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瑶族自治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辖县
巴马瑶族自治县,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辖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河池市西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总面积1976.42平方千米。截至2024年11月,巴马瑶族自治县辖3个镇、7个乡。截至2023年末,巴马瑶族自治县户籍人口29.83万人。
历史沿革
早在两万年前新石器时代,县境内有就有先民繁衍生息。
秦朝时期,分属象郡及桂林郡。
汉朝时期,属郁林郡广郁县。
三国时期,属郁林郡。
晋至南陈时期,属晋兴郡。
隋朝时期,属郁林郡。
唐朝时期,属邕州。
五代时期,属田州。
宋朝时期,属芝山、都黎、思阳等羁縻县。
元朝时期,属文州庆远路。
明朝时期,置岜马、甲篆、万冈等土巡检司。
清朝时期,属地分思恩府、庆远府和百色直隶厅所辖。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冬,为开化边民,施政便利,设置万冈县。
1949年12月,万冈县解放。
1953年4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万冈县。
1956年2月6日,根据民族意愿,兼顾历史上曾有“岜马”这个旧名,成立巴马瑶族自治县。
1965年,河池专区成立,巴马划归河池专区(后为河池地区)。
2000年,河池地区撤地设市,巴马属河池市管辖。
行政区划
截至2024年11月,巴马瑶族自治县辖3个镇、7个乡:巴马镇燕洞镇甲篆镇那社乡所略乡西山乡东山乡凤凰乡百林乡那桃乡。县人民政府驻巴马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巴马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河池市西南部,介于北纬23°51′—24°23′、东经106°51′—107°23′之间,东临大化瑶族自治县,西与百色市凌云县右江区接壤,南和平果市田东县田阳区毗邻,北与东兰县凤山县交界。全县总面积1976.42平方千米,东西长约70千米,南北宽约42千米。
地形地貌
巴马瑶族自治县境内溶岩地形与丘陵交错,西北高,东南低,略呈倾斜状。北部是典型的岩溶地貌;中、南部稍平,除有少量狭小谷地外,主要是土坡和石山。海拔高度在435—689米之间,最高海拔1216.3米的塔云山是全县最高的山峰。
气候
巴马瑶族自治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充足,雨量充沛,春秋两季凉爽,夏季温和湿润夏无酷暑,冬春干燥无严寒。各季节长短年际变化大,四季不稳定,冬短夏长,春秋两季时间相等。平均气温在19.7℃—20.4℃之间,变幅1.1℃,西部的那社、所圩的气温比南部的百林低2℃;冬季极端最低气温在海拔较高的所略乡,夏季高温在南部的那桃、百林等地。1月气温最低,平均气温为11.4℃,大部分地区没有严冬,平均年度有霜日数5天,无霜期长。年平均日照时数1557.9小时,日照最多的8月时数达195.7小时,最少的2月仅为66小时。平均降雨日数150—165天,各地年降雨量在1170毫米—1780毫米之间。
水文
巴马瑶族自治县境内河流均属珠江水系,境内集雨面积在4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2条,较大河流为盘阳河、灵歧河,均为红水河下流。另有注入西江支流右江的百东河、册巴河。
土壤
巴马瑶族自治县境内土壤有水稻土、红壤土、黄壤土、石灰(岩)土、红色石灰土、紫色土、冲积土等7种类型。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截至2019年末,巴马瑶族自治县有耕地15519.17公顷(232787.55亩)、种植园用地2398.04公顷(35970.60亩)、林地167709.99公顷(2515649.85亩)、草地565.20公顷(8478.00亩)、湿地5.37公顷(80.55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831.74公顷(57476.10亩)、交通运输用地2692.07公顷(40381.05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257.75公顷(33866.25亩)。
矿产资源
巴马瑶族自治县境内矿产有钛铁矿、石英硅矿、大理石、金矿、铁矿、锑矿、锰矿、硫磺矿、水晶石、冰洲石、石灰石、辉绿岩、花岗岩等十多种类。
植物资源
巴马瑶族自治县境内共有林木树种54科420种,其中,属国家保护有擎天树1种,二级有金丝李、梘木等6种,三级有黄连木、蝴蝶果等6种。珍稀树种:擎天树种、梘木、金丝李、格木、格榔央、蒜头果、蝴蝶果,优良树种:有樟、香椿、杉、栎、桦、黄枝油杉、黄杉观光木等,药用植物共有562种,主要有金银花、两面针、木通、黄精、黄草、土茯苓、首乌、红杜仲、苏木、勾藤、砂仁、青天葵、千层纸、岩黄莲、鸡血藤、石斛等。
动物资源
巴马瑶族自治县境内哺乳动物有野猪、猴子、野兔、箭猪、穿山甲、獐子、果子狸、野狗、野猫、老虎、狗熊、金钱豹、松鼠、飞鼠、水獭、旱獭、竹獠等;两栖爬行类有鷹嘴龟、山瑞鳖、乌龟、马鬃蛇、山蚂、蛤蚧、眼镜蛇、金环蛇、银环蛇、蟒蛇、三线蛇、“过山峰”蛇(眼镜王蛇)等;飞禽类有斑鸠、鷓鸪、红毛鸡、黄莺、猫头鹰、野鸡、山鸡、喜鹊、乌鸦、画眉、水鸭、戴胜、山雀、老鹰等;野生鱼类主要有油鱼、水鱼、鲤鱼、白鳝、泥鳅、塘角鱼、龟等。
水资源
巴马瑶族自治县地表水总年径流量11.6亿立方米,探明的地下水总年径流量1.61亿立方米。全县水资源总量13.1亿立方米。
人口
数量
截至2023年末,巴马瑶族自治县户籍人口29.8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03万人,其中城镇户籍人口5.65万人,占户籍人口的比重(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18.93%,比上年末提高0.09个百分点。常住人口23.1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4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44万人,与上年末持平,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0.74%,比上年末提高0.82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0.21万人,出生率为6.68‰;死亡人口0.18万人,死亡率为5.9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75‰。
民族
巴马瑶族自治县境内居住着瑶、壮、汉、仫佬、毛南等12个民族。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3年,巴马瑶族自治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0.81亿元,同比下降15.9%;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21.7:23.8:54.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8亿元,同比下降28.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77亿元,同比下降3.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30.3%;全体居民可支配收入18640元,同比增长4.8%。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718元,同比增长3.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97元,同比增长6.5%。
第一产业
2023年,巴马瑶族自治县第一产业增加值17.55亿元,同比增长4.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1.7%;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99亿元,同比增长4.7%。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8.05亿元,同比增长4.5%。粮食种植面积18504公顷,比上年增加11.50公顷。油料作物种植面积2230公顷,比上年增加18公顷;甘蔗(含果蔗)种植面积1244公顷,比上年减少160公顷;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9730公顷,比上年增加408公顷;桑园面积1233公顷,比上年增加289公顷。粮食总产量62688吨,比上年增加45吨,增产0.1%。其中,稻谷产量21870吨,增加28吨,增产0.1%;玉米产量34781吨,减少390吨,减产1.1%;大豆产量2639吨,增加5.58吨,增产0.2%。
2023年,巴马瑶族自治县油料产量1909吨,比上年增产0.8%;甘蔗产量78102吨,减产6.1%;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73399吨,增产4.5%;园林水果产量62929吨,增产6.0%;食用坚果产量3551吨,增产2.6%。木材采伐量27.50万立方米,同比下降13.6%。油桐籽产量409吨,下降3.4%;油茶籽产量47711吨,增长9.9%;天然松脂产量1213吨,增长4.8%;八角产量3267吨,增长0.8%。生猪存栏13.28万头,同比增长1.1%;生猪出栏18.78万头,增长4.7%。肉类总产量25256吨,同比增长4.4%。其中猪肉产量14437吨,增长5.4%;牛肉产量903吨,增长1.9%;羊肉产量1087吨,增长7.4%;禽肉产量4382吨,增长4.7%;禽蛋产量1332吨,增长21.4%。蚕茧产量3171吨,增长9.0%。水产品总产量3527吨,同比增长5.0%。
第二产业
2023年,巴马瑶族自治县第二产业增加值19.22亿元,同比下降46.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3.8%;全部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2.3%,全部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6.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构成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长5.2%,非公有工业企业增长28.5%。分门类看,采矿业下降84.4%,制造业增长32.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7%。分行业看,非金属矿采选业下降84.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18.0%;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51.1%;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9.1%;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增长14.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7%,其中电力生产下降27.4%,电力供应增长8.3%。工业用电量5186万千瓦时,同比下降17.9%。
2023年,巴马瑶族自治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739万元,同比下降82.1%。分门类看,采矿业利润同比增长15.1%,制造业下降83.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57.5%;分行业看,非金属矿采选业利润同比增长15.1%;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423.6%;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下降97.5%;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下降90.5%;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下降45.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47.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57.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0.55%,比上年缩减3.32个百分点。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4.2%。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同比下降87.2%。
第三产业
2023年,巴马瑶族自治县第三产业增加值44.05亿元,同比下降3.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07亿元,同比增长1.6%。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8%。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增长1.6%,餐饮收入增长1.5%。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同比下降25.4%,饮料类增长16.1%,烟酒类增长12.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3.1%,化妆品类下降21.9%,日用品类下降3.6%,五金电料类下降55.5%,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67.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5.1%,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22.2%,汽车类下降12.4%,其中新能源汽车下降17.5%,其他未列明商品类下降51.8%。
2023年,巴马瑶族自治县服务业增加值44.05亿元,同比下降3.4%。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9.79亿元,下降21.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15亿元,增长16.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47亿元,增长9.6%;金融业增加值2.62亿元,增长8.0%;房地产业增加值6.06亿元,增长2.5%;其他服务业增加值21.45亿元,增长1.8%。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7.6%。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97.90亿元,比年初增加6.67亿元。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09.13亿元,比年初增加15.44亿元。保险业保费总收入1.29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人身保险保费收入4729万元,同比下降4.3%;财产保险保费收入8147万元,同比增长14.5%。全年支付各类保险业务赔款及给付5577万元,同比增长4.5%,其中,人身保险赔款及给付1028万元,同比增长31.0%;财产保险赔款及给付4549万元,同比增长4.5%。全年接待游客850.89万人次,同比增长39.2%。国内旅游总消费89.03亿元,增长39.3%。年内入境游客0.07万人次,入境旅游收入17.93万美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巴马瑶族自治县有普通中学(含初、高中)16所,教职员工1563人,其中专任教师1245人,在校学生19531人,当年招生6506人,当年毕业6905人。普通小学47所,教职员工2009人,其中专任教师1697人,在校生27774人,当年招生3989人,当年毕业4890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教职员工11人,其中专任教师6人,在校生34人,当年招生2人,当年毕业15人。学前教育(幼儿园)78所,教职员工1226人,其中专任教师653人,在校幼儿10492人,当年招生2661人,当年离园4276人。
科学技术
2023年,巴马瑶族自治县授权专利55件,其中发明专利3件,年末拥有发明专利34件。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巴马瑶族自治县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128752(册)。群众艺术团、文化馆各1个,基层文化站10个,组织各类文艺活动10场(次)。有广播电视台1座,文化广播电视站10个,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6.2%,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4%。
体育事业
2023年,巴马瑶族自治县运动健儿在国内各项体育比赛中获得奖牌共65枚,其中金牌20枚,银牌23枚,铜牌22枚。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巴马瑶族自治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51个(含村卫生室和诊所),其中公立医院2个,民营医院1个,乡镇卫生院1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农村卫生室93个。卫生技术人员1963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443人,注册护士751人,农村卫生室卫生人员138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056张。
社会保障
2023年,巴马瑶族自治县城镇就业人数11806人,城镇新增就业1038人,比上年减少3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26%,比上年末缩小0.09个百分点。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45245人,比上年增加1028人;参加城镇职工(包含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4069人,比上年增加1594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68621人,比上年减少8482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3220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55401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4570人,比上年增加1105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6187人,比上年增加1515人。
2023年,巴马瑶族自治县共有养老服务机构数3个,床位数461张,收养人数103人。年末全县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840人,比上年增加58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2503人,比上年增加626人。城市特困人员供养人数132人,农村特困人员供养人数946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支出1384.00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6512.31万元。
交通运输
截至2023年末,巴马瑶族自治县境内公路管养里程1335.13千米,比上年(1151.68)增加183.45千米。其中等级公路总里程1327.32千米,比上年(1141.73)增加185.59千米;等级外公路7.81千米,比上年(9.94)减少2.13千米。在等级公路中,高速公路109.11千米;一级公路22.51千米;二级公路144.66千米;三级公路205.27千米;四级公路845.77千米。公路货物运输总量395.74万吨,同比增长5.0%。货物运输周转量29600.09万吨千米,增长5.9%。公路旅客运输总量115.40万人,同比下降4.3%。旅客运输周转量10916.95万人千米,下降9.8%。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1956年,以原万冈县设巴马瑶族自治县,因县境有巴马山得名。巴马系壮语,巴意为山,即马山,因山形似马而得名。
非遗文化
瑶族祝著节
瑶族祝著节,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传统节日,又称“达努节”“廿九节”“瑶年”,是广西巴马等地的瑶族同胞于每年农历五月廿九日,为纪念创世始母“密洛陀”而举行的以祭祀、庆丰收为主题的年节民俗活动。主要由祭祀密洛陀、打铜鼓、跳铜鼓舞、唱山歌等内容组成。祭祀由“卜机”(德高望重的人)主持;祭祀前选“拜童”,备贡品,守禁忌,敬万物;祭祀时打铜鼓、唱《密洛陀古歌》;祭祀后登圣山、对山歌。庆祝活动持续三天,期间还开展射弩、斗鸟等文体竞技活动。2021年5月24日,瑶族祝著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敬老习俗(壮族补粮敬老习俗)
敬老习俗(壮族补粮敬老习俗),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传统民俗。补粮敬老习俗源于壮族尊老敬老传统,和壮族“命由魂生,魂由粮养”的观念有关,补粮亦称“添粮”“盘粮”“天粮”,是为老人祝寿的人生礼俗。所谓“粮”,在壮族信俗观念中是一个人与生俱来、供养其灵魂、保持其生命的“魂粮”,年纪大了,魂粮少了,就要“添粮”以“补寿”。壮族补粮敬老习俗在壮族社会中世代相习,至今依然广泛流传于城乡,是壮族孝老、尊老、敬老文化的集中体现。2021年5月24日,敬老习俗(壮族补粮敬老习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文物古迹
截至2024年10月,巴马瑶族自治县境内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中国工农红军独立三师、中共右江特委、右江革命委员会旧址等。
风景名胜
截至2023年末,巴马瑶族自治县有A级旅游景区(点)7个,其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及以上4个。
百鸟岩
百鸟岩,位于甲篆镇烈屯西北面的漠斋山下,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盘阳河自吉屯白熊洞潜入山下,形成1000多米的伏流暗河后,在此洞流出,是盘阳河注入红水河前的最后一处伏流出水口。洞口宽50米,一石壁把洞口分成两个略呈三角形的左右洞口,左侧洞口宽40米,高15米,两洞口内侧相通,洞深500米。
巴马水晶宫
巴马水晶宫,位于巴马县城西北的那社乡大洛村牛洞屯,距县城约44千米,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水晶宫发育在峰丛洼地谷地岩溶地貌区,地形起伏较大,洞口位于岩溶峰簇的山坡上,高出现代侵蚀面约150米。水晶宫长度大于600米,宽度8—40米,高度10—35米。洞底局部有卵石和细砂土沉积物,水晶宫内的钟乳石类有重力水沉积类的鹅管、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带、石旗和各类石幔、石瀑布、石盾等;非重力水沉积类的石毛发、卷曲石、石花等数十种。
百魔洞
百魔洞,位于巴马县城西北25千米的坡月村,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百魔洞平均高约70米,宽50米,主游程路线长4000多米,加上洞上洞、洞内洞之歧路,游程可达万米。洞内分为4个大殿堂。
荣誉称号
2019年3月6日,巴马瑶族自治县入选“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
2019年8月29日,巴马瑶族自治县入选“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县名单 ”。
2019年9月,巴马瑶族自治县入选“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名单”。
2019年9月20日,巴马瑶族自治县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
2020年6月19日,巴马瑶族自治县入选“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名单”。
2020年7月29日,巴马瑶族自治县入选“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命名名单”。
2021年1月,巴马瑶族自治县入选“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单”。
2021年1月18日,巴马瑶族自治县入选“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名单”。
2021年8月27日,巴马瑶族自治县入选“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名单”。
2021年10月12日,巴马瑶族自治县入选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
2022年4月21日,巴马瑶族自治县入选“2021年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认定县(市、区、旗)名单”。
2022年5月9日,巴马瑶族自治县入选“2022年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名单”。
2023年10月20日,巴马瑶族自治县入选“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5 08:14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