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储量
冶金工程学术语
工业储量是指矿产储量分类中开采储量和设计储量的总和,其计算公式为:工业储量=A+B+C。工业储量一般作为矿山企业设计和基本建设投资的依据。
简介
开采储量和设计储量的总称。对固体矿产首先用矿石边界品位圈定矿石储量边界,称为平衡表外储量边界,然后再根据矿石最低工业品位和矿体最小可采厚度、矿体最大允许夹石厚度等指标圈定可采边界。在可采边界与平衡表外储量边界之间的矿石储量称为平衡表外矿石储量,简称表外储量,即当时没有工业价值的矿石储量;可采界线内的矿石。
改革
1959年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制定的《矿产储量分类暂行规范(总则)》中对开采储量和设计储量的合称。1965年由中国冶金部提出,1968年起在全国矿产储量表中正式采用的一类储量,是指经过地质勘探后求得的主要矿产储量。它相当于1959年地质部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制定的《矿产储量分类暂行规范(总则)》中划分的C1级以上的储量。前苏联的地质勘探工作中,通常将A(或A1、A2)、B、C1三级储量,合称为工业储量,也称详细探明和详细研究的储量。
发展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建设生态文明,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主动力。只有站到以人为本的高度,才能深刻认识和领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国有煤炭企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才能进一步增加发展循环经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
要正确看待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国有煤炭企业的重大意义,应做到两个深刻认识:
首先,深刻认识国有煤炭企业的历史和现状。
煤炭资源的整体开发利用看,更多的是快重于好,重数量胜过重质量,重单一增长,忽视了全面协调可持续。
历史
煤炭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资源,建国50多年来,有效地支撑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但在发展上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不协调因素。上世纪80年代初,为了提高煤炭产量,提出了“有水快流”的方针,一时间,大小煤矿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这样运动式、杀鸡取卵式的低水平开采,重视了产量,忽视了煤炭企业发展的质量,它对煤炭资源的破坏、对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都是深远的。
现状
然而,现在的煤炭工业又似乎在以不同的形式重复着过去。在煤炭资源的占有上,跑马圈地,通过种种手段,取得探矿权和采矿权,破坏资源,超能力生产,采易弃难;矿井重复建设,盲目投资;大量新建矿井电厂,构成了潜在的产品过剩危机,并造成了新的环境污染。与此同时,产业集中度依然低下,目前居中国煤炭产量前4位的企业仅占全国煤炭产量的17.34%,大量中小型煤炭生产企业无序竞争,资源回收率低下。
从国有煤炭企业的资源利用率看,与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我国煤炭资源开采在有关回采率的规定上,只对所采煤层有具体要求,如薄煤层要求回采率不能低于85%,中厚煤层不能低于80%,厚煤层不能低于75%,而对煤田整体回采率却没有明确要求。受煤价上涨因素的影响,我国煤炭资源的回采率正在逐步提高,但全国各省区煤炭资源的总体回收率平均只有30%左右。而发达国家煤炭资源的总体回收率达60%-70%。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5 19:09
目录
概述
简介
改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