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格达条约
军事同盟条约
巴格达条约是中东地区性的军事同盟条约。全称《伊拉克和土耳其间互助合作公约》。1955年2月24日签订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同年4月15日生效,有效期5年,但可延续,每次以5年为期。英国、巴基斯坦和伊朗分别于同年4月5日、9月23日和11月3日加入该条约。
职能
中东是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地区。二战前是英国的势力范围。二战后,随着大英帝国的衰落,中近东出现了真空。美苏都希望在这一地区建立立脚点。这就引发了土耳其危机、希腊危机(1947年),中近东成为美苏争夺的焦点。在杜鲁门时期,美国虽然重视中东,但是并未能在中东建立军事基地。美国曾试图会同英国和法国,拉阿拉伯国家建立中东防御区(M.E.DefenseCommand),但是遭到以埃及为代表的阿拉伯民族国家的反对。到艾森豪威尔政府,杜勒斯下了功夫要建立中东同盟体系。埃及还是不情愿。最能接受美国建议的是土耳其和巴基斯坦。土耳其是出于对北方苏联的恐惧,这种恐惧是历史悠久的。而巴基斯坦对苏联倒无所谓,主要是想利用冷战,对付印度。1954年2月美国对巴基斯坦援助协定签字公布,这个条约仅是武器援助,没有义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英在中东地区筹建“中东司令部”和“中东防务委员会”等计划相继受挫。1953年起,美国分别同土耳其、伊拉克、伊朗等国先后缔结双边军事 协定,并策划土伊签订《巴格达条约》,目的在于分裂阿拉伯国家联盟、镇压中东地区民族解放运动、对付“共产主义扩张”。
伊拉克曾经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一个桥头堡。统治了伊拉克30多年的费萨尔王朝一向坚决同西方站在一起,是美国在中东地区主要的依靠和扶持对象。出于冷战的需要,美国以伊拉克为核心,在1955年促成了巴格达条约组织,总部就设在巴格达。这是一个有伊朗和土耳其参加的军事合作同盟,目的是抵御苏联向中东地区的渗透,防止以埃及总统纳赛尔为旗帜的阿拉伯民族主义运动的蔓延。
机构发展
1955年2月24日,伊拉克和土耳其在巴格达签订《互助合作公约》,即《巴格达条约》。
虽然除伊拉克外没有能拉到任何其他阿拉伯国家,美国仍全力以赴地使这出戏继续唱下去。英国首先响应,于1955年4月4日签署了加入巴格达条约的文件。同一天,英国还与伊拉克签署了另一项协定,获得了控制伊拉克境内若干军事基地和训练伊拉克军队的权利。英国首相艾登为此踌躇满志,希望巴格达条约能“成长为中东的一个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同年7月1日,巴基斯坦宣布土巴条约并入巴格达条约,9月23日正式参加了这个条约。在美国不断施加压力之下,因担心苏联抗议而犹豫不决的伊朗也于这年10月加入巴格达条约。
1955年11月,所有成员国齐集巴格达,宣布巴格达条约组织正式建立;组成了部长理事会和军事、经济、反颠覆、联络等委员会;决定将总部设在巴格达,由一位秘书长领导,常设秘书处,以主持日常工作;伊拉克人奥尼·哈利迪当选为首任秘书长。有意思的是,美国却没有正式加入巴格达条约组织,而只是以“观察员”身份列席组织的会议,继续躲在幕后进行操纵。
章程
条约由序言和8条正文组成。主要内容为:
1、缔约国承诺为了它们的安全和防御进行合作。 2、保证互不干涉内政,以和平方法解决彼此间的任何纠纷。
3、任何一个阿拉伯联盟成员国或积极关心这个地区安全与和平的国家均可加入条约。
4、缔约国保证不参与同本条约不相容的任何国际义务。
5、缔约国超过4个国家以上时应设立常设理事会。根据条约规定,缔约国于1955年11月组成巴格达条约组织,总部设在巴格达。该组织最高机构为理事会,下设军事经济、反颠覆、联络4个委员会和秘书处。同年11月22日,美国以观察员身分参加,并成为该组织军事、经济、反颠覆3个委员会的正式成员。
主持活动
遭到反对
巴格达条约在阿拉伯世界遭到了强烈反对。还在土伊谈判过程中,曼德列斯就来到贝鲁特,企图拉黎巴嫩参加土伊公约,但遭到了断然拒绝。巴格达条约缔结前一个月,阿拉伯联盟理事会在开罗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派代表团去巴格达说服伊拉克不与土耳其缔约,但这一使命没有成功。巴格达条约一出笼,埃及和沙特阿拉伯首先提出强烈抗议,此后其他阿拉伯国家也先后表态反对该条约。
从1955年10月到1956年5月,埃及、叙利亚、黎巴嫩、约旦、沙特阿拉伯、也门等国家互相之间分别签订了双边或三边防御协定,实际上组成了一个阿拉伯国家防御同盟,与巴格达条约针锋相对。唯一被排除在这个防御同盟外的阿拉伯联盟成员国就是伊拉克。在中东以外,苏联、各社会主义国家和许多中
立国家也严词谴责巴格达条约的缔结,并表示支持阿拉伯各国与之抗衡的立场。
政治分析
巴格达条约组织建立后,中东分成了两大阵营,一是北方得到美国财政和军事支持的巴格达条约组织国家。另一方是以埃及为首的阿拉伯国家。这种局面是美国一手造成的。杜勒斯本想填补真空,防止苏联插手,结果是把形势弄得更复杂。在中东留下了冲突的种子,反而给了苏联机会。这是后话。后来伊拉克退出,该组织改称中央条约组织,总设在土耳其的安卡拉
据许多学者分析,美国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避免冒犯反对这一条约组织的以色列;维持与阿拉伯国家(特别是埃及)之间的脆弱关系;在条约之外起缔约国不能起的作用。美国统治集团煞费苦心,终于在中东拼凑成了一道“遏制”苏联的“屏障”,从而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东南亚条约组织联结起来,完成了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包围;同时,想通过这个条约组织加强对中近东的控制,镇压民族解放运动。然而不久就发现,这个条约组织的建立反而“促使阿拉伯国家与苏联结盟,引起激进思潮的高涨”,为苏联大踏步进入整个中东,特别是以前它难以进入的阿拉伯世界创造了有利条件。1955年9月,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向埃及提供武器的协定签署,便是这一发展的标志。此后,大国在中东的抗争便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而中东民族解放运动的浪潮不可遏制地继续发展。
成员
美国、土耳其、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英国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9 22:16
目录
概述
职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