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性失语症,语言表达障碍。即平时所称的”
表达性失语症”和“皮质运动性失语症”等。布罗卡1861年首先报道本病。由
优势半球第三额回病变引起。以口语表达障碍为最突出。主要表现为说话费力、不流利,语量稀少、呈电报式(主要是实质词),可表达基本意思。20世纪后期的研究表明.临床上表现典型的患者,一般由包括
布罗卡区在内的较大的
病灶引起。
1870年,卡尔·维尔尼克(Carl Wernicke)又前进了一步,表明如果损伤的是颞叶的一部分会导致语言混乱,特征是缺乏对语言的理解而不是不能讲话。他是第一个为运动性失语症(
布洛卡失语症)作出解释的人,即认为是由于掌管储存语言清楚表达“图像”的区域受到了损坏。但他最著名的工作是发现并解释了(与布洛卡失语症)相反的另一种症状(现在称之为维尔尼克失语症):病人可以非常流利地讲话,甚至对常见单词的发音从没出过错,但却不具有理解能力,这是由于损伤了
听觉区的
颞叶部分而引起的失语症。病人可以听见别人讲话,知道有人在与他对话,病史者做出反应,但就是不理解别人到底说了什么。
这种失语症主要是因Broca区受损引起的。它的特点是:患者能理解他人的语言但不能用语言同别人对话,有的患者虽能发音但不能组成语言。依据失语症的程度可以把它分为完全的运动失语症和不完全的运动失语症两类。
还有些患轻度运动性失语症的病人往往具有语言重复症,也就是一个词或音节说出之后,强制性的自动的反复再说,使这个词或音节不由自主地闯入到下一个词或语言的产生过程中。例如,让患者说出“饭”这个字以后,再让他说“喝水”这两个字时,他就重复地说成“饭……饭……饭…“饭喝喝……喝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