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陕甘会馆位于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徐府街北侧,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由居住在开封的
山西、
陕西、
甘肃三省的富商巨贾在明代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的府址上聚资修建而成,是清代山西、陕西、甘肃三省旅汴客商经商、贸易、联络同乡感情的场所,已有200多年历史。会馆为四合院式布局,面积达3870.29平方米,主体建筑置于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照壁、戏楼、牌楼、正殿,附属建筑位于东西两侧,包含有左右掖门、垂花门、钟楼、鼓楼、厢房、东西跨院等。
历史沿革
山西、陕西商民经商历史很早,但作为影响全国经济的强大势力却是形成于明代。 明末崇祯十五年,开封遭受黄水浩劫,城市如墟,一片黄沙。至康熙年间,汴城始得逐渐复兴。当时商业,以农产品、布匹及日用货品充市为主,大多操在山西客商行帮之手。山西旅汴的客商,遂集资于老会馆街(龙亭东侧)建起一处山西旅汴同乡会馆,简称“山西会馆”。
清代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改名为山陕会馆,并与新址重新修建。
1986年,河南省政府对山陕甘会馆的
关帝庙建筑进行全面整修,并筹备小学的搬迁工作。整修工程由河南省古代建筑研究所等单位负责设计施工。由于水患的淤积,全院地坪下挖60厘米,起土2000立方米,恢复了清代的原地坪。
1988年10月24日,解放开封四十周年之际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开封旅游景点。
1995年4月,筹建艺术博物馆。
2001年6月,山陕甘会馆由国务院公布为
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遗存
山陕甘会馆坐北朝南,南北长88.44米,东西宽42米,面积达3870.29平方米。会馆为四合院式布局,主体建筑置于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照壁、戏楼、牌楼、正殿。会馆附属建筑位于东西两侧,包含有左右掖门、垂花门、钟楼、鼓楼、厢房、东西跨院等。
照壁临街,位于会馆建筑中轴线的最南端,照壁两侧为左右掖门,与照壁高低错落,构成一个“山”字形的整体。过掖门后,迎面是一座古戏楼,面阔三间,分前、后两部分,前台为“乐床”,用于正式演出;后台为“戏房”,专供演员化妆。戏楼两边是东、西对峙的钟鼓楼,过戏楼向北有牌楼一座,为歌颂关羽的情操和品德而建。牌楼两侧为东、西配殿,均为硬山瓦顶,高浮雕花脊。牌楼北即为正殿,是会馆的主体建筑,由三进殿宇组成。前为拜殿,面阔三间,中为卷棚,后为大殿,皆面阔五间。三殿由天沟相连,构成整体,总面积达540平方米。
主要景点
照壁
照壁,又称树屏、照墙、影墙,俗称“影壁墙”,是中国建筑独有的形式,其功能是建筑物前的屏障,挡住外人的视线。
会馆照壁为一字形,位于会馆中轴线的最南端,临街而设,沿街东西走向,高8.6米,长16.5米,厚0.65米,分为台基、壁体和庑殿顶三部分,由青砖砌成,檐下全部以砖雕装饰,是砖雕、石雕最集中的地方。照壁的背面也都有砖雕牡丹和回字纹框,框内四角有四块夔龙石雕,中心是石雕二龙戏珠,两边是阳雕的忠义仁勇四个字。
台基为青石须弥座,高1.40米,是中国传统的基座形式之一。须弥为古印度的音译,意为妙高,是传说中古印度山名,是人类所居世界的中心,日月环绕此山旋转,三界诸王依此层层建立,以须弥名座,取其稳固之意。须弥座之上为照壁壁体,两面皆砌有砖雕牡丹和回字纹花框,背面花框内的不同位置砌有18条龙纹砖。四角用石雕“云龙捧寿”形成岔角。壁芯为石雕“二龙戏珠”图案,该石雕内为椭圆形,外为长方形,据说这与古人认识天体有关。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会馆照壁璧芯的造型正是古人对“天圆地方”说的具体反映。从整体上看,壁体雄伟大方,颇为华丽。壁体之上是砖饰人物、花卉、山水、鸟兽、博古图等,题材多样、技法精湛。砖饰以上为庑殿顶,覆以绿色琉璃瓦。
庑殿顶,是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等级最高形式。其屋面可分前、后、左、右四坡,并分由前、后坡相交的一条正脊及前后坡与左右坡相交形成的四条垂脊,因此,庑殿又称四阿顶或五脊殿。正脊为绿色高浮雕荷花脊,两端均置龙形大吻。大吻又称鸱吻,龙口大开,咬住正脊,它既有较强防水功能,也是正脊上主要的装饰构件。
照壁檐下是各种造型的花瓶、插花、嚣炉、书函、画卷、乐器等砖雕装饰,这些图案不仅装饰性强,而且还是表达人们美好愿望和理想的吉样图案,由花瓶、几案、蝙蝠组成的图案,就寓意“平安是福”;菊花、鹤鸟和芦叶的组成的图案,则寓意“安居乐业”。由两本账册组成的图案,一本是翻开的,一本则是合着在此账本下边,就是说经商要有两本账,一本明账,一本暗账,在此图案的另一面同一位置雕刻的是一把精巧的小算盘,俗话说“算盘一响,黄金万两”,寓示钱财只进不出。
戏楼
戏楼又名歌楼,为旧时节日、祭祀、还愿、祝寿所用。戏楼楹联写道:“幻即是真,世态人情,描写得淋漓尽致;今世犹古,新闻旧事,扮演来毫发不差。台上笑,台下笑,台上台下笑惹笑;看古人,看今人,看古看今人看人。”山陕甘会馆的戏楼在“文革”中毁掉,现存的戏楼是将开封火神庙的戏楼移迁于此。该戏楼平面布局呈“凸”字形,分上下两层,下层有一南北通道,供人通行,有行走演出两不妨碍的功能。戏楼两侧有端门,但不常开,人们均从正门入。端门门楼木雕精美,色彩艳丽。戏楼东西两侧有台阶可直达戏台。该戏楼是开封保存下来的唯一一座古代戏楼,甚为珍贵。
牌楼
牌楼正对戏楼的门洞,牌楼的正面题写“大义参天”。会馆的牌楼是为歌颂关羽的品德而建的。它位于中轴线之北部,拜殿之南面,为三间六柱五楼不出头式,歇山顶。平面布局呈形,三柱一组,三角鼎立,呈鸡爪状,故汴城人士称“鸡爪牌坊”。这种特殊的平面柱网结构,增强了稳固性。牌楼中枢高耸,左右次楼略低。主楼上部檐坡绿琉璃瓦覆盖,正脊为牡丹花雕,中间置一方亭,两侧一狮一象,狮拥莲台,象驮宝瓶,形象逼真,瑰丽之至。正脊两端的鸱吻,剑把上东书“日”、西书“月”。“日”表示智慧,“月”表示善心。牌坊四角楼下的走马板上,还分别绘制了“挂印封金”“刮骨疗毒”“过五关、斩六将”等八幅关羽故事壁画。
资料记载:牌楼明间面阔4.54米,次间面阔1.655米,明柱高约6.30米,径0.48米,边柱高约3.70米,径0.385米,斗口宽0.06米,单材高0.075米,足材高0.125米。
牌楼背面悬挂“流芳千古”匾额。额匾四周为透雕“二龙戏珠”,做工精细。次楼花板上绘有八幅有关关羽的故事彩画。牌楼之每角下面均有垂花柱,凡八根,分别雕刻石榴、佛手、葵果、莲蓬、牡丹、荷花、花篮等。
明柱柱身下段各以三块抱鼓石状夹杆石将柱身外、前、后三面夹峙。抱鼓石表面浮雕“苍龙行云”、“丹凤朝阳”、“云鹤图”以及“狄仁杰登山望母”、“白兔记”等图案。
东西厢房
东西厢房,每侧各有房间八间,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面五间、北面三间各为一整体。东西厢房均为硬山顶,灰筒瓦屋面,屋面正脊饰高浮雕青砖牡丹花脊,两端置青砖鸱吻,垂脊为狮、吼、马、羊、鱼走兽,前坡明间上方均砌成“菱”形的黄色枋心,民间称作“黄气冲天”。东西配殿屋檐下边额枋、斗拱、雀替、挡板、垂柱等,几乎遍布木雕装饰。木雕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举凡山川树木、花鸟虫鱼、亭殿楼阁、民间故事、人物传说等无不入画。
钟鼓楼
山陕甘会馆戏楼北侧,中轴线两侧分别为钟楼和鼓楼。东侧为钟楼,西侧为鼓楼。中国古代重镇和规模较大的寺庙都设有钟鼓楼。在中国古代城市中,因在楼内设置钟楼,按时敲钟鸣鼓,向城内的居民报告时辰,因此称为钟楼、鼓楼。山陕甘会馆的钟楼、鼓楼经过战乱水患后依然保存完好,因此弥足珍贵,而且这也是开封市唯一存在的同类古建筑。
山陕甘会馆的钟鼓二楼,均高12.14米,形式相同,平面皆为方形,均为重檐歇山式建筑,上覆绿色琉璃瓦,正脊为行龙花雕,两侧为鬼判系链。檐部额枋是一幅“关公斩蔡阳”木雕画,雕刻人物栩栩如生,共有三层。第一层为砖结构,内设置楼梯可达上层。第二层为木结构,是建筑物的主体,顶层为阁楼。西楼置鼓一面,东楼置钟一口,为原来会馆的实物。东侧的钟楼大门敞开,可以直接登楼,而西侧的鼓楼则大门紧闭。进入钟楼,沿木质楼梯拾级而上来到二楼,一口硕大的钟赫然出现在眼前,这口大钟为铸铁制造而成,约有一人多高,有一处破损,上面有八卦符,钟上还有钟纽为龙兽,传说是龙生九子中的四子蒲牢,好鸣,故为之。明清时期,每天黄昏至次日晨要敲钟108下,表示一年有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此外,在民间还流传着,敲钟可消减烦恼,钟声长鸣以示神灵永存,保佑四方,吉庆瑞祥。
大殿
大殿是会馆的主体建筑,也是木雕装饰最集中、艺术成就最高的地方。牌楼由三进殿宇组成。前为拜殿,面阔三间,中为卷棚,后为大殿,皆面阔五间。三殿由天沟相连,构成整体,总面积达540平方米。拜殿正脊装饰雄狮宝瓶,上书“城圣大帝”四字。大殿木雕分三部分组成,
拜殿挑檐桁以至额枋宽1.7米,全部木雕装饰,共分七层,内容包括蝙蝠、云形透雕花纹、二龙戏珠、祥禽瑞兽、花草、图案等。第一层小蝙蝠,俗话说:“蝙蝠,蝙蝠地是福。”第二层为云形透雕花纹,第三层为二龙戏珠。第四层是祥禽瑞兽,如鹿、马、猴、羊、麒麟、大象、三羊开泰。第五层是花草组成的图案,如荔枝、柑桔、仙桃、松竹、梅、兰等。第六层更令人眼花缭乱。喜鹊闹梅、鸳鸯戏水、青蛙卧莲,还有蓉花、葵花、菊花、仙鹤等。第七层在宽约一尺的画面上刻着醒目的二龙戏珠、凤凰牡丹。凤凰在牡丹花丛中振翅欲飞,苍龙腾云驾雾,呈现着一派龙腾凤舞、花枝斗艳的奇观。卷棚内
额枋亦遍布彩画,中央有一座石案,制作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正面浮雕“八仙庆寿”,雕工精细。大殿灰瓦覆顶,绿瓦剪边;殿内朱柱矗立,柱础四布。
雕刻艺术
木雕艺术
山陕甘会馆的建筑装饰常用的材料有椴木、杨木、梨木等。一般构图都以圆木周边宽度为限,大多木雕以人物、花卉、山水、楼台、亭阁、水禽、瑞兽等为题材的作品。会馆的木雕十分讲究刀法和风格,以及利用材料本身自然的特点去寻找材料内在的表现力,在表面的色泽、纹理、结构等微妙变化中相形度势、因材施艺、量形取材,加以斧凿,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韵味。中国有长期的木雕传统,发展到清代和古建筑一样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因而,会馆的木雕艺术成就最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题材最丰。在中原地区首屈一指。
会馆的大殿和厢房檐下的桁、枋、雀替、挡板、垂柱等,几乎遍布木雕装饰。采取的雕刻手法有圆雕、半圆雕、高浮雕、浅浮雕、悬雕、透雕等多种技法。在人的视点与雕刻面的关系上,创造了焦点透视、散点透视、破时空透视等艺术形式,广泛利用有限的空间,通过起位升降、线条流畅、光影处理等造成的视点错觉,达到了非常巧妙的艺术效果。
会馆的木雕题材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有三国故事“古城会”、“长板坡前救阿斗”、“刘备访庞统”等,构图精练,刀法简约。
表现亲情和孝悌的有“孟宗哭竹”、“九狮戏绳”等。“九狮戏绳”的画面,狮舞绳飞,上下盘旋,绳索自然流畅,如同真绳一般,可见其刀法功底。狮子逗人喜爱,幼狮伏在母狮的背上,母慈子爱,相互亲昵,颇有人情味。
“孟宗哭竹”被巧妙地安排在东厢房的一个雀替上,几株稀疏萧瑟的老竹下边跪着一个人,一手扶竹,一手掩面哭泣,面前长出两棵新笋,这就是中国有名的二十四孝图之一的“孟宗哭竹”。构图简练,刀法细腻,显然寓在勉“孝”。
表现神话故事的有“放牧八骏”、“刘海洒钱”、“和合二仙”、“樵子遇仙”、“帝俊八子”、“八仙庆寿”等。这些画面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在里边,看画悟道,你会感到这些神仙们确有不少可爱、可敬之处。这些神仙鲜活生动,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在“放牧八骏”图中,每匹马或静或动,或奔或嘶,宛若活物,有强烈的立体感。
表现民间风俗内容的有“街头即景”、“佛门进香”等。在西厢房南北次间的额枋上各雕刻有一幅民间风俗画。南次间一派水城风貌,主干道是河水,船行于街心。船上一女子怀抱琵琶,正在弹奏出悠扬悦耳的曲子。一人在船头演唱,表情诙谐。船后一女子,头戴大沿帽,宽衣博袖,双手摇橹,悠然自得。画面以游船为中心,四周有骑马坐轿的达官显贵,轻摇合扇、嬉皮笑脸的公子王孙,有妇女儿童、老翁健妪、手持斧凿的匠人、挑担叫卖的小贩。画里25个人物,表情不同,姿态各异,刻画入微,惟妙惟肖。
表现动植物的内容是会馆雕刻技艺的另一大主题。祥禽瑞兽有龙、凤、狮、马、鹿、羊、猴、麒麟、松鼠、仙鹤、喜鹊、鸳鸯、青蛙、鹭鸶、蝙蝠等;植物有石榴、葵果、蓬莲、葡萄、柑橘、荔枝、仙桃、松、竹等;花卉有菊花、牡丹、梅花、兰花、荷花等。都能各自独立或相互配合形成一组组的吉祥图案。大多是以祝愿人们多福多寿、人丁兴旺、祈瑞纳吉、合家安康、百事如意、天下太平、钱财广进、荣华富贵等为内容。
尤其是大殿檐下两侧的二龙戏珠、凤凰牡丹,雕刻得最为精彩。苍龙腾云驾雾、凤凰振翅欲飞。龙头凤首突出于画面之外,伸向空中。雕工们匠心独到地采取圆雕手法(民间称为悬雕),使龙与凤的造型适应多角度欣赏,这样的技艺手法使龙凤更具立体感、韵律感、跳跃感。
石雕艺术
山陕甘会馆的石雕装饰大多用于柱础、栏杆、抱鼓、壁芯、香案和墙基等处。会馆照壁里侧壁芯中央雕刻有一外为长方形、内为一椭圆形的高浮雕“二龙戏珠”,构图严谨丰满、华贵典雅,造型上下翻飞,扶摇飞翔、刚健威武,技法细腻精湛,充满了超人的神秘力量,为清代石雕佳作。照壁四周雕刻镶嵌有四条夔龙捧寿,照壁的须弥座束腰部分雕刻有行龙,工丽严谨,气韵生动。
山陕甘会馆中轴线上“大义参天”牌坊的中间两柱各有三块抱鼓石,从三个方向把柱子固定。六块十二面抱鼓石,分别采用浮雕技法雕刻着“苍龙行云”、“丹凤朝阳”、“辈辈封侯”、“蝙蝠扑云”、花卉和《狄仁杰登山望母》、《井台会》等人物故事。
龙、凤、猴和蝙蝠等动物图案,雕刻细腻,线条简朴。龙凤造型修长洒脱,间以云气纹,象征着美好幸福;苍龙雕刻得清新刚健,穿云拨雾,给人一种苍劲豪迈的力量动态美;猴、蝙蝠亦工丽细致,上下两只蝙蝠虽头小如枣,但鼻眼逼真,张口作吼叫状,四周衬以云纹,似从天而降,一大一小两只猴子在松间跳跃嬉戏,活泼可爱。
这六块抱鼓石均由整块石料雕琢而成,造艺精致完整。大殿内柱础全部雕刻,柱石凿有花饰是重要宫殿和庙宇的标志。会馆大殿内柱础高近半米,大部分雕刻成上部为圆鼓镜式;中部为八棱,四周均有圆雕的小蹲狮,造型别致,姿态各异;下部有方式和八棱两种,分别雕刻有鹿、羊、鹤、鹊、骆驼、山果、花卉、阴阳图、二羊抵头、海浪山石等。这些艺术小品,活灵活现,生动有趣。造型的特点是不刻意追求细节描写,而注重动态表现和意趣,形成画面古拙、浑朴而有韵律感的特色,很有点汉画像石的味道。柱础雕刻与室内的木雕、彩画上下相映,生辉满室。
砖雕艺术
山陕甘会馆的砖雕主要集中在照壁上,零星还散见于其他墙体上。
照壁的檐桁以下全部为砖雕。随桁枋为回字边饰,由斗拱承托的四个“寿”字纹梁头,把上部分成5个空间,每间两攒斗拱,上托雕刻精美的龙头,斗拱之间的雕刻全部是按照会馆主人的理想趣味而设计雕刻的吉祥图案,几乎每个间隔的雕饰都与“瓶”有关,这可能是晋商客寓汴城祈求异地平安之故吧。除瓶之外,各种吉祥花卉、熏炉、书函、画卷、乐器置放其间,最有意思的是,晋商将他们爱不释手的宝物计算器———“算盘”,也雕刻在图案中。虽不将其置放在显著的位置,但却反映了会馆主人的内在心态。这些雕刻以反映追求幸福、趋吉避凶的理想愿望居多,而且生动逼真。技法以透雕、浮雕为主,做工精湛,画面层次分明,构图严谨得体。
斗拱下边的平板枋雕以祥龙图案,把上下分成两大区。祥云下为32个垂花砖柱,柱头为龙头,垂花分别雕成石榴、金瓜、荷花、莲蓬等造型,垂花柱与垂花柱之间由夔龙卷草图案相连将空间铺满。
垂花柱以下里外墙体上分布有10个长条形画框,每个画框饰以拐子龙纹,框内分别雕刻有“狮子绣球”、“喜鹊闹梅”、“山雀玉兰”、“鹭鸶荷花”、“松鼠葡萄”、“麒麟呈祥”、“八仙过海”以及“刀马图”等。
其中“松鼠葡萄”以八大串晶莹欲滴的葡萄悬挂在藤枝上,数只松鼠跳跃其间,姿态生动,工细酷似牙雕。“刀马图”是雕刻中最常见的题材,一人丢盔弃甲,落荒而逃,后边兵马穷追不舍,情节动人,扣人心弦。“八仙过海”图,各仙人分乘狮子、麒麟、海马、天禄等异兽,这些砖雕做工精细,一般不加打磨。
保护价值
山陕甘会馆是“馆庙合一”的建筑,是祭祀关羽的一个场所,又是商人异乡的家园,更是维系商人团结的纽带,也是宣扬晋商信义和道义的场所。
山陕甘会馆的建筑风格鲜明,韵致高雅,尤其是它的砖雕、木雕、石雕技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堪称会馆“三绝”,呈现出质朴和秀丽、豪放和婉约、粗犷和精巧、沉着和流畅的完美统一,充分反映了创造者的审美情趣和创造才能,体现了时代风貌和中原与山陕甘地区文化的融合。
山陕甘会馆建筑艺术别具风格,各殿精美的石雕、砖雕和木雕制品,堪称雕刻艺术的珍品,是研究清代建筑史、美术史、民俗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旅游参考
免费政策
自景区恢复运营开始至2020年12月31日,全国(含港澳台地区)所有医务工作者,凭有效证件免票入园,并为医务工作者团队开设绿色通道。
美食小吃
地址交通
详细地址:河南省开封市内徐府街。
市内公交:31路、10路、13路、4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