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风景名胜区(Songshan Scenic Area),位于中国
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境内,风景区占地面积为159平方千米。
命名由来
嵩山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名称不同:
历史沿革
1974年,为了发展旅游业,
登封市文化局对少林寺以及其他景区进行了大规模整修并对内开放。
1978年7月12日,河南省军区司令部局外公正式发文,宣布名胜古迹作为外事参观游览景点,登封外事领导小组改为县外事办公室,成为接待国外和港、澳、台胞重要的办事机构。
1982年,《
少林寺》电影公映,使以少林寺为代表的嵩山风景名胜区闻名。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嵩山山脉属秦岭山系东延的余脉,向东北、东,东南方向星扇形展开。地势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山脉亦变得分散、破碎,至东部则形成低山丘陵地貌。区内地势起伏较大,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总体来看,地貌类型以高丘陵、低丘陵所占面积最大,其次是深低山和浅低山,深中山和浅中山的面积较小。嵩山山脉海拔高度一般在300米左右,最高海拔高度1512米。
气候
嵩山位于北温带南缘,大陆度为58.8度,属北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受蒙古冷气压、热低压、极地大陆高压和冷暖气团、太平洋副热带气团形响,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手雨少风多,秋手昼暖夜凉。光热资源丰富。嵩山地区处于温和半湿润区,平川丘陵平均降水在600毫米左右,山顶年均降水量855毫米。
水文
颖河、洧河、狂河发源于嵩山的南坡。在嵩山的南北两侧及东侧前缘,浅深层地下水贫乏。地形坡度大,多冲沟,灌溉条件不好。
地质
嵩山山脉水文地质为低山丘陵区地下水为古变质杂岩餐院潜水和构造承压水,断裂带有矿泉水出露,河谷盆地的黄土类亚黏土亚沙土石层中为孔隙潜水,多为重碳酸盐钙销型水。
生物资源
嵩山地理上处于北暖湿带南缘,与北亚热带相邻,区系构成属
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华北植物省。区系成分以温带成分为主,计有389属,占本区植物总属的70%,其中在温带分布类型中,北温带分布189属575种,如
栎属、
鹅耳枥属、
榆属、
椴属等是本区森林植被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他旧批界温带分布66属108种,如
橐吾属、
鹅观草属等。东亚及东亚—北美分布92属,如
四照花、
溲疏等。中国一喜玛拉雅分布8属,如
秃疮花、
阴行草等。中国一日本分布19属,如
鸡麻、
化香等。东亚北美间断分布37属,如
金线草、
流苏树等。温带亚洲分布20属,如
大油芒、
附地菜等。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15属,如
糖芥属。中亚分布7属,如花、诸葛菜等。
热带、亚热带分布延伸至本区41科140属,泛热带分布78属,如
马兜铃、
南蛇、
黄檀等。热带亚洲到热带美洲分布7属,如
苦木,
雀梅藤等。旧世界热带分布17属,如
扁担杆、
八角枫等。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12属,如
臭椿、
柘等。热带亚湖至热带非洲分布11属,如
杠柳,
菅等。热带亚洲分布15属,如
构、
蛇莓等。这些充分说明了该区系与热带、亚热带之间相关联系。
特殊的位置决定了该区具有东西、南北植物相容过渡特征,如华北成分的华北风毛菊、华北绣线菊,华西成分的西北构子、山桐子等,华东成分的华东木蓝,华中成分的华中栒子等。
嵩山地区动物区系属古北界、东北亚界、华北区的黄土丘陵亚区。由于区内地形复杂,森林繁茂,环境多样,动物资源比较丰富。据调查、记载及参阅有关资料,已知区内共有各类野生脊椎动物279种。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有金钱豹、大鸨、金雕、白肩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白鹳、黑鹳8种,级有大鲵、水獭、青、狸猫、猎隼、游隼、燕隼、灰背隼、红脚隼、黄爪隼,红华、白尾、白头鹞、秃警、乌雕、普通鹰、松雀、鹰、苍鹰、鸳鸯、大天鹅、小天鹅、白鹘、白琵鹭、斑嘴鹈、白鹭,斑头鸻鹘、长耳鸮、短耳、红嘴山鸦、震日鸦雀、寿带鸟,丝光椋鸟34种。
景区布局
嵩山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境内,嵩山风景名胜区共包括三大景区十五个景点,其中,少林景区位于嵩山风景名胜区西部,嵩阳景区位于中部,中岳景区位于东部。
重要景点
少林寺
少林寺建筑群(塔林、初祖庵、常住院)见证了佛教通过在“天地之中”的传播,加强、巩固其影响力,并由此形成了中国最大的禅宗教派。
少林寺
常住院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寺内现存明、清建筑30余座。五百罗汉朝毗卢、少林拳谱、十三棍僧救秦王等壁画以及现存的174品碑碣等文物是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而每栋建筑、每件文物都记载着令人荡气回肠的历史故事。作为佛教禅宗祖庭和少林武术的发源地,少林寺承载着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创新与发展。
少林塔林保存了唐载初元年(689年)至清嘉庆八年(1803年)间的古塔241座和现代塔2座,数量惊人,是综合研究中国建筑发展史、雕刻艺术发展史和宗教发展史的实物资料宝库, 被誉为“中国古塔艺术博物馆”。
少林寺
初祖庵是为纪念佛教东方禅宗的创始人——南亚高僧达摩而建,除了它影响深远、广泛的宗教历史意义之外,其建筑还是国内屈指可数的完整的宋代(960—1279年)砖木建筑精品之一,更是中国砖木结构建筑宝典——宋代《营造法式》颁布后最初的珍贵实证,其精美的石雕让人回味和感叹大宋王朝的辉煌和无与伦比的文化繁荣。
三皇寨之巅的“嵩山禅院”全称“三皇寨嵩山禅院”或“嵩山三皇寨禅院”是佛教禅宗祖庭少林永化堂禅武医法门修行的道场,是嵩山少林寺佛教活动场所的重要部分。1994年,少林僧人释德建遵受恩师少林前住持上素下喜老和尚之命,修复三皇寨禅院即将倒塌的殿堂。1994年至2005年间进行第一次复建,2005年开始第二次修建,正式大型动工历时18载,前后总工期历经二十余年,于2013年6月1日落成。三皇寨嵩山禅院为魏、唐风格的现代建筑群,禅院主体建筑以三皇殿为中轴线,包括山门、客堂、瑞相馆、禅塔、钟鼓楼、文殊殿、观音殿、普贤殿、无量圣殿、一乘堂、达摩堂、洗心地等建筑及嵩山禅武医研究院。
初祖庵是宋代为纪念禅宗初祖达摩面壁求法得成正果而修建的一座庵院,占地三千多平方米,1996年11月20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初祖庵中轴线主体建筑有山门、大殿和千佛阁,其中大殿是河南现存最古老的、价值最高的一所木结构建筑之一,大殿建于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虽经多次修葺,但主要构件仍为北宋原物。大殿的梁架结构、斗拱比例和细部做法等都能反映出宋代木结构建筑优美的造型和精致的工艺,可与宋代的重要建筑学著作《
营造法式》的记载相印证。在木构、石雕方面的技术做法甚至可称为孤例,为今人理解《营造法式》和宋代木构建筑技术提供了独特的实物见证。
嵩阳景区
嵩阳书院前身为建于北魏太和八年(484年)的嵩阳寺,是儒学成为官方和民间最权威和显赫的主体教育、学术体系之后,历史上最著名的中国北宋(960—1127年)四大书院之一,是程朱理学的策源地。嵩阳书院现存清代建筑26座,规划布局和实物留存独具特色, 对研究中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标本意义。嵩阳书院作为中华文明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儒学中理学的开创地,因公认的“天地之中”理念而落脚于嵩山地区。
嵩岳寺塔的建造年代在北魏永平元年至正光元年(508—520年)之间,最少也有1450多年的历史。背依太室诸峰,群山环抱,林泉秀美,曲尽山居之妙,是为胜景之地。
峻极峰为太室山最高峰,海拔1440米,太室山上嶙峋怪石、奇峰峭壁,峻极峰的景色与众不同而吸引人。沿着整齐的台阶向上,路会一下子变得陡峭起来,爬过几段非常陡峭的山路之后就来到了峻极宫。峻极宫背依嵩山峭壁,气势非凡。继续向上,一直爬到白云深处,峭壁之颠,三个多小时即可登顶。
嵩山老母洞是一座天然加人工凿成的石洞,洞内供奉的是观音菩萨像,通称“观音老母”,因称此洞为“观音老母洞”,简称“老母洞”。老母洞内,“老母”端坐在神台上,神志端祥,目视前方,手托玉瓶,一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神态。石像雕工精湛,造艺颇深。两旁塑有善财童子和龙女像,两侧神台上还塑有十八罗汉像。佛龛有一副楹联写的是:“白莲台上慈悲主,紫竹林中自在佛”。洞口上端的横额刻有“虚无真境”四字。人们把“歪脖老母”看作是“吉祥”、“美好”的象征,表达人们祈求吉祥幸福,消灾除恶的愿望。千百年来,老母香火不断,前来降香、朝拜、许愿、还愿、游览、观光者络绎不绝,因此,关于老母灵验的传说不绝于耳。
中岳景区
中岳景区是由太室阙和中岳庙构成的礼制建筑群,整体历史价值无与伦比。它不仅是中国古代祠庙建筑群空间处理的优秀范例,也是古代山岳崇拜的历史见证。中岳祭祀建筑影响了中国五岳中其它四岳祭祀建筑形制的形成。中岳庙是五岳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建筑群,基本上保留了清代重修以后的规制。庙中有殿、宫、楼、阁等建筑39座近400间。太室阙位于中岳庙天中阁南600余米处的中轴线上。是中岳庙前身太室祠的神道阙,始建于东汉安帝元初五年(118年),为当时的阳城长吕常所建,与少室阙、启母阙并称为中岳汉三阙。
中岳庙前身是太室祠,最迟在西汉汉武帝时已经存在,原为祭祀嵩山太室山神的场所,随着祭祀山岳制度的消失,中岳庙后来成为道教的活动场所,但仍保留着礼制建筑的特点。中岳庙是五岳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建筑群,基本上保留了清代重修以后的规制。庙中有殿、宫、楼、阁等建筑39座近400间。总面积近11万平方米,中轴线全长650米,共有7进11层建筑,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雄伟,主殿峻极殿是五岳中最大的殿宇。中轴线两侧分布有古神库、四岳殿、东西廊房、火神宫、祖师宫等多组院落,是道士分别举行祀典和生活的地方。庙内还有古代碑刻73品,汉代至清代的古柏330多棵。完整的建筑布局使中岳庙成为一座主次分明、错落有致、布局紧凑、色调和谐的庞大建筑群。2001年,中岳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观星台创建于元朝至元十三年至十六年(1276—1279年),距今已有730多年历史,是保存完好的元代天文观测仪器。观星台是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进行“四海测验”时,在全国所建的27个观测站的中心天文台,也是现在仅存的一处。经过郭守敬和王恂等人在观星台的观测和推算,在1281年颁布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
授时历》。《授时历》所求得的回归年的周期为365.2425天,其精确程度与现在的《
格里高利历》相比分秒不差,但却早了300多年,与现代科学推算的回归年的周期相比,仅相差26秒。观星台高台所用砖料十分坚固,砌筑相当精确,反映了13世纪中国科技建筑的建造水平,也是世界建筑史和科技史上的重要先驱作品。
太室阙是汉代太室山庙前的神道阙,与少室阙、启母阙并称中岳汉三阙,这是中国现在仅存的几座汉代建筑之一,据说是为了纪念大禹治水的功绩。阙是一种装饰建筑,表示尊严,一般立于城、宫、庙门前的甬道两旁。在中岳庙门前500米的中轴线两侧相对而立的就是太室阙。太室阙分东西两阙,用青石垒砌,阙门间距6.75米,东阙高3.92米,西阙高3.96米。两阙的结构完全相同,由阙基、阙身、阙顶三部分组成。每阙又分正阙和子阙,正阙和子阙阙身连成一体,从立面看正阙高、子阙低;正阙在内、子阙在外。阙身的石面除了镌刻有铭文外,其余都是以石块为单位雕刻画像。阙身用长方形石块垒砌而成,共砌成八层,阙的上部用巨石雕砌成四阿顶,南面刻有“中岳太室阳城”六个篆字,西阙有隶篆参半的铭文,记述造阙的经过,上书“元初五年四月阳城□长左冯诩万年吕常始造作此石阙”等字。阙身四面用减地平雕的雕刻方法刻出了人物、车马出行、马技、剑舞以及动物等画像五十余幅,再现了汉代贵族的生活场面,为今天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实物材料。
文化活动
根据嵩山风景名胜区官网数据,少林景区演武厅内设有武术表演,时间如下:
开发与保护
2007年,郑州市嵩山少林景区被评为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10年8月1日,包括周公测景台和登封观星台、嵩岳寺塔、太室阙和中岳庙、少室阙、启母阙、嵩阳书院、会善寺、少林寺建筑群(包括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等八处11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相关文化
武术文化
少林武术博采众长、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点突出、风格独特,是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因技术体系完整精湛,社会用途广泛,而享誉中外。少林武术是在广泛吸纳中华传统武术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技术流派。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少林寺创建后,少林武术便随之产生,并成为寺僧经常参与的一种业余健体活动。
宗教文化
据2024年8月嵩山风景名胜区官网数据,嵩山风景名胜区含有佛教、道教、儒家文化三种宗教文化。
旅游信息
票价信息
截至2024年8月嵩山风景名胜区官网数据,嵩山风景名胜区各景点票价如下:
交通方式
截至2024年8月嵩山风景名胜区官网数据,嵩山风景名胜区各景点交通方式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