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县蕨麻猪,甘肃省定西市
岷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产品特点
外在感官特征
成年岷县蕨麻猪,毛色纯黑,被毛粗密而长,长达3-4厘米,冬季生黑色绒毛,鬃长而坚韧,鬃毛长5-10厘米,其体型较小,体躯较短,体重为35-40千克,体高为42-45厘米,体长为60-80厘米。头窄长,呈锥形,嘴长而尖,犬齿发达,耳略下垂,额无明显皱纹。胸较狭窄,背腰平直或微躬,后躯高,前躯低,臀窄而倾斜,四肢健壮,膝短有力,蹄小坚实。
岷县蕨麻猪胴体皮较厚、瘦肉多、水份少。胴体肉切面具有大理石样纹,红白相间、纹理适中,肌肉光泽润滑、肌纤维细,脂肪坚硬呈乳白色,宰杀后随时间推移肉色由深红逐渐变为淡红色。 经烹调加工的肉,细嫩多汁、味道鲜美、口感好,无腥味、膘厚适中、食而不腻,具有岷县蕨麻猪肉特有的香味。蕨麻猪独特的肉质,是制作腊肉、火腿的原料。
内在品质指标
岷县蕨麻猪肉中鲜味
氨基酸(
谷氨酸、
甘氨酸等)较高,矿物质含量丰富,营养价值高。
产地环境
土壤地貌
岷县地貌属
高原形态,西秦岭北支褶皱带。南有长江、黄河分水的岷峨山、大拉梁;北有洮河、渭河分水的木寨岭、岭罗山。全境山岭起伏,河流纵横,气势壮观。全县可利用草原面积290万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72.5%。在这块天然草场上生长着各种优质牧草,其中有贝母、红芪、黄芪、大黄、秦艽、羌活、泡参、柴胡、升麻、防风、黄芩、党参等200多种中药材。由于特殊的土壤和丰富的草原牧草,符合蕨麻猪的生态学特性,适宜岷县蕨麻猪养殖。
水文情况
岷县境内大小河流22条,年平均径流量42.09亿立方米。岷县水质好,水中矿物质元素含量丰富。
气候特征
岷县受大陆性气团、副热带暖湿气团的交替影响和地形对大气抬升的作用,形成高寒阴湿这一气候特点,属高原气候。降雨量多、气温低、无霜期短、多冰雹等自然灾害。年平均气温5.7℃,年平均日照时数2382小时,
无霜期144天,年降水量649.7毫米,年蒸发量1111.6毫米,日照充足。
历史渊源
蕨麻猪在岷县有着悠久的养殖历史。蕨麻猪因为长年在草原上拱食地底下生长的蕨麻(即人们俗称的“人参果”)为主的中草药而得名,当地人传统就叫它“人参猪”、“蕨麻猪”。蕨麻猪完全野生野长在蛮荒的雪域高原上,受外来血缘的影响较小,种群数量稀少,是一个原始古老的地方品种,属藏系里最小型的瘦肉猪。
《岷县志》(1995年版)记载“岷县蕨麻猪(即岷州藏香猪),当地群众又称实猪子,以放牧为主,耐粗饲,主食蕨麻草根茎叶及山野青草,适当添加当地五谷杂粮,…”。
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展畜禽品种资源的调查,进行了猪种种质测定,将蕨麻猪冠名为合作猪,属地方品种,定性地描述了该猪种的外貌特征、产地及数量。
岷县蕨麻猪又称岷州藏香猪,是合作猪在岷县经过数千年饲养驯化而选育推广出的一个地方特有品种。
1985-1998年,岷县蕨麻猪的饲养仅供当地人使用,原种数量较少。
2000年以后后,岷县牧民每户养殖岷县蕨麻猪至少10头以上,但已严重杂化。
2009年,岷县通过采取“放牧舍饲相结合、粗饲料精饲料相搭配、暖棚发酵床相结合”和“放牧+舍饲”的科学养殖方式,为蕨麻猪正常生长、健康发育、繁殖推广提供保障,促使蕨麻猪产业稳步发展。岷县已发展成岷县蕨麻猪的中心繁殖区和中心产区,涉及9个乡镇,其中有纯种繁育场(点)14个,有岷县蕨麻猪放牧舍饲养殖场(点)1012个,涉及养殖农户1997户。
生产情况
2009年,岷县岷县蕨麻猪存栏7.3万头。
2011年,岷县岷县蕨麻猪存栏10万头,生产猪肉3500吨。
产品荣誉
2006年,岷县蕨麻猪被定为“国家级畜禽遗传保护品种”。
2011年9月13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岷县蕨麻猪”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岷县蕨麻猪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所辖
禾驮乡、
申都乡、
蒲麻镇、
闾井镇、
锁龙乡、
马坞乡、
寺沟乡、
秦许乡、
麻子川乡等9个乡镇地理坐标位于北纬34°07'-34°45',东经103°41'-104°59'之间。
质量技术要求
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编号:AGI2011-02-00642。
质量安全要求
产地环境达到《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NY/T 388-1999);畜禽饮用水达到并保持《畜禽饮用水水质》(NY 5027-2008);饲料及其使用达到《畜禽饲养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准则》(NY 5032-20060;兽药及其使用达到《无公害食品 生猪饲养兽药使用准则》(NY 5030-2006);蕨麻猪疫病防治符合《畜禽饲养兽医防疫准则》(NY 5339-2006);蕨麻猪饲养管理达到《无公害食品 生猪饲养管理准则》(NY/T 5033-2001)。
特定生产方式
1、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岷县蕨麻猪生活在岷县辽阔的土地上,岷县境内无工矿企业,环境无污染,境内饮用水、大气土壤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产地环境质量必须符合《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T/T391-2000)的要求。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岷县蕨麻猪采取个体选育、系谱选择与后裔测定相结合,表型选择与基因选择相结合,以群体继代建系为主要方法,灵活运用同质选配和异质选配,建立开放式的蕨麻猪选育体系,全面推广初生、二代和育成鉴定选育技术,使二级比例达到90%以上培育蕨麻猪选育核心群,提高供种能力,同时加大对蕨麻猪的保护力度。
3、生产过程管理:蕨麻猪放生草原自然生长,专靠拱吃蕨麻为生,个子很小,长不大,成猪也就一尺来长,肉质鲜美细嫩。饲养过程要做到放养为主、圈养为辅,因蕨麻猪一直以来是在放养过程中长期拱吃蕨麻以及其他各种岷县拥有的中药材才具有现在的特性,因此,放养是保证和保持蕨麻猪特有习性和肉质的前提和保证。岷县蕨麻猪投入品必须按《兽药管理条例》和《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严格按照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管理准则、《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GB 16548-2006)、《畜禽产品消毒规范》(GB/T 16569-1996)、《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兽医防疫工作规程》(GB/T 17832-1999)、《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NY/T 388-1999)、《畜禽饮用水水质》(NY 5027-2008)、《无公害食品 生猪饲养兽药使用准则》(NY 5030-2006)、《无公害食品 生猪饲养饲料使用准则》(NY 5032-2006)、《无公害食品 生猪饲养管理准则》(NY/T 5033-2001)等标准执行。实现蕨麻猪从仔猪到成年再到出栏都严格符合各项标准。
4、产品收获、屠宰技术规定:蕨麻猪成年后进行屠宰。屠宰由有资质的生猪定点屠宰场进行,生产的鲜肉直接速冻后进冷藏库冷藏,保证鲜肉的营养不流失以及鲜肉口感,屠宰加工企业必须符合《肉类加工厂卫生规范GB 12694-90》、《畜类屠宰加工通用技术条件》(GB/T 17237-1998)和《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GB 13457-1992)、猪肉制品符合《无公害猪肉质量标准》(DB 33/314-2001)标准。
5、生产记录要求:每群蕨麻猪都应有相关的资料记录,其内容包括:蕨麻猪特征、初生重、断奶重、成年体重,主要生产性能。饲料品种、来源、消耗及各种饲料添加剂的情况,建立并存免疫记录,包括:疫苗的名称、生产厂家、批号、剂量、免疫时间等。发病率、死亡率及发病死亡原因,无害化处理情况。有猪的销售记录:销售合同、销售渠道。实验室检查及其结果,用药及免疫接种情况。所有记录应在清群后保存两年以上。
专用标志使用
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岷县蕨麻猪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
历史文化
在古藏文中就记载着蕨麻猪在吐蕃王朝(618年-842年)时就是古代藏族蕃王及土司等王室贵族享用的贡品。吐蕃王——松赞干布向唐朝请婚时的贡品中就有蕨麻猪,唐太宗许嫁文成公主,文成公主进藏后对高原上粗糙的食物很是不惯,唯独喜欢“火烧蕨麻猪”,好食此肉,并美誉其为“人参肉”,这也就是后来当地人一直叫它“人参肉”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