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芥菊三七(Gynura barbareifolia Gagnep.)是一种高30-80厘米,被黄褐色短柔毛;茎直立或基部稍弯,分枝或不分枝,具沟棱的植物。它叶疏生,稀向上密集,具柄;叶片大头羽裂,长4-12厘米,基部急狭成具裂片的叶柄,叶柄基部具耳,产
云南南部等。
顶生裂片大,三角状卵形,长3-7厘米,宽2-5厘米,顶端渐尖或稍钝,基部截形或近心形,稀楔形,边缘有不规则的锐锯齿或小裂片,侧生裂片通常1-2对,对生或互生,卵状长圆形或长圆形,全缘或具疏齿,长5-10毫米,侧脉3-4对,弧状弯,网脉不明显,干时不变黑色,两面被黑褐色贴生短柔毛,背面和叶柄毛较密;叶耳形同侧裂片。头状花序通常1-3,在茎或枝端排成疏伞房状;花序梗长1-3厘米,被黄褐色短柔毛,有1-3个线形苞片;总苞钟状,长10-15?撩祝??8-12毫米,基部有数个外苞片;总苞片1层,约13个,线状长圆形,长9-12毫米,宽1-1.5毫米,顶端渐尖,边缘干膜质,背面被密或疏短毛,具不明显的3脉。小花黄色,花冠长11-14毫米,管部细,长9-11毫米,上部扩大,裂片5,卵形,顶端渐尖带红色;花药基部钝;花柱分枝钻形,被乳头状毛。瘦果圆柱形,长1.5-2.7毫米,具9-10肋,肋间被微毛。花果期4月。
据文献记载,本种仅见于越南北部和我国海南,在云南首次发现。此种以叶大头羽状分裂,顶生裂片大,三角状卵形,基部截形或近心形,侧生裂片1-2对,两面密被黄褐色贴生短柔毛,与白子菜G.divaricata(L.)DC.有明显的区别。云南蒙自的标本与本种的原始记载、插图以及其在邱园的模式标本相符合,F.Davies(1979)曾此种并入白子菜而作为后者的一个亚种,这是不适宜的。应视作一个独立的种较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