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鹧鸪属
鸡形目雉科下的一属
山鹧鸪属(学名:Arborophila)是鸡形目、雉科下的一属鸟类,共有21个物种。体长在20-32厘米,体重200-280克。上体橄榄褐色具黑色横斑,双翅沾栗棕色。上胸具橙红色丝状羽毛,下胸灰,微沾棕白色;两胁灰色,具白色羽干纹。腹羽棕白色。雌鸟雄鸟极相似,唯上胸丝状:羽橙红色稍淡;腹羽微染淡红色。嘴黑色,腿、脚赭色。尾部较短,不及两翼长度的一半,跗蹠裸露且突出。
形态特征
山鹧鸪属共有21个物种,以海南山鹧鸪为例:全长约为23-30厘米,体重200-260克。眼先、额、眉纹、颊、头侧以及颏、喉均为黑色且连成一片;耳羽白色;前颈及颈侧基部淡橙红具黑斑;黑色眉纹上方散着白点,形成一条白纹向后延伸至后颈。上体橄榄褐色具黑色横斑,双翅沾栗棕色。上胸具橙红色丝状羽毛,下胸灰,微沾棕白色;两胁灰色,具白色羽干纹。腹羽棕白色。雌鸟与雄鸟极相似,唯上胸丝状:羽橙红色稍淡;腹羽微染淡红色。嘴黑色,腿、脚赭色。尾部较短,不及两翼长度的一半,跗庶裸露且突出。虹膜深褐色;嘴灰色;脚深粉红色。
栖息环境
栖息在海拔高度1000-2500米之间。多在山地森林、原始阔叶林、林下灌丛或草丛中活动,有时也出现于林缘灌丛与草丛,甚至出现于裸露的悬崖地带。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东亚和南亚的森林中。包括中国、日本、印度、缅甸、泰国、老挝、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等国。
生活习性
善于隐蔽。常成对或成群活动,群多由4-12只组成。活动多在林间地面上,晚上则栖息于树枝上。每当清晨和黄昏时刻,常发出一连串的叫声,重复鸣叫,善于在地上奔跑和行走,一般很少起飞。
主要以植物种子、浆果、嫩芽、嫩枝、嫩叶等为食,也吃蚯蚓、昆虫等动物性食物。觅食时常用脚在地上刨食。
生长繁殖
繁殖期在4-6月。营巢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常绿阔叶林、竹林及林缘灌丛中。利用地面天然凹坑或由雌鸟在地上刨一个小坑即成,巢多置于地上凹坑内,内垫有干草叶和树叶,四周多有茂盛的灌丛或林下高草植物覆盖,隐蔽较好而不易发现。每窝产卵6-8枚,孵化期24天。孵卵主要由雌鸟承担,雄鸟负责警戒。孵卵期间雌鸟甚为恋巢,有时人走到快近巢前也不飞。雏鸟早成性,孵出后不久即能跟随亲鸟活动。
下属物种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23年10月2日:
易危(VU)种3;近危(NT)3种;无危(LC)无危(LC)15种。
种群现状
该属物种虽然种类多,分布范围较广,仍被认为有一个适度数量减少的趋势,下降的原因是因为栖息地丧失、降水量减少、旅游影响、道路发展,致使生存环境发生改变。个别物种面临濒危,总体需要保护。
参考资料
Arborophila.FANDOM.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1 08:13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栖息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