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乘舆上的饰物,以犛牛尾或雉尾制成,设在车衡左边或
左騑上。
1. 《
史记·
项羽本纪》:“ 纪信 乘黄屋,傅左纛(音到,参见
軞车或
旄车)。”
裴駰集解:“ 李斐曰:‘纛,毛羽幢也,在乘舆车衡左方上注之。’
蔡邕曰:‘以犛牛尾为之,如斗,或在騑头,或在衡上也。’”
2. 《史记.高祖本纪》:太史公曰:夏之政忠,忠之敝,小人以野(郑玄曰:忠,质厚也。野,少礼节也)。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人以鬼(郑玄曰:多威仪如事鬼神)。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小人以
僿(音塞,徐广曰:一作薄,语本出
子思子,见今《礼记·表记》作薄)。故救僿,莫若以忠(郑玄曰:复反始)。三王之道若循环,
终而复始。周秦之闲,可谓文敝矣。秦政不改,反酷刑法,岂不缪乎?故汉兴,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得天统矣。朝以十月,车服,黄屋,左纛,葬
长陵(括地志云:
长陵,在
雍州咸阳县东三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