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州
甘肃岷县在1913年以前的名称
岷州,州名。西魏大统四年(538年)于宕昌羌地置南洮州,后改为岷州,因南有岷山得名。治所在溢乐县(今甘肃岷县)。辖境相当今甘肃岷县一带。隋大业三年(607年)废。
历史沿革
南北朝时期,“岷州”成为今天甘肃岷县的称谓首次出现,直至1913年不再使用。(图为岷州主街道,英国探险家威廉·珀道姆摄于1911年5月)
秦——南北朝
公元前623年(秦穆公三十七年),岷县进入秦国版图
公元前221年(始皇二十六年),统一中国,秦朝的疆域“西至临洮羌中”(《史记秦始皇本纪》),临洮即今岷县,羌中即今甘南。临洮县为今岷县境内设县之始。
秦亡汉兴,汉承秦制。汉代今岷县地区为陇西郡下辖的临洮县,并设有南部都尉。
延至南北朝时期,于公元445年,设临洮郡,治所在今岷县,下辖赤水(在今岷县境内梅川一带)、石门(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即485年置;在今卓尼县石门乡)、龙城(太和十年即486年置,在今岷县西北古城一带)三县。
南北朝——南宋
魏文帝大统十年,即公元544年,始设岷州,并设同和郡,改原临洮县为溢乐县,岷州、同和郡治所在溢乐县(今岷县),因境内有岷山,故名岷州。辖区规模相当于今岷县、宕昌一带。
公元583年(隋文帝开皇三年),废设岷州,改西魏溢乐县复为临洮县(今岷县)辖于临洮郡。
公元742年(唐天宝元年),改隋置岷州为和政郡。肃宗乾元元年,即公元758年复置岷州,领溢乐(今岷县)、祐川、和政(均在今岷县境内)3县。
安史之乱”后,吐蕃势力渐强,乘机侵入陇右。肃宗上元二年(761年)吐蕃攻陷岷州。在300多年的历史时期为吐蕃占据,直至北宋中期“熙河之役”期间复归中央王朝统属。
公元1073年(北宋熙宁六年),王韶收复岷州,岷州下辖三县、五寨、三堡、一监,分别为:祐川县(今岷县境内)、大覃县、长道县,临江寨、荔川寨、麻川寨、闾川寨、宕昌寨。遮阳堡、谷藏堡、铁城堡。滔山铸钱监。
南宋初移岷州治于白石镇,后因“岷州”之“岷”字犯金太祖完颜旻名讳,遂改为“和州”但安徽也有和州,于是改称西和州。
元代至今
南宋以后岷州地方多为西番所居,公元1271年(元世祖至元八年),划岷州归脱思麻路(今安多藏区)所辖,吐蕃等处宣慰使脱思麻路治岷州(今岷县),辖岷州,领铁州(治今岷县维新乡元山坪)。“路”为元代第二级建制。
公元1378年(明洪武十一年),在今岷县设岷州卫,,领西固城守御千户所(在今舟曲)。统属于陕西都指挥司。
公元1730年(清雍正八年),岷州卫改称岷州,属巩昌府(治今陇西县)所辖。
公元1913年(民国2年2月),改岷州为岷县。民国时,曾为甘肃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一度属武都地区,八十年代划归定西地区。今为定西市所辖。
地理地貌
据元和郡县志载, 岷州古为禹贡雍州之域, 秦以前为西羌所居。县城南一里有“岷 山”,县西二十里有“崆峒山”。发源于青海西倾山的洮水,自西经西寨镇、十里镇流入,穿县城而过,至茶埠急转向西北于永靖县注入刘家峡水库。宋神宗元丰七年八月十四日(公元1084年)落成的《岷州广仁禅院碑》载岷州西亘青海之塞,南临白马之氐,东连熙巩,北并洮叠。内则屏翰蜀门,外则控制边境,为熙河重地。
特色景观
岷州遮阳山素有“小崆峒”之称,在今漳县大草滩乡境内,由西溪、东溪和夷门山三个景区组成。西溪由金家沟和若干贫峡组成,全长7.5公里,为全山的旅游精华所在。境内主要有临溪巨石、芸叟洞、三醉石、题诗崖、仙人祠、青羊洞、八音井、常家洞、锡庆寺、哈蟆石等历史胜迹和风景50余处。西溪各景点有宋、明两朝名人题刻多处,因年代久远,字迹已模湖不清。但北宋著名诗人张舜民题刻的“西溪”和“芸叟洞”仍清晰可见,标明了景致张舜民曾官司拜吏部侍郎,以清政谦明著称,因刚直敢言而被贬逐,后流寓至遮阳山,可见在北宋时,这里已成一大名胜。相传,明代著名道士、武当山疲乏教瑟道拳创始人张三丰在宝鸡金台观“失踪”以后,云游至岷州“小崆峒”,在此专心修道,亦传播佛道合一的教义思想,最后跃入龙潭,或曰在山内玉笋峰羽化成仙。三丰羽化遮阳山的故事又为这里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贵清山旧属岷州,位于漳县城南72公里处,是陇中黄土高原上最为奇秀的自然风景区,被誉为陇中的“小华山”,现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贵清山山顶海拔2340米,仙姿神韵,自然景观独特,被誉为“天然植物园”,共有林地3.2万亩,原始森林遍布,有药用植物和各类观赏植物达500余种。贵清山分 为顶峰和贵清峡两大旅游区,有贵清仙境、西方胜景、断涧仙桥、灵岩古洞、神林挂月、古刹钟声、万壑松涛、洗脸清池等八景。贵清山景区为石灰岩地带,山势险峻,群峰林立,古刹亭殿,怪石嶙峋,树木参天,流泉飞瀑,而16公里长的贵清峡长廊则山重水复,峰回路转,云腾雾绕,柳暗花明,恰似江南美景、三峡神韵,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因此,自古有“贵清仙境”之称。
岷州八景
岷州志》载有岷州八景,分别为
岷山积翠:
洮水流珠:岷州城北的洮河,一到了冬天,有颗颗圆溜溜的冰珠,堆堆挤挤,历历落落地流淌,人们称为“洮水流珠”。
东坡晚照:
叠藏长虹:
南峰霁雪:
北岸温泉
龙潭皓月:
清代汪元絅曾作岷州八景组诗,誊录如下:
岷山积翠
玉女祠边春草新,芙蓉朵朵绿华匀,频分秋色来冰案,始信山神不厌贫。
洮水流珠
来自西倾万壑间,珊珊千斛下重关。何如合浦多珍异,为爱清波去复还。
东坡晚照
金轮西下势如倾,千仞东峰一半明。点点牛羊移欲尽,余晖散入晚钟声。
叠藏长虹
谁复悲歌行路难,长虹飞下锁狂澜。掠波燕子垂堤柳,尽欲征人作画看。
西岭晴云
晴峦高峙接三台,五色天衣次第裁。只恐神仙来往处,手持鸾尾扫层苔。
南峰霁雪
南山积玉拟仙家,消向晴光薄似纱。几点凝寒消不去,却疑庾岭试梅花。
北岸温泉
岸柳荫浓石径斜,娟娟珠液浸朝霞。暖香独抱空脂粉,不向骊山望翠华。
龙潭皓月
一片澄潭映碧空,液珠还照水晶宫。依稀赤壁争雄渡,却少扁舟挂晚风。
明代岷州卫副使江奎也作岷州八景组诗,誊录如下:
岷山积翠
北控昆仑几千里,奇峰孝崔参天起。树色晴分宿雾间,鸟声暗度斜阳里。一别家山屡岁过,登临无计奈愁何?
卷帘对此增长叹,风雨潇潇晚更多。
洮水流珠
奔流直绕峪山下, 滚滚何曾间昼夜。排空撼地声如雷, 疑是银河九天泻。蚊尤出没鸥鸳飞, 碧流深处鱼偏肥。安得飞空作霖雨, 丰收自此民元饥。
东坡晚照
东山峪踞几百里,景物无边总堪喜。旭日初升彩风呜,夕阳欲下塞烟起。儿回雨零天欲睛,余光掩映西南城。寒鸦忽背夕阳去,隐约数峰天外明。
西岭晴云
远山近山如削玉,山腰半被睛云束。长途西去是沈州, 松柏森森满幽谷。白云出66本无心, 随风几度倚长林。从龙何日上天去, 济时愿作商家霖。
跌藏长虹
两岸驱车日云暮,桥头多少行人渡。北来南去日悠悠,遥指孤城是归路。崩崖泻石任奔流,居民自此元他忧。安得长刀断整足,岁时永镇西南州。
城南古刹
丛林巨刻多佳制,岁深剥落无全字。庭院尘空向昼闲,瑶草攻花生满砌。历览归来日欲昏,月边时听僧敲门。盛时偶尔纵行乐,板依不如如来尊。
龙潭秋月
骤酉连霄水初涨, 落日排空势何壮?潜绞起舞龙出游, 势倦沧螟几千丈。潭上清高草树枯, 寒鸦冻雀声相呼。不坊夜半西风急, 月落寒潭浸玉壹。
布和天泉
游宦迫方今白首, 天泉胜概垂名久。疑是银河泻九天, 寒光夜夜摇牛斗。影沉峪练势腾龙, 润沾数里临迫城。闻说当时玻西戎, 筑营从此屯余兵。
二郎山
二郎山位于岷县县城南部,千里岷山的起首处。著名的二郎山战役就发生于此,这里还是二郎山花儿的故乡,秦长城的西起点,著名的省级森林公园。
岷县二郎山原名金童山,据岷州志记载: “远山近山如削玉,山腰半坡晴云束,长途西去是洮州,松柏森林满幽谷。”赞誉的就是二郎山的景观,它隔洮河与岷山玉女峰相望,沿山脊有三峰起伏相联,因峰头曾筑在堡寨,依次被称为头、二、三寨子,最高峰三寨子拔地约200米。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整个二郎山绿树成荫,松柏林立,被命名为省级森林公园。 二郎山山脊及东西坡面均被绿荫遮蔽,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树种有云杉、落叶松、杨树、杏树、柳树、李树及山梨等。1993年省林业厅批复建立的二郎山省级森林公园由二郎山、南川苗圃、北郊青年林三部分组成,总面积3081亩。南川苗圃风景区距城南5公里处,G212线旁,始建于1940年,总面积160亩,其中苗圃地65亩,护圃林带95亩,林内树木葱茏,花草鲜美,潺潺溪水从林间流过,环境憩静、舒适。北郊青年林位于县城北面,徐合公路S306依旁而过,北靠岷山玉女峰,南临洮河,内有小河缓缓流过,四周环水,植被葱郁,树木茂盛,景色优美,清幽怡人。
双燕生态旅游景区
双燕生态旅游景区位于岷县的东部,该景区涉及马坞、锁龙、闾井、秦许、寺沟5个乡(镇),马沿、马烨两个国营林场,包括双燕——沙金景区、柯汰沟奇石风景区、狼渡渡湿地草原景区、扎角自然风景区、马烨仓风景区五个子景区。总面积6.4万公顷,葱茏茂密的林地和奇石耸立的沟壑成为苏门羚、扭角羚、云貂等珍稀动物繁衍栖息的乐园。
双燕——沙金景区是双燕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旅游区,该景区位于锁龙与马坞乡,距岷县城约100公里处,总面积36万亩,辖双燕、鹦哥、云洞、东沟、南沟、刘家沟等六条沟峡。景区树木参天,连绵不断,山峰独秀,鸟语花香,奇石小溪,鱼跃蝶飞,尤其是独特的气候和丰富的资源使它成为珍稀动植物的乐园。境内有冬虫夏草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8种,生存着绿尾红雉和云豹等14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景区主要景点有南沟泻玉、神秘云洞、鹦哥碑峰、双燕幽溪、燕水溢彩、狮饮幽潭,独秀峰等。
闾井柯汰沟奇石风景区西距岷县城80多公里,景区奇石遍地,大小各异,姿态万千,有“蟾蛇相争”、“海狮卧地”等,更为壮观的是石群中溪水夺路、积水成潭的自然景观,听之流水潺潺,看之,溪水透亮,让人顿生放飞心情、回归自然的一股冲动。
狼渡湿地草原位于岷县县城东约70公里处,省道306线穿境而过,集中连片面积90多万亩,地势平坦开阔,气候凉爽,盛产油菜、牧草,花开时节,当地低轱辘车缓行于绿草黄花之间,宛若仙境。夏日清风徐来,凉爽无比,在绿草的大地上,白色、黑色、黄褐色和杂色的牛羊,尽兴地啃食着清嫩的牧草,草地上各色野花竟相开放,水天一色,景致特别优美,别有一番情趣,是人们消夏避暑,草原风情游的好去处。 扎角自然风景区位于闾井镇南7.3公里处,包括新庄、扎角两个自然村,景区有草原面积52公顷,森林30公顷,扎角河从中穿流而过。景区山清水秀、草茂畜肥、空气清新、牛羊成群。
马烨仓景区位于岷县县城西南约75公里处,属秦许乡,景区内林草茂盛,满目青翠,山峰奇异,空气清新,有成群的牛羊骡马,星星点点的藏包炊烟,溪水潺潺,鸟语花香,实乃避暑、旅游之胜地。天空湛蓝,白云悠悠,群山隐约,草长鹰飞。大地一望无际,牛如巨象,羊似卧石。野菊花遍地开放,微风习习,花香弥漫,不时从幽远的山峦间飘出几段高亢的“啊呕令”,火辣辣,热腾腾,如山风野火,撩人情怀。
马烨仓,得名于明朝明威将军,岷州卫军指挥司守御官马烨。(马烨,字德辉,淮东六合人。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秋,奉命开设岷州卫。筑东(今县城)西(后所城)二城;立楼置门,修官署、学校、桥梁、烽喉、营堡、邮释、仓厂、坛社、庙宇;区划街道,安置居民,使城池初具规模。马烨还伐木通道,致力军队装备,整训士卒,屯垦8000多亩,年收粮食数万石,补给军队。洪武十五年(1382年),羌戎起事,朝廷命马烨率西安五十卫步、骑兵2万人,直抵迭州征讨,获首领失刺谷奴以下5000余人。从此,域内得以安宁。十九年(1386年)升陕西都指挥使)。
景区内马烨沟花儿滩古战场位于马烨仓村西11公里,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岷州卫指挥使马烨朱元璋之命,率马、步兵万余,在此筑城垣,建四门,安营扎寨,以防御番王侵犯。不到两年时间,集粮50余万担,开荒8000余亩。洪武十五年(1382年)四月,思窝、纳邻洮源诸番叛乱。指挥使马烨统兵二万,在此迎敌,经过两天两夜激烈交战,擒获番将失利谷奴和他的部下50多人,取得了战斗的胜利,有力地震慑了番王进犯之野心。因这一仗,为花儿滩赢得了五百多年的和平。光绪二十六年(1 900年)四月二十二日,44名藏区土匪悄悄潜入花儿滩,明晃晃的尖刀划破了这里的宁静。光绪三十四年(1 908年),知州童立纲、州绅曹宪中、马仲选、虎炳奎、姜兆勋等,在马烨仓三岔门修筑寨堡,驻兵保境。至今流传着这样一首花儿:
一棵松树九条根,土匪耗的不成成。
曹马老爷是佛心,三岔门上筑防城。
筑下防城搬营兵,西路百姓得安生。
人文风俗
史载“岷西临极边,番汉杂处”,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民族关系。曾有三百年多年时间陷落于吐蕃,明清时期更为藏汉交往的前沿,商贾云集,商品交易活跃,为茶马互市之地。
藏传佛教文化底蕴厚重,自唐及五代以来,融西域佛教、藏传佛教和汉地佛教于一体,故而独具风貌,特色鲜明,成为藏传佛教后弘期末叶圣师高徒的荟萃之地。至本地区今仍然保留了许多藏语地名,如“川都”即明史所载攒都沟,为吐蕃后裔后氏领地,在今中寨镇
岷地民风剽悍,好勇斗狠。
剪纸窗花
岷县的剪纸窗花白蛇传》、《二十四孝》、《孙悟空大闹天宫》、《黛玉葬花》、《武松打虎
洮绣
洮河洮绣临潭、岷县、卓尼等县。妇女们喜爱的针线活,广泛运用于群众生活的各个方面。品种繁多,有花枕头、花荷包、花针插儿、花鞋、花兜兜、花缠腰、花系腰、花膝裤儿、花袜溜根儿等等。做针线绣花,无论藏、汉妇女都把它像做饭一样,作为生活的基本要求。 洮绣既要讲究针法,又要讲究绣法。针法有平针、参针、挑针、长短针、空心针等;绣法有锁针绣、错针绣、网地绣等。同时还要看式样,式样有盘花、剁花、贴花、拼花等。不同的针法、绣法,施以不同的式样,共同在色彩搭配中,形成强烈的对比。淡雅中带有娇态,异彩中显露庄重,把农家妇女独具特色的审美意趣表露无遗。 妇女们刺绣的部位,多在装饰品的上端。如小姑娘的花鞋尖尖,娃娃们的虎头帽上。尤其虎头帽最精致。蓄意夸张,大胆想像,像凶猛的小老虎显出憨厚天真的笑貌,寓威武于乐趣之中,伴以叮铛作响的银铃,飘逸的穗穗带带儿,有声有色,给儿童带来无穷的乐趣。这几年随着农民生活的提高,不少人又把刺绣艺术运用到美化环境中去。如花门帘儿,电视机上的套子,小学生的书包,幼儿园儿童穿的花围围儿。上面绣的除了简易的花样外,还衬绣着行书文字、拼音字母、英文句子,使洮绣的内容得到进一步的拓宽和提高。
罐罐茶
茶文化在我国已有好几千年的历史,各地在品茶、赏茶、茶艺、茶道之上都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及深厚的历史积淀。岷县的茶文化起源较早,至今已演变成一种特殊的民俗民间文化在岷县广大农村传承着、延续着。岷地气候湿寒,农村人皆土炕取暖。每日早起,用火盆生火,置于炕心,并排放置炕桌。年长者盘腿坐于两侧,用小陶罐煮好砖茶,倒入小茶杯,就烤馍饮用。茶味极苦,有时加糖、酥油等。
饮食
岷县饮食富有特色,市面地方风味小吃有黄酒泡馍、姜汤粉鱼、牛肉杂碎、酱牛肉、羊肉糊糊、清汤羊肉、青棵燕麦甜醅、卤猪肉、凉面、凉粉、酿皮、棕子、糖油糕、猪油酥饼、糖麻花、荤面、油炬锅、羊羔肉、香(鸡)汤冻冻等。岷人喜吃中华鼢鼠(俗称瞎瞎),其肉骨脆味香,多在清明前后上市。
洮岷花儿
“洮岷花儿”以其质朴敦厚、意味隽永、明快生动、演唱豪放的特点而成为我国民歌的一枝奇葩,经久不衰的“洮岷花儿”有两大分支:流传在以岷县西江、中寨等北路一带的为北路派“花儿”叫“两连儿”;流行在岷县二郎山的为南路派“花儿”叫“阿欧令”,又名“扎刀令”。“阿欧令”曲调最为古朴,它是“洮岷花儿”的先声。岷县“花儿”会场、“花儿”歌手遍及全县23个乡镇的山山岭岭,沟沟洼洼,唱“花儿”的不分男女老少、农人牧民,从七八岁的孩子到鹤发童颜的老人,在农作间隙,以歌代言,倾吐心事,诉说衷肠,互表爱慕,赞扬政策,憧憬未来,用生动的语言和朴实的感情,描绘着岷县农村广阔的前景。也没有时间界限,从初春到深秋,一年四季,农活忙不完,“花儿”唱不缓,山花开不败,歌声不间断。特别是进入农历五月,山花烂漫之时,正是洮岷“花儿”开的正艳的季节,故有岷州五月“花儿”海歌潮之称。岷县作为“花儿之乡”已誉满大西北,一年一度的五月十七“花儿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古岷州儿女展示淳朴精湛艺术的大舞台,岷县县委、县政府按照“经贸搭台,文化唱戏”的形式,每年五月十七“花儿会”期间,举行“花儿”赛唱会,选拔、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花儿”歌手,使一大批优秀农民“花儿”新手脱颖而出。董明巧、姜照娃、李玉琼等31名农民歌手先后被省民协授予“甘肃省花儿歌手”,岷县被授予“甘肃省花儿之乡”称号。2004年,岷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联合国民歌考察基地”,被中国民协授予“中国花儿之乡”荣誉称号,为此,岷县成为甘肃省首个被中国民协命名的中国民间文艺之乡,这次岷县申报的“洮岷花儿”项目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项目,标志着岷县“花儿”进一步走向了世界,这对挖掘、保护“花儿”,提升“花儿”研究水平,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花儿”蜚声国内外。
湫神崇拜
相传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岷县十八路湫神全驾出巡,全程巡域,自月初相继开始,中旬形成高潮,下旬先后结束。辖域较大的湫神巡行三十余村,较小者亦有十数村。一系列祭神赛会是5月巡域过程中的一大特点。湫神巡行路线所辖村庄,分会定点祭祀,祈祝丰收。在祭祀地点形成赛会,近域群众纷纷赶会,形同节庆。5月15日,出巡湫神分头向县城集中,在城南古刹聚会3日,17日午后,18位湫神依次登上城南二郎山接受官祭。依俗各湫神均领受官羊一只,地方长吏或乡绅致祭。到夜晚部分湫神在城区走马路,部分返农村继续巡域活动,也有部分回本庙司雨看田。这便是有名的岷县“五月十七”的湫神赛会。
传说
1、张三丰的神仙洞
岷县拥有着无数神奇动人的传说。岷县城内西北角,现今和平小学后面有个土窑洞,传说是道教武当派祖师张三丰居住过的地方。张三丰岷州志
2、大禹
据元和郡县志载,禹治洪水,西至洮水之上,见长人,受黑玉书于斯水上。孙星衍曰:“《尚书》禹锡玄圭是也”。守敬按:“《尚书璇玑钤》载:禹开龙门,导积石,玄圭出,刻曰,延喜玉,受德天赐佩”。
《遁甲开山图》载:禹游于东海,得玉圭,碧色(引见《后汉书·张衡传》注)。又游龙门口,神采玉简授之。禹执简,平定水土(引见《路史后纪》注十三)。皆不载至洮水受黑玉书事,未详郦氏所本。
《寰宇记》载:溢乐县,本秦之临洮县,岷山在县南一里,山黑无树木,其西有天女神,洮水经其下,即夏禹见长人受黑玉书处。
古迹
1、秦长城 二郎山上发现有秦长城遗址,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遣大将蒙恬率三十万众,筑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延袤万余里。在唐代的《元和郡县志》、宋代的《太平寰宇记》、明代的《读史方舆纪要》和今人王国良的《中国古长城考》等各种文献都认为:“秦长城的起点在岷县”。二郎山上发现的秦长城遗址更是有力的证明。二郎山上还发现有多处古代墓葬,除宋墓、明墓之外,西北坡尚有汉墓群存在,同时还出土过长度在半米以上的巨型秦瓦。丰富的文物古迹,充分反映出二郎山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内涵。
2、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草滩遗址 位于西江镇草滩村咀咀坡下的台地上。东临洮河,南为草滩沟。断面有灰层及人骨架暴露,出土有寺洼文化的马鞍形口沿陶罐,也有较多的齐家文化陶片。
白塔山遗址位于中寨镇下白塔村。东依白塔村,南临马崖沟,北为水沟。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100米,有齐家、寺洼类型出土。
姚庄遗址位于茶埠镇姚庄西南100米处,为一齐家文化墓葬区。黄土断层中可见人骨架,有不少泥质红陶随葬品出土。
西坝遗址位于梅川镇下西坝村。东靠学校南临洮河。有齐家类型的洮片暴露。
红崖遗址 位于中寨镇红石崖村。东依红崖村,南临洮河,西为马崖沟,北为太平山。地表有丰富的彩陶片、红陶片及汉代神纹瓦片,有完整的陶器出土。
山那树扎遗址位于县城北10公里茶埠镇洮河西岸的一级台地上。东临洮河,南为将台小学、西为树扎村,北为山那村。遗址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500米,文化层距地表0.5-3米,地表有丰富的彩陶片,黑色彩绘,并有少数的变体鸟纹和写实蛙纹图案。还有较多的石器、骨器和陶器出土。据暴露的器物分析,有庙底沟、石岭下、马家窑三种类型。
3、宋代遗址
据《宋史·地理志》上说:“宋神宗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设岷州滔山铸钱监,铜、铁钱并铸。有元佑、绍圣、大观等年号,岁铸数十万贯”。《地名大辞典》中说:“滔山监,古址在今甘肃岷县西”的地点,一些研究古钱币的专家,多次来岷县考察。有人说:“《地理志》记载不详,根据《文献十步,一步五尺》可能在岷县城外之西。”其实错了,它在岷县清水乡之清水村。
据考证:步,是水边停船的地方。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永州临潭冶力关至和重宝
地域物产
当归
岷州素有 千年药乡之称,盛产中药材238种,尤以当归驰名中外。高寒阴湿的自然条件成就了岷归绝无仅有品质。早在1500多年前岷归就成为极为珍贵的贡品,据研究,“岷归”成分复杂,有挥发性和水溶性物质106种,因其质量最佳、含量丰富、产量最大、销量最广而驰名中外,远销东南亚、港澳台及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欧洲人誉为“中国妇科人参”。
洮砚
洮砚与广东端砚、安徽歙砚山东鲁砚同为中国四大名砚。自宋代开采使用,深受历代 书画家及文人的珍爱。其石出洮河上游喇嘛崖至岷县一带峡谷地段,因河水湍急,采掘不易,极为珍稀。宋著《洞夫清禄集》云:“洮河绿石北方最为贵重……得之为无价之宝。”洮砚石又名“鹦哥绿”,石质温润而坚密,发墨快而不伤毫,滋津贮墨不干不腐,且因石造型,绿翠雅丽,并以石表带“黄膘”者最佳。其除有实用价值外,还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点心
到过岷县的人,走时大都要带一些当地风味食品与土特产,而受喜爱的食品当数点心。岷县点心面精、皮酥、馅饱、个圆、味鲜、份量足,加工原料丰富,生产工艺考究,价格便宜,看似喜庆,是男女老幼百吃不厌确很难得的美食,外地人和当地人都称叫“岷县酥皮点心”。岷县人把酥皮点心作为喜庆大晏、招待宾客和逢年过节必备的首道美食,同时也作为馈 赠亲友的上品。
解放前,由于受当时经济文化和交通落后的影响,岷县点心是蜂蜜拌面粉,原材料品种单调,加工方式落后,吃起来像烙甜包子似的。但那时已有了如城隍庙街的“合顺成”,肃政街的“义生德”等店铺大都经营着点心。
新中国成立后,成立了岷县副食品加工厂,点心制作师们革新了由过去的手工捏制改变为木模具制做,再烙印上各种花鸟图案,用大红双喜标贴包装,既好吃又好看。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用几斤点心要凭票供应或找熟人“走后门”,普通百姓是很难吃到酥皮点心的。
改革开放以来,素有陇中“旱码头”之称的岷县商贸交流突现活跃,岷县点心的制作在手工作坊的基础上更有了新的改进提高,在发扬传统的基础上采用现代加工设施设备和技术竞相显艺,产品远销省内外,走进各大副食超市,供不应求。岷县已办了证照的点心加工经销户有86户,其中:加入岷县点心协会的有51户,按《岷县酥皮点心》标准生产,己获QS质量安全标识的有7户.像冬梅点心、双喜点心、石氏点心、漫漫点心、艳艳点心等字号都上规模生产经营.且品种花样不断翻新,包装规格精美齐全,注册商标、批准文号、合格证明、产地及批号一应俱全,都严格按照规范标准执行,如大油点心、清真点心从1斤小包装到几十斤大包装各式规格都能满足不同顾客需要.每逢佳节,岷县城里乡里主要街道铺面都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点心,当地群众更是把点心作为婚庆团聚、馈赠亲友必不可少的首选上品.难怪有人说:“节日里不备几斤点心,就像设过节”,“到岷县不吃点心,等于没到岷县”,看来这些话不无道理.
2007年,倍受陇上人民喜爱的《岷县酥皮点心》,其产品标准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查,批准为甘肃省地方标准。岷县酥皮点心的主要原料为:小麦粉、白砂糖、食用油脂,并适量加入玫瑰、花生、芝麻、核桃仁等辅料,采用岷县地方传统工艺,经手工加工和烘烤肌成的一处营养型食品。具有口味独特、纯正、味美香甜的特点,外表圆的似月,点上梅花红,象征着幸福团圆。本标准主要参数的确定,其感官要求、理化指标是在该产品的配方、生产工艺和检验基础上确定的,突出了产品特征指标、卫生指标、微生物指标、试验方法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与岷县点心原标准相比内容更全面,适用范围更广,技术要求更趋合理,因此从整体水平上高于岷县点心原标准。本标准的批准发布,为推动地方食品产业发展,规范岷县点心生产,扩大对外销售具有重要意义。
炒蚕豆
岷州气候适于蚕豆生长,所产蚕豆颗粒饱满,岷人 每逢农历二月二,有吃炒豆子的风俗,久而久之,炒豆子成为岷县的一大特产。
黑紫羔羊
宕昌北部地区属青藏高原
蕨麻猪
蕨麻猪是生活在青藏高原及甘南藏族自治州大草原境内的稀有猪种,因其主要采食蕨麻而得名。岷州地区的东山区闾津等地多湿地草场,也盛产蕨麻猪。因其具有肉质好、营养价值高的独特优点而越来越受到崇尚健康营养消费者的青睐。在市场上,蕨麻猪肉售价高达每公斤80元—120元,是普通猪肉的数倍左右,供不应求。
浆水梨
浆水梨,又名白梨。从明清时期至今盛行。据《岷州卫志》记载,早在清康熙年间,就列入“物产”果类,被人们视为生活中的主要经济树种。每年梨下树后,在不受重压的情况下,分层放入有草的竹筐内,置于避光阴暗处储存。待春节前后再取出来上市食用。食时,因长期在低温处存放,冻硬如石卵,需要在冷水里浸泡一小时左右,然后剥掉外围冰层即在嘴里吸吮。甜滋滋、酸迷迷、清凉凉的一包水,最能解酒,而且味中带有浆水余味。解放前,洮河北面陈家崖村王尕凤家园中的八楞子梨,质量最好,传誉一时。据林业部门统计,全县有梨园202亩,白梨树1.71万株,最高年份产量2100多万公斤。大力发展浆水梨,既可增加农民收入,又可丰富本地特有的风味小吃。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01 07:37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