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史,以
货运致富著称。由于许多喜爱做生意的贫穷之人为伙计,转贩各地,无所不至,家产达到7000万。成帝、
哀帝时,
洛阳师史家衰落。
师史,
河南洛阳人。西汉商人。经营商业,车辆以百数,以洛阳地居齐、
秦、
楚、
赵之中,凭其有利地势。贸易于各郡国。
西汉时期,对工商业采取了宽松、优惠的政策,
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全国各地的工商业家族不断涌现出来。地处
中原之中的洛阳,因陆路水路
四通八达,在
战国时已是中原最大的商埠,到西汉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此时,洛阳出了一个致富有道的富商师史。他一生经商,经营特点是大规模的商品贩运。他拥有一百多辆运输商品货物的车辆,贩卖粮食到各地。在齐、秦、楚、赵各郡国都城,设店列肆,各行业都有,称为“洛阳街”。
据《
史记·
货殖列传》记载,西汉时期从事转运贸易的商人虽然很多,但只有师史一个人能发大财到“七千万”,成为拥有运输车辆以百计的大商人。其原因有三:一是他深刻体会到挣钱不易,一切用度十分节俭,数过邑不入门,设任此等。二是他对于给自己跑买卖的伙计非常大方,舍得花钱,经常询问他们有什么困难,并适时的施以小恩小惠,以满足伙汁经济的、心理的需求,消除与伙什之间的障碍;并且,经常鼓励伙计们以长期在外经营为荣。这一切,强化了伙计对雇主的向心力和内驱力,充分反应了“恩”对人的心理效应。三是经营有方。洛阳街中有一个旅店,为了吸引四方旅客,除整洁门面和备齐旅客们所需的物品外,曾采用了一套请客猜谜的妙法。每天由店主先出商品谜语,请客人猜,若哪位客人首先猜对,即可免去当天住房钱,因为有许多客人有文化想猜对谜语而不掏钱住店,所以该店总是座无虚席,客人满座,生意兴隆,人们满意。据人们传说:谜语中有这样三则:“店中有一物,打开象座亭,独柱立正中,上边有流水,下边有人行。” “店中有一物,又圆又扁肚子空,似面镜子在当中。用时人人把头低,摸脸搓手又鞠躬。” “店中有一物,铁打一支船,不在江河间,开船就起雾,船过水就干。”经过一番思考,有三个客官答对了。第一个是
雨伞,第二个是
脸盆,第三个是
熨斗。长此以来,客人口传有猜谜之方,可以少拿房钱,住店人越来越多。这个店不仅成了有名之店,而且成为文化交流提高知识的地方,做到客人住店高兴,离店想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