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氏杆菌为无
芽孢,不运动,兼性
厌氧,
菌体两端常染色浓重的
革兰氏染色阴性小杆菌。因1880年巴斯德氏首先自病鸡分离到本属中的多杀巴氏杆菌而得名。
鼠疫杆菌、假结核杆菌、肠道结肠炎杆菌和土拉杆菌原归本属,现前三者改归
耶尔森氏菌属,最后一种改归
弗朗西斯氏菌属。本属已确定的种有多杀巴氏杆菌、嗜肺巴氏杆菌、溶血巴氏杆菌、尿巴氏杆菌和鸭疫巴氏杆菌等。
简介
巴氏杆菌科( Pasteurellaceae)包括
巴氏杆菌属、曼氏杆菌属、里氏杆菌属、放线杆菌属和嗜血杆菌属等。其中常见的病原菌有
多杀性巴氏杆菌、鸭疫里默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以及猪传染性膜肺炎放线杆菌等。
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多种家畜和家禽
巴氏杆菌病,在临床上表现为出血性败血症、传染性肺炎或局部慢性感染等。该菌
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球杄菌,瑞氏染色常能见两极浓染。在鲜血培养基和血清平板上生长良好,多杀性巴氏杆菌无溶血活性,普通培养基上生长不良对小鼠和家兔有高度致病性,禽源株对鸽有很强致病性。
鸭疫里默氏杆菌原名鸭疫巴氏杆菌,是锥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原菌。可引起1~8周龄,尤其是2~3周龄维鸭大批发病、死亡。鸭疫里默氏杆菌呈杆状或椭圆状,偶见个别长丝状,可形成荚膜,无芽孢。瑞氏染色可见两极着色,革兰氏染色为阴性。初次分离培养给予5%~10%的CO2可促进其生长。在巧克力或胰蛋白胨大豆琼脂(TSA)平板上生长良好普通培养基不生长。副猪嗜血杆菌和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都是系统不完全的
革兰氏阴性杆菌,对营养要求较高,生长需要血液中的生长因子。副猪嗜血杆菌生长需要血液中的V因子,初次分离时给予5%~10%的CO2可促进该菌生长。巧克力和TSA平板上生长良好,有报道该荣在巧克力平板传代培养效果不佳,添加V因子的TSA平板适合用于副猪嗜血杆菌的传代培养。该菌形态多样,不同地区分离该菌可见球杆菌、杆菌、长丝状等不同形态。该菌
分离培养与保存难度较大,甘油保种存活率极低,常用冷冻真空干燥保存。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兼性厌氧,革兰氏染色呈两极染色的球杆菌,最适生长温度37℃,培养需添加V因子才能生长,常用巧克力培养基培养。在绵羊血平板上可产生稳定的β溶血,
CAMP试验阳性。猪是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高度专一的宿主,寄生在猪肺坏死灶内或扁桃体。
多杀性
多杀巴氏杆菌是一种两端钝圆,中央微突的短杆菌或球杆菌,长0.6-2.5微米,宽0.25-0.6微米,不形成芽胞,不运动,无鞭毛,
革兰氏染色阴性的需氧
兼性厌氧菌。本菌在添加血清或血液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在血琼脂上生成灰白色,湿润而粘稠的菌落,不溶血;在普通琼脂上形成细小透明的露珠状菌落;在普通肉汤中,初均匀混浊,以后形成黏性沉淀和菲薄的附壁菌膜;明胶穿刺培养,沿穿刺孔呈线装生长,上粗下细。本菌的抵抗力不强,在直射阳光和干燥的情况下迅速死亡;60℃10min可杀死;一般消毒药在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内可杀死。3%石炭酸和0.1%升汞水在1min内可杀菌,10%石灰乳及常用的
甲醛溶液3-4min内可使之死亡。在无菌蒸馏水和
生理盐水中迅速死亡,但在尸体内可存活1-3个月,在厩肥中亦可存活一个月。
用特异性荚膜抗原(K抗原)吸附于红细胞上作被动血凝试验,分为A、B、D、E四型血清群;利用菌体抗原(O抗原)作凝集试验,将本菌分为12个血清型。若将K、O两种抗原组合在一起,迄今已有16个血清型。该病的病型,
宿主特异性,致病性,免疫性等,都与血清型有关。
本菌可使鸡、鸭等发生禽霍乱,使猪发生
猪肺疫,使各种牛、羊、兔、马以及许多野生动物发生败血症。
溶血性
形态、培养和抵抗力与多杀性巴氏杆菌基本相似,但在血琼脂上新分离菌菌落产生β溶血,连续继代培养后,溶血性减弱或消失,在羔羊血琼脂上可生成双溶血环。在
麦康凯琼脂上能缓慢生长,菌落为红色,不产生靛基质,一般能发酵乳糖,产酸,对家兔无致病力。根据生化反应和致病性的不同,可分为A和T两个生物型;A型引起牛、绵羊肺炎和新生羔羊败血症;T型引起3月龄以上的羔羊败血症。另外还可按其可溶性荚膜抗原(K抗原)用间接
红细胞凝集试验分为12个血清型,其中3、4、10属于T生物型,其余各型均属于A生物型,所有血清型都可见于绵羊、山羊,牛仅见1型。
特点
本属菌体大小(0.3~0.5)×(1.0~1.8)微米。卵圆形或杆状,单个、成对或少数成短链。感染动物体液或组织制片中的菌体两极浓染更为明显。用姬姆萨氏染色液或美兰染色,可见到薄荚膜。普通肉汤即可生长。除产气巴氏杆菌能产生微量气体外,本属各成员均能利用葡萄糖等
碳水化合物,产生少量酸而不产气,有
过氧化氢酶,常有氧化酶、还原硝酸盐、不液化明胶。甲基红(MR)反应阴性,VP反应阴性,适温为37℃。DNA中的G+C克分子含量为36.5~40.05%。
本属菌寄生于哺乳动物和禽类,当外界剧变或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可成为急、慢性病或流行性疾病的病原。人偶有感染成为慢性疾患,如心包炎和被犬、猫咬伤发生脓灶等。
本属中的多杀巴氏杆菌为害畜、禽最严重,从发病动物体液或组织中培养分离到的菌落基本有两型:一为过45°折光,在低倍显微镜下,呈现鲜明的蓝绿色而带金光,边缘有狭窄的红黄色带的Fg菌落型。相当于血清型乙型。对小白鼠、家兔和猪毒力强大,每只注射活菌10~200个即可致死,而对家禽每只必须注射10个以上才可致死。
另一为在45°折光下,菌落呈现橘红色,边缘稍带狭窄的黄绿光的FO菌落型,相当于血清型甲型。对鸡、鸽毒力强大,对猪的毒力较次,家兔对两型的致死量无甚差异。
在中国,牛、猪、驴和马的多杀巴氏杆菌病绝大多数为Fg型菌所致,家禽流行性巴氏杆菌病都是FO型菌所致。慢性病例中偶尔发现菌落较小、折光下呈现淡蓝色的菌落。自病兔分离的菌落也都是FO型。
多杀巴氏杆菌菌体抗原有12个型,荚膜抗原有5个型,前者以阿拉伯数字表示,后者以英文大写字母表示,如1:A,2:A,1:B等。已知组成的菌型有16个。血清型与宿主的分布有一定关系。细胞壁含有明显的内毒素活性,但未发现外毒素。本菌可引起家禽霍乱的暴发性流行,牛的出血性败血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肺炎等。国外免疫用的菌苗以加不同佐剂的灭活菌为主,也使用禽霍乱弱毒活菌。中国已于1959年使用弱毒活苗。
其他几个如嗜肺巴氏杆菌可感染牛、小鼠、兔或人,引起
胸膜肺炎;溶血巴氏杆菌可感染牛、羊,引起牛、羊肺炎或败血症;巴氏杆菌可在健康人鼻中发现,偶致臭鼻病。可用磺胺药治疗,抗生素与高度免疫血清合用效果更好。
分类
要是按照类型划分的话,巴氏杆菌可以分成多杀巴氏杆菌、溶血性巴氏杆菌。这两种杆菌都很坏,多杀巴氏杆菌会使鸡和鸭等动物发生禽霍乱,会使猪患上肺疫,还会使其他动物发生败血症,这些动物中包括牛,羊,兔子以及其他很多野生动物。溶血性巴氏杆菌会感染牛和羊等,让它们感染上败血症和肺炎。还能让这些动物们感染上胸膜肺炎。
培养特性
急性死亡动物,菌落光滑、圆整,半透明的中等大小菌落,折射光线下观察,菌落显示荧光。肉汤培养均匀一致浑浊,对小白鼠有一定致病力,称这种菌型为光滑型。带菌者或慢性患病动物粗糙、不透明大菌落,肉汤培养一致浑浊,对小白鼠致病力不强,称中间型。带菌动物,菌落干燥、粗糙,肉汤培养有颗粒状沉淀物,对小白鼠致病力弱,称粗糙型。
抵抗力
这种菌不产生芽胞的小杆菌中,是对物理和化学作用抵抗力很低的一种。阳光下10分钟,水、土壤中不超过2周,室温或4-8℃ 冰箱保存2-3周,真空存在5年。
流行病学
世界范围,热带地区严重。易感动物:猪、兔、黄牛、
水牛、牦牛均易感。家禽鸡、鸭、鹅均易感。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但多发于冷热交替期,故9、10、11月份常见。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猪肺疫、鸭巴氏杆菌病(摇头瘟)可呈流行性。 禽的强毒Fo型也可感染猪、牛等家畜,不过这样引起的巴氏杆菌病多是散发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