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甘火绒草
菊科火绒草属植物
川甘火绒草(学名:Leontopodium chuii Hand.-Mazz.)菊科火绒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出条细长,木质,平卧或斜升,有密生而枯萎宿存的叶或后无叶,常分枝,在顶生和腋生的叶丛上生长花茎。花期7-8月。
形态特征
川甘火绒草,花茎细,木质,长12-42厘米,被灰白色蛛丝状茸毛,下部常脱毛,全部有较密的叶。节间长5-15毫米。根出条的叶倒披针形,顶端钝,基部狭窄成柄状;花茎基部叶密集成莲座状。
下部叶在花期常枯萎,中部叶开展,倒披针状线形,长1.5-3厘米,宽2-2.5毫米,上部渐细尖,有长尖头,边缘特别在下部反卷,基部不显然扩大,无鞘部,质较厚,坚挺,上面被蛛丝状毛,不久无毛,下面被薄层灰白色密茸毛。叶多数,约与茎上部叶同长,披针形或线形,宽3.5毫米或下部达5毫米,顶端尖,有长尖头,上面被灰白色,下面被黄褐色密茸毛,较花序长2倍,开展成疏散的径达5.5厘米的复苞叶群,或有时花序梗短而成密集的苞叶群。
头状花序径约5毫米,约10-15个,有时较少;花序梗常与苞叶基部合着。总苞长约4毫米,被灰白长柔毛状茸毛。总苞片约3层,顶端褐色,无毛,钝或啮蚀状。小花异形,外围有少数或多数雌花,其余是雄花。花冠长3毫米;雄花花冠管状,上部漏斗状,有小裂片;雌花花冠丝状,有细齿。
冠毛较花冠稍长,白色,基部有时稍黄色;雄花冠毛稍粗,稍有齿;雌花冠毛细丝状。不育的子房和瘦果近无毛。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2000-3000米的亚高山的草地、灌丛和黄土坡地。
分布范围
主要产于中国四川西部和北部(康定等)、甘肃南部(华亭等)。
习性
此种的生长习性略似钻叶火绒草L.subulatum(Franch.)Beauv.和松毛火绒草L.andersoniiC.B.Clarke,但叶和苞叶与后二种显然有别。它与川西火绒草L.WilsoniiBeauv.有密切的亲缘关系,且可能是从后者适应干燥环境而分化的一个种,有木质的茎、较厚而边缘反卷的叶,并且苞叶由于花序梗较长(达1.5厘米)而排列成较分散的苞叶群。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20 21:27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