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恩布拉克群,是以群为
岩石地层单位的地层结构。张太荣等1977年命名,同年高振家发表。本群为一套深海
碎屑岩,属于海下扇浊流沉积。厚达 2000m。主要由灰绿色长石砂岩、
长石岩屑砂岩、粉砂岩及砾岩、
砂砾岩组成,其成熟度低、分选差,
岩性稳定而单一,粒级层发育,具不完整的
鲍马序列。分布于新疆乌什—阿克苏一带。
张太荣等1977年命名,同年高振家发表。命名剖面位于新疆
乌什县索格丹塔乌(山)以南的巧恩布拉克。参考剖面位于尤而美那克以南一带。
命名的巧恩布拉克组,指地质部十三大队三中队张振华等(1957)在乌什县以南巧恩布拉克(泉水)附近所测的“
震旦系”剖面,该剖面原调查者认为系绿色碎屑岩含似
冰碛岩,但未加以命名。
张太荣等(1977年)将上述地层命名为巧恩布拉克组;高振家、王务严等(1979)进一步研究了层型剖面以东的尤而美那克以南的更完整之代表性(
次层型)剖面,将其进一步分为四个组,统称之为巧恩布拉克群,时代归于早震旦世,并认为其中的“似冰碛岩”为冰成沉积。
陆松年等(1990)进一步研究,除同意上述划分外,提出该冰成岩应属碎屑流沉积,时代归于
青白口纪。
本群为一套深海碎屑岩,属于海下扇浊流沉积。厚达 2000m。主要由灰绿色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粉砂岩及砾岩、砂砾岩组成,其成熟度低、分选差,岩性稳定而单一,粒级层发育,具不完整的鲍马序列。粗碎屑流发育在该群中部。按照本群的岩性和新老顺序共划分为下列四个组(高振家1993)。它们分别代表海下扇不同部位的
重力流沉积,分别自上而下被命名为:冬屋组、牧羊滩组、东巧恩布拉克组和
西方山组。在牧羊滩组钙质粉砂岩中曾获 (774±0.33)Ma的U-Pb法全岩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