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宝霆(1929年一2015年1月4日),生于北京,
满族,中国内地
相声演员,相声表演艺术家,
常氏相声嫡系传人,艺名“
三蘑菇”。创作和表演的主要节目有:《不同风格》《听广播》《养猪迷》《向他学习》《水车问题》《挖宝》《一枝新花》《笑灾乐祸》《诸葛亮遇险》《爱什么》《身后大事》《道德法庭》等。2015年1月4日20:10分,常宝霆在天津逝世,享年85岁。
早年经历
常宝霆艺名三蘑菇,1929年生于北京,自幼随父学艺,9岁登台,11岁在北京
启明茶社“相声大会”演出。12岁拜
郭荣启为师。常宝霆14岁正式与
白全福结为搭档,两人共同合作40余年。一起创作和表演的主要节目有:《听广播》《挖宝》等。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常宝霆为了锻炼自己,在父兄的指导下苦练“嘴皮子上”的功夫,对一些需要大段独白的贯口相声尤下功力,如《
报菜名》《
地理图》等。辛勤的苦练,日常的实践,使得常宝霆的相声表演有了很大提高,并为他日后相声表演中干脆、明快的特点打下了基础。
演艺经历
1956年,常宝霆参加赴朝慰问演出。
1958年,常宝霆赴福建前线慰问,在战壕里为战士们演出。从这一年开始,他尝试自己创作相声,他的作品《儿童乐园》《还乡记》在天津日报发表。
1970年,王佩元与老师常宝霆、朱学颖,一起深入工厂,体验生活三个月,与工人同吃同劳动,创作出相声新作《挖宝》。
1972年,天津市党政军民联欢会在第二工人文化宫举行,第一次公开表演了相声《挖宝》。
1973年国庆,经文化部门批准,《挖宝》在天津市电视台播出。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多次深入工厂、农村、部队体验生活,创作并演出了《我爱乒乓球》《水车问题》、《挖宝》(与人合作)等作品。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他又重新整理并演出了一些新段子,如《道德法庭》《诸葛亮遇险》等,这些节目源于生活,现实意义很强,深得广大观众喜爱。
1992年,常宝霆从
天津市曲艺团调入
天津市表演艺术咨询委员会工作,专门从事对传统艺术的整理、挖掘和对年轻演员的传、帮、带工作。
1993年,
白全福去世,常宝霆从此不再上台表演,而是从事相声资料的整理工作,整理了《打砂锅》《大审案》《洋药方》等传统段子。
2009年农历大年初五、初六,“常宝霆80寿诞暨从艺70周年纪念演出”在北京中山堂举行。1993年后不再登台的常宝霆再次登台亮相,表演相声《
卖布头》。
2010年,荣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声传承人
2013年,常宝霆荣获“中国曲艺牡丹终身成就奖”
个人生活
其父
常连安是上世纪30年代相声大家,其兄
常宝堃是一代相声大师。
个人语录
“社会在发展,相声也要随之进步,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可以一成不变,很多老节目已经不适应新观众口味,如果不自己创作就没有节目可演。”
表演风格
常宝霆从记事起就与相声结下了不解之缘。父亲和兄长常在家里研究、排练相声段子,常宝霆耳濡目染,再加上父亲和兄长的言传身教,本就很有悟性的常宝霆日渐长进。他九岁开始登台表演,很受欢迎。常宝霆十一、二岁开始在父亲开办的北京
启明茶社表演相声。与他配对合说的是北京天桥著名艺人“小云里飞”的儿子白全福,他们的合作从那时起直至一九九三年白全福去世,可谓之“终身伴侣”。在启明茶社的表演与实践,对常宝霆日后的舞台表演风格起到了很大作用。他博采众家之长,拜相声界前辈
郭荣启为师,并从
吉评三、
于俊波等老一辈相声表演艺术家那里获得了许多指点和有益的启示。常宝霆的表演洒脱明快、擅长贯口活、
柳活。他和白全福的配合默契,表演娴熟,闹而不喧,热烈火爆,干脆流畅,具有帅派风格。
常宝霆说,“
常氏相声”的特色“主要是注重表演、刻画人物、动作舒展。而且,在传统相声中融入现代的东西,社会在发展,要随之进步,好好运用,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
主要作品
单口相声
《鹦鹉说话》《报站名》。
对口相声
常宝霆、白全福《不同的风格》。
常宝霆、白全福《串调》。
常宝霆、白全福《打灯谜》。
常宝霆、白全福《打砂锅》。
常宝霆、白全福《大审案》。
常宝霆、白全福《武坠子》。
常宝霆、白全福《学方言》。
常宝霆、白全福《学聋哑》。
常宝霆、白全福《学跳舞》。
常宝霆、白全福《学外语》。
常宝霆、白全福《拉洋片》。
常宝霆、白全福《听广播》。
常宝霆、白全福《杂学唱》。
常宝霆、白全福《批捉放》。
常宝霆、白全福《爱什么》。
常宝霆、白全福《珍珠衫》。
常宝霆、白全福《诸葛亮遇险》。
常宝霆、白全福《夜行记》。
常宝霆、白全福《相面》。
常宝霆、白全福《美人赞》。
群口相声
常宝霆、
白全福、
刘文亨、
王文玉、
戴志诚、
郑健《恭贺新禧》。
常宝霆、常宝华、常宝丰、
常贵田、
常贵德、
常宝霖、苏文茂《酒令》。
常宝霆、常宝华、常宝丰、常贵田、常贵德《语言诊所》。
人物轶事
艺名由来
常家是流浪艺人家庭,孩子小时候生活非常艰苦,孩子吃
糨糊长大的。
常家有了大哥
常宝堃以后,在经济、事业上才有所抬头。常宝堃是天生的一个相声演员材料,三、四岁在张家口演出的时候,被观众称为“蘑菇”。“蘑菇”是张家口观众的爱称,也就是人们口头上说的“宝贝”的意思。这样继承下来,后来有了常宝霆的二哥,就随着叫“
二蘑菇”,常宝霆叫“
三蘑菇”。
最难忘的事
常宝霆说,艺术生涯七十年,他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1962年的时候给周总理演出。常宝霆家里还珍藏着这张照片,这张记录着这件让他一辈子难忘的场景:1962年,周恩来总理接见全国青联代表,常宝霆和
马季表演了一段新相声《对歌》,总理听了非常高兴,下场后握着他的手,亲切地说:“你叫常宝霆,是
常宝堃烈士的弟弟。你一家有不少的相声演员。此后,常宝霆又三次进中南海,为中央领导同志演出。
与弟弟合作
常宝华说,常宝霆最早捧哏的并不是
白全福,而是常宝华。常宝华十一、二岁时还与三哥常宝霆合作拍电影。当时的时装片《锦绣歌城》和古装片《
花田八错》,就是他们两个演的。一个是主角,一个是配角,轰动一时。
人物评价
常宝霆的相声特色,很多人评价是“帅气”。老师的相声‘帅’,这不仅是说老师个人的外表,他气质很潇洒、漂亮,仪态很好,更应该是他的表演上的‘帅’,因为他的艺术的核心就是‘新’,追求一种常新的状态。他敢于突破原来的表演模式,许多作品经他努力后,和以往都不同了,跟现实更加贴近。比如他的相声作品《听广播》,在60年代大红大紫。这个作品是带着乐队在幕后弹唱的,在表演中还吸收了南方的
滑稽剧等姊妹艺术。从内容到形式都很新颖。另外,老师演过戏,上过电影和话剧舞台,他在相声舞台上也擅长表演‘戏’。他一哼一哈,一举手一投足,围绕着整个作品的情绪,十分出彩。老师是一个很谦逊的人,从不说过去自己风采如何。他总是这样说,说自己做得不够,很不好,没啥好说的。常宝霆对自己要求很严格,说到就做到。当他的学生,可以明显地感受得到常老“正人先正己,身教胜于言教”的人生态度。(徒弟
王佩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