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地亚王国(Kingdom of Candia)是中世纪后期和近代初期
克里特岛作为
威尼斯海外属地期间的正式称谓。Candia的名称来源于位于该岛中部北海岸的干地亚城(今名赫拉克利翁Heraklion),此城也是王国的首都。
1204年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结束后,原拜占庭领土克里特岛被作为战利品分给此次十字军的领导者
塞萨洛尼基王国国王孟菲拉侯爵博尼法斯。但博尼法斯忙于希腊本土的事务,对该岛鞭长莫及,因此以1000银马克的代价(大约只相当于该岛岁入的1/10)将这块领地卖给了威尼斯人。但在威尼斯人动手占领该岛之前,其宿敌
热那亚人先发制人,派部队登陆占领了包括干地亚城在内的岛屿东部和中部地区。此后威尼斯和热那亚为争夺该岛控制权展开了长期的拉锯战,威尼斯人最终获胜。1218年,热那亚与威尼斯缔结条约,承认克里特岛为威尼斯属地。
威尼斯人将干地亚王国划分为六个行政区(sestieri),各自按照威尼斯城的六个区进行命名,而首都干尼亚直接从属于威尼斯市政议会管辖。此外,爱琴海上的塞瑟拉岛(Cythera)和提诺斯岛(Tinos)也被划入干地亚王国管辖。虽然这块地区被称为“王国”,但威尼斯派驻该地的行政首长并没有国王头衔,而是被称为“干地亚公爵”(duca di Candia),一般2年一换,由两名副手和两个议事会辅佐。到了14世纪初,原有的六行政区被新的四个行政区取代,这四个行政区与克里特岛今日的行政区划大体相同。
威尼斯将
天主教移植到克里特,同时承认信奉
东正教的当地希腊贵族和平民继续遵循其法律风俗,并保持其财产。尽管如此,当地居民对威尼斯的统治仍然十分不满,这部分地是由于掌握政权和大部分海外贸易收入的威尼斯精英团体在早期严格地保持自己与希腊人的界限,13世纪末之前甚至禁止跨种族通婚。从13世纪早期到14世纪60年代,全岛总共爆发了14次反对威尼斯统治的暴动,这些暴动部分地得到
尼西亚帝国的支持。13世纪30年代,尼西亚甚至一度出兵克里特,直到1268年才在条约中承认威尼斯对该岛的占有。
14世纪之后,干地亚王国的经济开始出现明显的繁荣发展。到16世纪,意大利
文艺复兴的潮流也经由威尼斯影响到了干地亚,该地成为希腊语地区文艺繁盛的中心,出现了以
埃尔·格列柯为代表的混合意大利和拜占庭美术风格的克里特画派,本土的希腊方言文学也得到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干地亚王国成为威尼斯在海外最为富庶繁荣的领地,但威尼斯本身的实力却在相对衰减。
奥斯曼土耳其于1453年攻占
君士坦丁堡后,将目光转向东地中海上控制商路要冲的各个威尼斯海外属地,并在几次
威土战争中占领了威尼斯在
爱琴海和希腊半岛上几乎所有的据点,从而使干地亚失去了卫护屏障。1645年6月23日,土耳其舰队登陆克里特岛,第五次威土战争爆发。在接下来的三年中,土军占领了除首都干地亚城之外的全岛。尽管被数量上占据压倒优势的土军围攻,且得不到当地怀有敌意的希腊居民的有力支援,干地亚城守军仍然凭借来自威尼斯的海上支援坚持了21年之久。1667年夏,土军在得到增援后卷土重来,猛攻干地亚城2年零4个月,城池终于在1669年9月5日失陷,单在这次围攻中丧生的土军就超过10万人,守军丧生近3万人。克里特岛外围仍然保持在威尼斯手中的三个小岛最终于1715年最后一次威土战争中被土耳其占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