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以新闻联合社特派员身份来中国,长期从事民族、考古方面的调查研究。这一期间的主要著述有《13世纪东西交涉史序说》(1939)、《蒙古的欧洲远征》(1941)、《蒙古史杂考》(1943)、《马可 波罗研究》(1948)等几本书和《拔都卒年考》(1940)、《元史·速不台传之西征纪事》(1941)、《元朝奥鲁 考》(1942)等论文,着重在蒙元与西方关系的研究。回国后历任参议员常任委员会专门委员、外务省兴亚院嘱托(专员)、文部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等职。1950年任
京都大学教授,在人文科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后任该所《元典章》研究班的负责人。1954年起参加京都大学中央亚细亚探险队,在阿富汗兴都库什山脉发现蒙古族留下的chiruni文书,引起世界学坛的注意。1961年获文学博士学位。1964年任京大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后赴美、英、法、苏、马来亚、菲律宾等国收集蒙古史、游牧民族史、东亚古代史、华侨史等资料。1969年为京都大学名誉教授。日本蒙古学会会长。研究领域甚广,在蒙古史、游牧社会史、元典章方面多有著述。这期间主要研究元代法制与经济史,前者有《元朝之笞杖刑》 (1952)、《元朝法制中的人命赔偿——烧埋银与私和钱》(1953)、《元典章·刑部之研究——刑罚手续》 (1954)和《元代之肉刑》(1964)等几篇论文,后者有《五户丝与元代地方制度》(1962)、《元代纸币之膨胀》(1964)两篇力作。著作还有《蒙古研究文献目录(1900—1950)》(合编,1953)、《蒙古社会经济史研究》(1968)、两卷本《校定本元典章刑部》(合撰,1964,1972)、《西域与伊斯兰》(1965)、《西亚与印度的文明》(1973)等。曾任《社会构成史大系》第5—6卷《中国回教社会的结构》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