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夤(?—?),字敬礼,
清河郡东武城县(今
河北省
故城县)人。北魏赠清河太守崔宗伯次子,七兵尚书崔休之弟。
崔夤后裔号称“清河小房”,自北魏中后期兴起,逐渐发展为
清河崔氏的主要房支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清河小房崔氏目前可考的,隋唐时期
五品及以上官员40人,六至
七品官员22人,八至
九品官员11人,宰相3人,总计76人,具有较高的政治地位。婚姻方面,清河小房崔氏与“
七姓十家”禁婚家其他四姓卢、李、郑、王世代通婚,极少与之外的姓族通婚联姻,从而保持了一流的社会地位,以崔玄览一支为例,该支目前已知的通婚案例为30例,其中
范阳卢氏10人、
荥阳郑氏9人、
陇西李氏6人、
太原王氏3人、
赵郡李氏1人、陇西李氏姑臧房1人,全部为五姓高门。
《
新唐书》这样评价出自清河小房的宰相
崔郸家族:“崔氏四世缌麻同爨,兄弟六人至三品,邠、郾、郸凡为礼部五,吏部再,唐兴无有也《
旧唐书》评价:“邠、郾、郸三人,知贡举,掌铨衡。冠族闻望,为时名德。”此外,《
登科记考》记载:“元和二年,
崔邠连放二榜。大和二年,邠之弟郾连放二榜。大和九年,郾之弟郸放一榜。大中七年,郾之子瑶又放一榜。崔氏六榜,皆刻石于长乐街泰宁寺,时人谓之曰榜院。瑶后为陕州长史,其词曰:“惟尔诸父,自元和代(原注:缺字)一于尔躬,五十年间,四主文柄,上下六载,辉耀一时。充于庭臣,皆汝门生,天下以为盛。”咸通十三年,郾之子瑾又放一榜,乃命门生韦庠刻石,将饰七榜。”《
旧五代史》也记载:“专美之远祖本出姑臧大房,与清河小房崔氏、北祖第二房卢氏、昭国郑氏为四望族,皆不以
才行相尚,不以
轩冕为贵,虽布衣徒步,视公卿蔑如也。”以及“崔协,字思化。远祖清河太守第二子寅,仕后魏为太子洗马,因为清河小房,至唐朝盛为流品。”可见清河小房崔氏的显赫地位。
崔夤为
清河崔氏小房始祖,
清河崔氏小房是唐代清河崔氏定著六房之一。北魏太子舍人、赠乐安郡太守崔夤子
崔长谦,官至给事中、青州刺史,生二子:崔子令、崔公华。清河小房后代兴盛的是崔公华一支。崔公华有子崔大质,隋朝复州刺史,崔大质有四子:崔玄览、崔玄弼、崔玄机、崔玄泰。其中以崔玄览、崔玄弼两支最为煊赫。而崔玄弼有六子:崔弘默、崔道默、崔道郁、崔道桢、崔道猷、崔志德,其中又以崔道郁一支最为煊赫。清河小房宰相全部出自崔玄览、崔道郁这两支。
清河崔氏作为中原郡姓“
五姓七族”之一,魏晋以来家世非常显赫,引起唐朝统治者的隐忧,唐显庆四年(659年),
唐高宗下禁婚诏,禁止“
七姓十家”互相通婚,崔宗伯二子(清河大房始祖
崔休、清河小房始祖崔夤)、
崔元孙二子(清河青州房部分)后裔被列入禁婚家范畴。实际上,禁婚诏的执行也是大打折扣的,通过窥探清河小房崔氏婚姻情况可发现,以崔玄览一支为例,该支已知通婚案例为三十例,
范阳卢氏十人、
荥阳郑氏九人、
陇西李氏七人(含姑臧房一人)、
太原王氏三人、
赵郡李氏一人,全为“
五姓七望”高门士族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