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罕,汉语词汇。拼音是xī han,意思是认为希奇而喜爱,出自《
西厢记诸宫调》。
明
何景明 《内篇》之二三:“凡河南之士几何也?集于学,弗万人已尔?集于试,弗千人已尔?然名于录者,八十人
焉尔矣。较之,亦希罕旷绝之遇也。”
①元
关汉卿 《
救风尘》第三折:“我着你开着这个客店,我那里希罕你那房钱养家。”
②《
红楼梦》第一一七回:“他见我们不希罕那玉,便随意给他些,就过去了。”
③《
范进中举》我说:'姑老爷
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来给,只怕姑老爷还不
希罕。'今日
果不其然!如今拿了银子家去,骂死这砍头短命的奴才!说了一会,
千恩万谢,低着头,
笑迷迷的去了。
④清
李渔 《蜃中楼·运宝》:“本院只要亲事,那里希罕粧奁。”
⑤
孙犁 《白洋淀纪事·正月》:“你该去挑对
花瓶大镜子,再要个洋瓷洗脸盆,我就是希罕那么个大花盆!”
“希”,从爻从巾,爻巾皆像历历稀疏貌(参见清·王筠《
说文释例》),故“希”原义为稀疏。《
论语·先进》:“鼓瑟希。”引申为稀少。《论语·公冶长》:“
不念旧恶,怨是用希。”“稀”,由“希”发展而来。《
说文》:“稀,疏也。”原指禾苗稀疏,
陶潜《归田园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泛指“稀疏”,进而引申为“少”。“希”“稀”在表示“疏、少”义时相通,长期并存并用,形成了一系列相对应的复合
异形词。希,后来主要用于表示“希望、
希求”,而“稀”则专用于表示“稀疏”“稀少”以及相关义项。从这种分工趋势来看,与“稀少”义有关的系列异形词,宜
从俗,以含“稀”的词形为规范词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