企事业先进单位、平度市先进党支部、青岛市侨务工作先进集体等奖励,政治组被授予青岛市先进教研组称号,物理组被评为平度市先进教研组。获平度市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学校业余党校成立。
1999年8月,选聘学校领导班子,办公室主任车振东、教导主任李书山、副主任王洪仁、柳春荣、总务主任付文瑞、团支部书记李锦山。本年内学校先后获得平度市先进女职工集体、平度市先进基层工会、平度市图书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2000年2月,学校科技馆大楼奠基并动工兴建。9月省侨办领导来我校颁发首届“齐鲁华侨教育奖”。平度市政府领导、青岛市、潍坊市、平度市、昌邑市各级侨办领导均来我校颁奖。10月,学校通过青岛市督导评估,获优秀等级。本年内,学校先后荣获平度市信息宣传先进单位、青岛市第四届中小学体育节活动先进集体、青岛市优秀实习学校等称号,获平度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同类学校第一名。
2001-2006年,新教学大楼和教职工住宅楼动工兴建。平度八中高一学生并入我校。学校在历年的高考中均取得佳绩,多次荣获同类学校第一名。
校区现已搬至平度市同和街道办事处,建造了新的教学大楼。
建校50年来,山东省华侨中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显著的社会效益,共培养初、高中毕业生二万余名。还有的已走出国门,服务于世界各国,为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莘莘学子遍天下,为侨中赢得了荣誉和骄傲。进入新千年之后,华侨中学全体师生员工更加意气风发,他们正在更加勤奋的工作,不断开拓创新。为新世纪培养更多的、更优秀的专业人才。
校长
苗清洁,男,生于1967年,汉族,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职称,山东省华侨中学数学教师,现任山东省华侨中学校长。
该同志1988年到新河中学任教。先后担任班主任、备课组长、教研组长、新河中学校长、新河镇教委主任、山东省华侨中学副校长。
自1993年起,他开始把上海青浦经验和目标教学有机整合,成功探索出一套已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为此,他多次在平度市成功出示公开课,多次荣获平度市优质课评选一等奖。1994年,被授予中国数学奥林匹克
担任校长的2001年,提出的《农村中学研究性学习方法途径的研究》被定为青岛市重点研究课题。学校被评为平度市规范化学校、平度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平度市优秀家长学校、控辍工作信得过单位。
2002年7月,苗清洁调入山东省华侨中学,担任副校长,分管教育教学工作。到2009年,山东省华侨中学连年获得市委市政府颁发的学校争先奖,在平度市享有较高声誉。
后担任山东省华侨中学校长至此。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9 21:25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