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印佛(1931年7月6日—2024年4月27日),出生于江苏泰兴,
矿床地质学家,矿产地质勘查专家,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省原地矿局副局长、总工程师、技术顾问。
人物生平
求学经历
1936年9月,入读于泰兴县襟江小学幼儿班。
1943年9月,入读泰兴县私立延令中学。
1944年9月,转学至扬陋学塾读初二。
1946年3月,转学至泰兴县立中学;6月,从泰兴县立中学毕业;9月,入读镇江中学;11月,入读中大附中。
1952年6月,从清华大学毕业。
工作经历
1952年8月,被分配到铜陵321地质队。
1955年7月,被调至南京地质部华东地质局地质矿产处工作。
1956年6月,到中苏技术合作扬子江中下游铜矿普查队(374队)工作。
1957年12月,被调至铜陵321地质队,任技术负责人。
1960年9月,任铜陵321地质队总工程师。
1965年1月,赴越南参加地质援助工作。
1970年4月,赴阿尔巴尼亚参加地质援外工作。
1974年10月,赴墨西哥和秘鲁进行为期3个月的考察。
1977年9月,调到安徽省地质局工作。
1978年10月,任安徽省地质局副总工程师。
1980年2月,任安徽省地质局副局长。
1982年,任安徽省地质局总工程师。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4年4月27日,在合肥逝世,享年93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常印佛对世界上不同成矿环境中的几个主要铜矿类型有深入了解和研究。在区域成矿学领域:发现了铜陵近东西向隐蔽基底断裂带,提出了一个有关陆内成矿带的构造背景、地质环境、成矿特征和富集规律的系统的理论认识,丰富了陆内成矿理论,指导了找矿预测。在矿床学领域:提出的“层控(式)矽卡岩型”矿床的建议和分类,以及所建立的相应成矿模式,发展了矽卡岩成矿理论,指导了找寻矽卡岩型铜矿的找矿实践。在找矿勘探学领域:将我国固体矿产普查划分为三个历史演变阶段,提出了第二轮普查、深部探测和立体填图的建议。在找矿实践中,为铜陵有色冶炼基地的发展提供了矿产资源。
截至2014年5月,常印佛发表学术文章十余篇,专著两本,其代表作有《关于层控式矽卡岩型矿床》《长江中下游铜铁成矿带》等。其他论著部分参考如下:
[1]常印佛,刘湘培,吴言昌.长江中下游铜铁成矿带[M].地质出版社,1991.
[2]唐永成,吴言昌,储国正,等.安徽沿江地区铜金多金属矿床地质[M].地质出版社,1998.
[3]常印佛,刘学圭.关于层控式矽卡岩型矿床——以安徽省内下扬子坳陷中一些矿床为例[J].矿床地质,1983(01):13-22.
[4]陈毓川,常印佛,裴荣富,等.中国新生代成矿作用 (上册)[M].地质出版社,2005.
[5]吴言昌,曹奋扬,常印佛.初论安徽沿江地区成矿系统的深部构造—岩浆控制[J].地学前缘,1999,6(2):12.
[6]吕庆田,常印佛,SinoProbe-项目组.地壳结构与深部矿产资源立体探测技术实验——SinoProbe-03项目介绍[J].地球学报,2011,32(z1).
[7]常印佛,刘学圭.关于层控式矽卡岩型矿床——以安徽省内下扬子坳陷中一些矿床为例[J].矿床地质,1983(01):13-22.
[8]常印佛,董树文.论中—下扬子“一盖多底”格局与演化[J].火山地质与矿产,1996,017(001):1-15.
[9]常印佛,周涛发,范裕.复合成矿与构造转换——以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为例[J].岩石学报,2012,28(10).
[10]常印佛.铜陵地区铜矿的找矿工作[J].中国地质,1985(01):25-26.
[11]陈毓川,常印佛,郑绵平.我国矿产资源形势与实现可持续供应的对策[C]//全国矿床会议.中国地质学会,2002.
[12]
常印佛主持过大型科研项目,包括全国首批跨省区划项目、科技部“七五”和“八五”期间开展的科技攻关项目。主持或参与指导完成“九五”、“十五”期间多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和安徽省科研项目等。其他部分科研项目如下:
人才培养
常印佛关注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注重地质学科人才的培养,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副巡视员
储国正,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李振生副教授等都是他的学生。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常印佛的父亲是常遗生,毕业于上海龙门高等师范学校图书馆科,曾在中学讲授英语、历史和地理等课程,曾任职于
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前身)和
重庆图书馆。常印佛母亲是朱茁沅,毕业于南通女子师范学校,曾任小学教师。父亲在抗战后方染痢疾辞世,他便与母亲和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
1957年6月8日,常印佛与汪德镛结为夫妻;1958年,长女出生;1959年,次女出生;1963年,幼子出生。
人物评价
“常印佛是中国著名地质科学家,是自然资源系统特别是地质工作者的杰出代表,为中国地质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安徽省地质学会评)
“常印佛在区域成矿、矿床研究、找矿勘探领域成果突出,为中国矿床学、区域成矿学和找矿勘探学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安徽日报评)
“常院士(常印佛)是321地质队第一辈的开创者、先驱,他的光辉历史和成果,一直激励着我们既要做金山银山的勘探者,又要做绿水青山的守护者。”(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1地质队地灾所党支部书记
丁丹评)
“作为两院院士,常印佛虚怀若谷、淡泊名利。”(《光明日报》评)
“常印佛为中国地质事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为发展中国矿床学、矿产勘查学和区域成矿学,推动长江中下游等地区地质研究、矿产勘查作出了突出贡献。”(
中共安徽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评)
人物纪念
2022年5月9日,“六院士浮雕墙”在安徽省地矿局321地质队院士广场正式落成,常印佛浮雕像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