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白族自治州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简称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是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大理市境内的旅游景区,旅游区保护利用范围5.68平方千米,核心景区面积1000亩。
发展历史
崇圣寺三塔始建于唐开元年间,鼎盛于宋代,以三塔、建极大钟、雨铜观音像、“佛都”匾、三圣金像五大重器著称于世。曾有九位大理国国王在崇圣寺出家修行,为南诏、大理国著名的王家寺院。清咸丰、同治年间,崇圣寺毁于兵燹和自然灾害,仅存三塔。
1961年3月,崇圣寺三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8至1981年间,国家文物局先后拨款40万元对三塔进行维修,维修时出土了南诏大理国时期文物680余件。
2005年,旅游区投资了4亿元并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标准进行软件与硬件的提升与改造。分别包括:宣传工作的全力展开,景观质量的升级,硬件设施,即完善旅游服务、进行生态改造、景点交通设置等的完善,以及软件设施,即增加景区导游、增设5种语言的语音导览机、聘请高级讲解员及英、日、韩外语导游等的提高。
2006年,原大理市文化局恢复重建崇圣寺,以三塔及塔区为中心的三塔公园。1月1日,崇圣寺正式对外开放。
2009年6月,配合“环洱海田园风光(崇圣寺三塔核心区)保护利用规划”,投资4000万元,规划改造前区景观大道崇圣路。崇圣路占地102亩,分一轴四区,一轴即崇圣慈航——崇圣路;四区即福田大观、释门盛象(前导广场)、法脉圣道、金翅辉宇(护法广场)。其中各石灯、牌坊、照壁、田园景观小品及相应配套设施综合景观形象,生态功能,宗教氛围三大要素,突出生态性、文化性、特色性。经过专家反复沟通、征询与梳理,拟定《大理崇圣寺提升完善概念规划》,集中将崇圣寺的历史缘由、佛教典故、文化脉络、宗教活动、慈善事业、品牌拓展等进行了进一步的强化。
2019年11月16日,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5G+数字三塔文旅融合与文物保护数字系统”项目达成合作,用VR虚拟现实技术、AR增强现实技术,真切还原三塔内部景观及登塔过程,让游客置身三塔之外也可观赏塔内胜景。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地处大理古城北郊,苍山东坡山麓。旅游区保护利用范围5.68平方千米,核心景区面积1000亩。
气候特点
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所在的大理属低纬度高原型季风气候,季节变换不明显,年温差小,年平均气温为15摄氏度,没有明显的严冬酷暑,寒暑适中,四季如春。空气通透,注意防晒。
主要景点
崇圣寺三塔
崇圣寺三塔在1961年就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中间的大塔叫千寻塔, “寻”在古代是计量高度的单位,一寻相当于八尺,“千寻”是形容主塔之高。千寻塔实际高度为69.13米,建于唐代南诏国时期(833年~840年),为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共16级,塔心内有木梯盘旋而上。塔身呈纺锤型,线条圆润,属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现存的唐代密檐式塔的代表,还有西安的小雁塔。
南北两座小塔,外观轮廓为锥形,是典型的宋代建筑风格,建造于大理国段正严、段正兴时期(1108~1172年)。两小塔相距97米,每座塔高度均为42.19米,为八角形楼阁式10级砖塔,每级塔檐上砌出模拟木构建筑的斗拱、平座和形状各异的塔形龛,塔身有佛像、莲花、花瓶等浮雕,层层各异。
两座小塔距离大塔都是70米,三塔呈等腰三角形分布。
千寻塔前照壁上有明代黔国公沐英之孙沐世阶所写“永镇山川”四个大字,每字高1.7米。
南诏建极大钟
南诏建极大钟铸于南诏建极十二年(871年),故名南诏建极大钟。据徐霞客《滇游日记》记载:“钟极大,径可丈余,而厚及尺,其声闻可八十里……”,为崇圣寺五大重器之一,与三塔同为镇寺之宝,惜毁于清咸丰、同治年间(1856年~1872年)的战乱。重铸的南诏建极大钟为典型的佛钟,由北京古钟博物馆据历史资料设计,南京晨光机器厂铸造。钟体分为上、下两层,上层饰六幅波罗密图案,下层饰六幅天王像,钟高3.86米,口径2.138米,重16.295吨。重铸的南诏建大钟为中国鸦片战争以来我国所铸的第四大钟,云南省第一大钟,生动的再现了大理著名的旧十六景之一“钟震佛都”,以及“万古云霄三塔影,诸天风雨一楼钟”的景致。
转经筒和金刚杵
转经筒上下两端固以轴承可以转动,周围刻有经文和六字真言,崇圣寺的转经筒刻有《平安经》、《般若波罗密心经》、《金刚经》和《妙法莲花经》;金刚杵在古印度是一种兵器,传入佛教后,成了断烦恼、伏恶魔的一种法器。崇圣寺最大的金刚杵长6米、直径1米,可以称为金刚杵之王。
山海大观石牌坊
山海大观石牌坊为白族特色牌坊,上书苍劲有力的“山海大观”几个大字。
望海楼
望海楼为三重檐明清式楼阁。是寺院后面的一幢重要建筑,极佳的观景点。这里四周松柏滴翠,楼立林中,登楼可眺望大理全景,苍洱毓秀,尽收眼底。
阿嵯耶观音阁
阿嵯耶观音阁为四周环林的仿唐代高台三重檐楼阁,中间供12米的阿嵯耶观音像。
高僧殿
高僧殿里铸有9位大理国出家为僧的国王,像高4米。
祖师殿
祖师殿供禅宗六祖。禅宗是中国佛教史上势力最大,流传最广且最具民族特色的佛教宗派。禅宗的思想,即自称“传佛心印”,以觉悟众生本有之佛性为目的,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禅宗六祖都为坐像,通高6米,因不贴金,更显现一种哲理深邃的宗教气息。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高大敞亮,金碧辉煌,为仿北京故宫太和殿,重檐九开间,面阔51.7米,高26米,为全国佛教寺院中体量最大的殿。《张胜温画卷》被独具匠心地雕刻成高1.8米,长117米的木雕长卷安装于大雄宝殿内墙四壁的巨型佛龛内,成为国内外绝无仅有的木雕长卷。大雄宝殿,是佛教寺院等级最高,处于核心位置的建筑,也是游人游览,信众礼佛的核心区。因释尊英勇无畏,法力无边,称为大雄。
聚影池
形如洱海的聚影池如其名,聚四围苍松翠柏及三塔钟楼倒影于一池之内,是摄影留念的理想景点。
财神殿
财神殿内供奉有高4米,骑于虎上的金甲财神像。金甲财神为赵公明,传说《封神演义》中,曾在峨眉山罗浮洞修道,后身跨黑虎,助纣为虐,死后被姜子牙封为“财神爷”。也有人说金甲财神为北方多闻天王,因为他别名施财天(相当于中国的财神爷)。
雨铜观音殿
雨铜观音殿于1999年在原先的旧址上扩大重建,是云南省迎接世博会的精品工程。现在的雨铜观音殿高29.99米,占地面积8100平方米,建筑面积4384平方米,是三塔文物景区的又一个重要景点。殿内居中的2.2米高的汉白玉须弥座上,有1.8米的贴金铜铸莲花座,莲花座上站立有8.6米高铜铸贴金的雨铜观音。重铸的雨铜观音根据清末遗存照片精心复制,重11吨。慈祥、善良的女性的脸,结实挺拔的男性身材,是典型南诏中、晚期大理地区男性观音向女性观音过渡时期的造像。
九龙浴佛
九龙浴太子喷泉以九龙浴太子传说为题材将九龙和太子以石雕形式精心地雕刻成一组景观,并采用石雕和高科技喷泉结合,充分体现了浴佛的真实效果。
文物陈列馆
1978年~1982年,由国家文物局拨款组织了对三塔的自明嘉靖以来最大的一次维修,维修中,在千寻塔的塔顶(佛教中被称为天宫)、塔基以及其它部位发现了各类文物680余件,是迄今以来所发现的南诏、大理的文物中最为丰富和宝贵的一批,其中有用金、银、铜、铁、水晶、瓷、木等材质制作的各类佛像、菩萨像、金钢杵等,有绢、布、纸等书写的各种写经或刻文金属片,有中原输入的青铜镜、瓷器、钱币、印章等文物,以及制作精美的金银饰品、珠宝药物等。
开发建设
2006年,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在不断培养员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同时,修改完善了文化旅游区包括行政管理、财务管理、票务管理、游客投诉处理、安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员工行为规范等26项管理制度。为了给游客营造文明、诚信的购物环境,大理旅游集团分公司每月对旅游商品市场进行整治,严禁出售假冒、伪劣商品,明码标价、诚信经营,加强对停车场流动人员拉客行为的整治,确保旅游区安全。
2008年,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按照《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国家标准,对景区软、硬件设施进行改造完善,改扩建游客中心,新建5星级厕所和提升改造现有的旅游厕所,新建龙形叠水景观工程,改造停车场,规范完善标识牌系统,规范商业摊点摆放,开展环境绿化美化工程。
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的“标准化”分为三大体系,即旅游服务通用基础标准体系、旅游服务保障标准体系、旅游服务提供标准体系。内容涉及64个国家标准、7个行业标准、4个地方标准、147个企业标准,涵盖景区标识标牌、厕所、讲解服务、燃香安全规范、文明服务等各方面。同时,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还突出了服务的个性化。导游员准备了面向学生、大众、高端等不同受众群体的多个版本讲解词,根据游客游览兴趣和游览时间,推介适宜的游览路线。
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特设了
敬香礼佛区域,在源头对燃香严格规范,除按照国家标准燃香的香体长度不得超过50厘米、直径不得超过10厘米,以及有害物质限量有明确要求外,还对燃香存放、销售、采购进行统一管理。
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从2010到2013近3年来未发生过重大服务质量、安全健康、环境保护等事故投诉,荣获云南省
消费者协会诚信单位称号。2012年,该景区游客投诉率为28‰。2013年,游客投诉率自旅游区开展旅游标准化以来呈下降趋势。
旅游区严格按国家5A景区要求;设立团队和散客讲解服务,截至2015年,持证导游63名;其中,英语3名;日、韩语3名;泰语1名;粤语2名;普通话54名。
2018年,大理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完成了“一部手机游云南”建设工作,让来到景区的游客通过一部手机,就能完成吃、住、行、游、购、娱、养等全方位智能服务,实现APP购门票、扫脸入园、找厕所、导游导览、AI识景识花等。在智慧旅游新模式下,景区新建智慧厕所12座、智能急救站1座、人脸识别专用门禁通道,减少了游客入园排队等待过程。
所获荣誉
2004年,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确定为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08年,经中国旅游文化专家委员会评选审核,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被正式评定为“中国旅游文化示范地”。
2011年7月6日,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确定为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20年8月5日,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入选了2019中国文旅融合示范景区。
2022年12月,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入选2022年11月AAAAA级景区品牌影响力100强榜单。
2023年5月8日,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名单。
旅游信息
开放时间
开放时间:全年开放
5月1日-10月30日(夏季) 07:10~19:00
11月1日-次年4月30日(冬季) 08:00~17:30
门票
开放时间:8:00~17:30
全票:72元/人
免票入园对象:6周岁(含6周岁)或者身高1.2米(含1.2米)以下的儿童;年满70岁以上的老年人或持《离休证》的人员;持有有效证件的残疾人(盲人、双下肢残疾人和其他重度残疾人,允许一名陪护人员免票进入);持有有效证件的现役军人,残疾军人及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和退休士官;持有《云南省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服务证》人员,本人可携父母、配偶、子女最多6人免票入园。
门票减半入园对象:6~18周岁(含18周岁)的未成年人;60周岁(含60周岁)~70周岁(不含70周岁)的老年人;持有有效证件的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的在读学生。
交通
大理市区出发:
1、专线:大理市区(下关)乘三塔专线(起点站:大理火车站)直达崇圣寺三塔景区,票价3元;
2、公交:大理市区(下关)乘4路、8路公交到达大理古城,抵达古城后,再前往景区;
3、自驾:大理市区(下关)向西沿西景线(214国道)行驶16.5千米直达崇圣寺三塔景区;
4、自驾:大理市区(下关)向西沿大理线(211省道)行驶17.2千米直达崇圣寺三塔景区;
大理古城出发:
从大理古城前往景区,可选择步行,只需20-40分钟;也可以在大理古城乘“小马车”至崇圣寺三塔,费用5~10元;或者坐私人巴士直达,票价2元。
线路
精品步行线路
崇圣寺三塔——聚影池——南诏建极大钟——雨铜观音殿——崇圣寺山门——财神殿(左)——药师殿(右)——放生池——天王殿——弥勒殿(左转经筒,右金刚杵)——十一面观音殿(罗汉堂)——大雄宝殿(左祖师殿,右高僧)——阿嵯耶观音殿——山海大观石牌坊——望海楼
景区游览观光车乘车线路:
A:大门站点乘车到达山门站点下车,步行至大雄宝殿,游览观光后,在大雄宝殿站点乘车到达三塔平台站点下车游览观光。
B:大门站点乘车到达大雄宝殿站点下车,游览观光后,步行至山门站点乘车(或直接在大雄宝殿站点乘车)到达三塔平台站点下车游览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