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右石刻丛编
2018年三晋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山右石刻丛编》是山西省收录最多、著录最详、考证最精的石刻学著作,极具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简介
《山右石刻丛编》是山西省收录最多、著录最详、考证最精的石刻学著作,极具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胡聘之以全省长官的身份收集了七百二十通山西北魏的碑文,贡献是巨大的,显示了他丰厚的学术素养,亦显示出他对山西的深挚情感。
山西东屏太行,西濒黄河,北通塞外,南控中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中华文明辉煌灿烂,三晋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文献丰富、文化遗产厚重,形成了兼容并包、积淀深厚、韵味独特的晋文化。山西省政府决定编纂大型历史文献丛书《山西文华》,以汇集三晋文献、传承三晋文化、弘扬三晋文明。
《山西文华》力求把握正确方向,尊重历史原貌,突出山西特色,苍萃文化精华,按照抢救、保护、整理、传承的原则整理出版图书。丛书规模大,编纂时间长,参与人员多,特将有关编纂则例简要说明如下。
一、《山西文华》是有关山西现今地域的大型历史文献丛书,分“着述编”“史料编”“图录编”。每编之下项目平列;重大系列性项目,按其项目规模特征,制定合理的编纂方式。
二、“着述编”以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前山西籍作者(含长期在晋之作者)的着述为主,兼收今人有关山西历史文化的研究性着述。
三、“史料编”收录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前有关山西的方志、金石、日记、年谱、族谱、档案、报刊等史料,以影印为主要整理方式。
四、“图录编”主要收录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前有关山西的文化遗产精华,包括古代建筑、壁画、彩塑、书画、民间艺术等,兼收古地图等大型图文资料。
五、今人着述采用简体汉字横排,古代着述采用繁体汉字横排。
目录
第一册
出版说明
出版前言
卷首
目录
卷一
后魏 东魏 西魏
卷二
北齐 北周
第二册
卷三
卷四
唐一
卷五
唐二
第三册
卷六
唐三
卷七
唐四
卷八
唐五
第四册
卷九
唐六
卷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北汉
第五册
卷十一
宋一
卷十二
宋二
第六册
卷十三
宋三
卷十四
宋四
第七册
卷十五
宋五
卷十六
宋六
卷十七
宋七
第八册
卷十八
宋八 辽
卷十九
金一
卷二十
金二
……
第九册
第十册
第十一册
第十二册
第十三册
第十四册
第十五册
第十六册
前言
中国人追求不朽,不朽的物质以金石最先,如宋郑樵所言:“惟有金石,所以垂不朽。”因而金石之刻在中国起源甚早,早在三代,即已盛行。《穆天子传》记周穆王登弁山,“乃纪其迹于贪山之石”。东周石鼓文记述秦君游猎情况,俱是石刻起源的古证。但“不朽”只是一种理想,物质形态的东西终会消失。因此三代石刻存于今者,所剩无多。而于山西有关者,更是罕见。故金石之刻还必赖于纸质文本之记录,方可广传而久存。从这个意义上讲,胡聘之所编《山右石刻丛编》,其对于山西地方历史文化贡献之巨,实不待言。
《山右石刻丛编》是一部收录山西地方石刻的集大成之作。清人董文涣说:“山右为唐虞三代古都,人文之始,北魏唐代金石碑版,至今存者,不可枚举。”宋代趟明诚《金石录》收录山西唐以前碑石四十五通,清代王昶《金石萃编》收录元以前碑石三十通,吉光片羽,亦可见山西金石文献历史之久远,蕴藏之丰富。清道光二十七年,江苏高邮人夏宝晋撰《山右金石录》一卷,为山西地方金石专着之始,该书收录先秦至元代金石一百零二种,所论重在考订遗文,鉴赏妙迹。清同治间洪洞人董文灿编《山右碑目》,陕西扶风人王烽着《山右金石志略》,两家所论略同,收录金石约八百种,山西金石着录专书初见规模。清光绪五年至光绪十八年,乡宁人杨笃任《山西通志》纂修及总纂,在吸取前人成果之基础上,编成《山右金石记》十卷,“有则录之,存亡不计”,收录商至元各代文物一千六百七十余件,其中汉代至元代碑刻一千五百五十余通,收罗宏富,考订精确,为海内外金石家、考古学家所推崇。以上金石着作,碑刻收录不论存佚,仅录篇目,不足之处颇多。胡聘之指出:“溯夫咸丰同治以来,乃有碑目汇录诸作,自集成于《通志》,遂包举而鲜遗。然而踵欧录之成规,徵名为重仿广川之旧格,结体先论。豹隐未窥,虹藏不见。喜汲篇之有目,憾侠氏之无书。”此盖《山右石刻丛编》编纂之缘起。
最新修订时间:2021-06-24 15:32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