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读音:dǎo),
现代汉语规范
一级字。
形声字。始见于秦代
小篆。本义为江、湖、海洋中被水所包围而比大陆要小的一片陆地。
《
唐韵》《广韵》《正韵》都皓切《
集韵》《
韵会》
都老切,𠀤刀上声。《
说文》海中往往有山可依止曰岛。从山鸟声。《
释名》岛,到也。人所奔到也。《书·
禹贡》岛夷皮服。孔传海曲谓之岛。居岛之夷还服其皮。《木华·海赋》崇岛巨鼇。
考证:《说文》海中有山可依止曰岛。岛,到也,人所奔到也。从山,乌
省声。《书·禹贡》岛夷卉服。《注》海曲曰岛,卉草也,木棉之属,以卉服来贡也。
谨按所引多与原文不符,谨照各书原文改作:说文海中往往有山可依止曰岛。从山鸟声。释名岛,到也。人所奔到也。书
禹贡岛夷皮服。孔传海曲谓之岛。居岛之夷还服其皮。(《木华·海赋》崇岛巨鰲。)
(㠀)海中往往有山可依止曰㠀。禹贡。鸟夷皮服。某氏传读为㠀。与马、郑注
如字不同。衞包径改经为㠀字。非也。从山。鸟声。韵会作鸟省声。非。读若诗曰茑与女萝。小雅頍弁文。都晧切。二部。玉篇丁了多老二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