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礼住宅
北京市东城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礼住宅,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六条胡同63号、65号院。原为清末大学士崇礼及其侄之宅,是一组典型的晚清大型四合院建筑群。
历史沿革
清光绪年间,崇礼出任粤海关监督时曾大事搜刮,积资颇厚,回京后大治宅第,其住宅是当时官僚住宅中的佼佼者,也是民国时有名的豪华巨宅。
崇礼住宅建成未久,适逢庚子国难,宅院一度为洋兵所据,民国后又几经转手。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住宅由国民党第二十九路军暂编第二师师长、察哈尔省政府主席刘汝明购得,据传刘重葺宅园时挖浚水池,掘得大量金银财宝,其值远在房价之上,因而宅园被修饰得更加富丽堂皇。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北平沦陷后,崇礼住宅又归清末大学士张之洞之子、伪满外交大臣、伪新民会副会长张燕卿所有。张为了媚寇求荣,曾将宅园精华部位含有叠石、凉亭的小花园和花园中的房舍,让给日本“北支那驻屯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陆军大将居住。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战胜利后,流亡到北平的东北长白师范学院的师生曾在这里寄居。
1949年,北平解放,从华北解放区迁人城里的华北大学校部即设在这所宅院里。
1950年,在华北大学基础上建立了中国人民大学,这里又成为人大首脑部门机构的驻地。当年经常在这里组织领导学校工作的,有先后任华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吴玉章、副校长兼教务部长胡锡奎、副校长兼研究部部长成仿吾、研究部副部长尹达等;著名哲学家艾思奇每周进城授课时,也在这里食宿。
1957年底,人大迁往西郊,宅园被某单位占用。
“文化大革命”期间,花园里的假山叠石、水池被填平,改建了小房,东院后花园也成锅炉房。厅堂原有的楹联匾额毁坏殆尽。
20世纪末,花园大厅辟作某机关老干部活动站,其余房舍改为家属宿舍。除花园部分被拆改,主要格局尚未大变,保存比较安好。
建筑格局
崇礼住宅占地面积9858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298平方米,原为一组相连的大宅院,宅院坐北朝南,平面近似方形,由三条规整的轴线将宅院分成三路院落,东、西路均为住宅。中为花园。西宅可自成一体,为其弟兄所居,后为其侄江宁织造存恒的住宅。东宅与花园构成整个宅院的主体建筑,为崇礼居住。东西宅院与花园之间又可相互贯通,临街开有三座大门(旧门牌36、37、38号,即今63号和已封闭的中门及65号院)。宅东边是南板桥胡同,西边是月光胡同(旧名娘娘庙),后身接近东四七条。此宅原有房舍300余间,现仅余126间半,对面原来还有马号。
主要景点
东路建筑
东路(今63号院)现有三进院落,广亮大门一间,合瓦清水脊,开在东南巽位、东接倒座房一间、西接八间;进门后第一进院正房一排九间,明间辟过道门;第二进院由一殿一卷垂花门和廊庑组成内宅,由正房、厢房形成一座规整的四合院;正房三开间,合瓦硬山顶箍头脊,排山勾满,东西耳房各两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合瓦硬山顶箍头脊,南山各带厢耳房一间,正房、厢房和垂花门之间均有抄手游廊相连接。此院北面原有花园和花房,后被改建为锅炉房。
中路建筑
中路院临街有大门三间(旧门牌37号,现已堵死改为房间),合瓦硬山顶清水脊,明间辟门,两侧连接倒座房,和东西路的倒座连成一片。门内前半部是一座花园,迎面是一座水池,池中心建有三间水座,灰简瓦歇山卷棚顶,四周出廊。水座台基旁和水池岸边均有叠石(水池现已填平,当年池边有井一眼、水闸两座,今皆不存)。水座北边是面阁五间的大戏楼,合瓦硬山顶箍头脊,排山勾滴,东西各带两间耳房,前出合瓦悬山顶抱厦三间,正间门额原悬翁同稣书“定静堂”木匾一方,今亦无存。戏楼后面的院落有正房五间,合瓦硬山顶箍头脊,排山勾滴。该院东半部是一座叠石假山,上建灰简瓦圆攒尖顶六柱凉亭一座,小巧精致。正房的西边另有房三间,合瓦硬山顶箍头脊。此房与正房之间开一座小门通向后院:后院有正房五间,灰简瓦硬山顶箍头脊。此房原是祠堂,堂前原有牌坊门,今已不存、仅余门枕石一对。
西路建筑
西路(今65号院)由一组四进四合院和左右数个跨院组成,合瓦清水脊广亮大门一间,位于轴线偏东;大门东接倒座房三间,西接七间。这七间倒座房的后檐墙上还保留着六个砖雕小洞,里面钉有供拴马用的铁环,这在北京已是绝无仅有的遗物了。大门对面有八字影壁一座(部分已遭破坏),门内迎面是一座一字影壁,灰简瓦顶鞍子脊;院内有北房九间;部分作为外客厅,与倒座房组成第一进院,北房东头第二间辟为过道门通向二进院;二进院正房三间,合瓦硬山顶箍头脊,东西耳房各两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合瓦硬山顶箍头脊,正房、厢房与前院的北房组成此组四合院,四限由抄手游廊相连接,其厢房应是内客厅。两厢房之外各自形成一座跨院:西跨院有南北房各三间,与西厢房组成一座小三合院;东跨院有南北房各三间,均为合瓦硬山顶箍头脊,北房为两卷勾连搭带前廊后厦,室内硬木隔断上尚存清代书法家邓石如题刻的苏东坡诗句,此房应是书斋;第二进院北厅东耳房靠外的一间辟过道门通向第三进院;其正门是一座一殿一卷式垂花门、院内正厅五间,合瓦硬山顶箍头脊,排山勾滴,带东西耳房各两间,西耳房的西边又有三间房屋(房顶已改为水泥瓦),东西厢房各三间,南山各带厢耳房一间。正厅、厢房和垂花门之间有抄手游廊相连接,形成一组大型四合内宅;最后一进院有后罩房十一间,合瓦硬山顶,正面五间,两侧各三间,用三条清水脊并列;这排房的西边另有正房三间,简瓦硬山顶箍头脊,似为影堂之属。
文物价值
崇礼佳宅规模宏大、布局严谨、装饰精美,是民国时期名望极高的华丽住宅,也是当时王府以外官僚住宅中的佼俊者,在京城“东富西贵”的宅院中,号称“东城之冠”,具有高超的艺术与历史价值。
文物保护
1984年,崇礼住宅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名称为“东城区东四六条63号、65号四合院”)。
1988年1月13日,崇礼住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人物
崇礼(?~1907年),字受之,内务府正白旗汉军人,姓姜佳氏,时人讹称“蒋四爷”。咸丰七年(1857年)由拜唐阿助捐议叙六品清漪园丞,后升任三山郎中,历内务府卿加内务府大臣;同治朝出任粤海关监督;清光绪五年(1879年)历迁内阁学士,命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补礼部右侍郎:光绪九年(1883年)授光禄寺卿,历理藩院侍郎转兵部、户部侍郎;光绪二十年(1894年)加太子少保,赏黄马褂,旋擢理藩院尚书;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授刑部尚书;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派崇礼为留京办事大臣。当时人员缺少,故得晋协办大学士;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授东阁大学士;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以文渊阁大学士休致;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卒,谥文恪,葬于西郊车道沟。
旅游信息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六条胡同63号、65号院
北京地铁5号线张自忠路站;北京地铁6号线东四站;北京公交116路、84路、106路钱粮胡同下车即可。
不对外开放。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19 15:40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