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高原地处黄土高原的东缘,居
太行山之西,是
黄土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多名山,最著名的有
五岳之一的
北岳恒山、
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
五台山、道教名山
北武当山、
绵山、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五老峰、中华名山
析城山、全国十佳
自然保护区之一的
芦芽山、五镇之一的中镇
霍山、保存有华北面积最大的
原始森林的
历山、
太行山脉中奇绝险峻的
太行大峡谷、
王莽岭、黄崖洞,另有
灵空山、
石膏山、
仙堂山、
管涔山、
庞泉沟等,山色不同,神态各异,分别以险峻、幽雅、秀美而
出奇制胜;境内自北向南,依次为
大同、
忻州、
太原、
阳泉、
吕梁、
长治、
晋城、
临汾、
运城九块盆地,黄河几大支流——
汾河、
沁河、
丹河从中灌流,沿岸地肥水美,五谷丰登,被誉为山西人民的母亲河。
说到文化史话,学界常热议楚风秦声,却很少提到晋俗。其实古晋国早于楚国而封,更先于秦国而建。正统礼教自上而下,影响至深,婚姻古俗应推晋风为范。寒食节俗,风行晋地,体现了古晋风中知过自省和礼下旌善的好习俗;至于古晋风中的民俗文艺,早在春秋时就有秦筝晋鼓的美誉,足见山西的鼓舞已经发展了三千多年,表现出山西民风之英武气概。晋风是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年节利益、婚丧嫁娶、衣食住行、买买交易等民俗事象,还是深层的民俗心理,晋风都体现着别具一格的
山西味道和性格。
山西高原属于暖温带半湿润
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在400~700毫米之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湿润,冬季寒冷干燥。本地区水资源较短缺,五大河流中只有汾河流域水资源相对丰富。境内粮食主要产于中南部的汾河平原,其中以太原、临汾两盆地为主。盆地内灌溉农业发达,有汾河灌区。盆地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20~630毫米左右。水热条件较好。
山西省境内共有大小河流1000余条,主要特点是河流较多,以季节性河流为主,水量变化的季节性差异大。山西河流源于东西高原山地,向西向南流的属黄河水系,向东流的属海河水系。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250条;属于黄河水系的有
汾河、
沁河、
涑水河、
三川河、
昕水河、
丹河等142条,流域面积97138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62%;属于海河水系的有
桑干河、
滹沱河、
漳河等81条,流域面积59133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38%。黄河沿山西境界流程968千米,汾河是山西境内第一大河,干流全长694千米。 [32]
山西被称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境内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物占中国的70%以上。至2013年底,山西省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2处。忻州
五台山为四大佛教圣地之一;大同
云冈石窟是三大佛教石窟之一;大同
北岳恒山为中国五岳之一;悬空寺为国内仅存的“儒、释、道”三教合一寺庙;晋中
平遥古城是现存三座古城之一;运城解州关帝庙是规模最大的武庙。
皇城相府、
乔家大院、
渠家大院、
王家大院、
李家大院、
太谷三多堂、
常家庄园、
申家大院、
孟门古镇、
孔祥熙故居等为山西的民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