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黑釉刻花陶瓷制作工艺是
山西省阳泉市的传统手工技艺。
平定刻花瓷是中国传统陶瓷中的艺术珍品,是具有中国古代定窑系典型风格的,中国独一无二的民间特色陶瓷艺术。刻花瓷装饰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萌芽,而刻花瓷是北方陶瓷中具有特殊意义的的装饰品种之一,再现了北方民俗、民风、地域文化的独特内涵。
平定位于太行山右中段,地处冲要,素为兵家必争之地。东邻河北井陉、平山,西连寿阳,南毗昔阳,北接阳泉市郊区、盂县,面积1353平方公里,32万人口。
旧石器时代已有先人聚居生息。夏至秦归属频变,汉初至宋置县,金、元、明、清为州,雍正初升为直隶州,民国改县,1983年划归阳泉市辖。
平定有着悠久的制陶、瓷历史。早在唐代即产白瓷,全国宋窑130个县,平定即在其中,属古定窑系,旧有“西窑”之称,在清代为山西产瓷大县之一,成为山西四大“土贡”窑之一。刻花瓷流传地平定冠庄村在清乾隆初就建有瓷窑,直到解放后仍为平定产瓷之乡,此为刻花瓷之流传的重要渊源。
平定刻花瓷是传统陶瓷中的艺术珍品,是具有中国古代定窑系典型风格的,中国独一无二的民间特色陶瓷艺术。该瓷现有以黑釉刻花为主的包括棕釉、白釉、黄釉、仿哥开片釉、窑变釉、剪纸漏花加彩和木叶窑变釉等多种陶艺绝活。它是采用当地粘土(高岭土),用特殊的烧造工艺,纯手工制作的民间绝活。它以刀代笔,在坯胎未干前刻花,一气呵成。而平定黑釉刻花陶瓷制作工艺是一种用黑白色为主要表现手段来展示纯粹地道的、独特的、有着浓厚的民族民间特色的陶艺装饰语言。
《中国陶瓷史》记载,平定刻花陶瓷始于唐、兴于宋、经五代而衰于金,具有千年历史,史称千年古窑,旧有西窑之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平定刻花瓷代表性传承人张聪、张文亮父子及次子宏亮、伟亮,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创办“张氏陶艺坊”,历经艰辛,使平定刻花瓷这一民族瑰宝得以传承与创新。 2006年9月平定县被中国民协等机构命名为“中国刻花瓷之乡”;张聪一家被授予“刻花瓷艺术之家”荣誉称号;同年,以张聪父子为申报主体的“平定黑釉刻花陶瓷制作工艺”被列为首批山西省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平定文亮刻花瓷砂器研究所是致力于研究、开发和生产销售
平定刻花瓷及其他艺术陶瓷精品的所在地,是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团体会员单位,是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张聪、张文亮的工作室,是山西陶艺家学会理事单位和平定刻花瓷传人单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主体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2007年11月,张聪、张文亮父子被编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览》和《中国民间艺术名家指南》。2008年4月,刻花瓷大师张聪的作品“剔花黑釉甁”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性珍藏;同年9月,
山西省文化厅向平定刻花瓷传人张聪、张文亮父子颁发了镌刻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平定黑釉刻花陶瓷制作工艺”的牌匾。2010年本所入选上海世博会“山西活动周”非遗项目展示单位,是阳泉地区唯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项目。本所设在平定刻花瓷的传承地——平定县冠庄村,本所成立以来,在保留原有刻花瓷种类的基础上,釉色和品种上又有新的突破,先后推出了窑变刻花瓷、亚光瓷艺、仿古开片、窑变结晶等品种。其中,刻花瓷《龙凤对甁》、《窑变刻花瓷》工艺已分别申报了相关的专利保护。2009年1月,国家商标局正式受理“张文亮”刻花瓷注册商标的申请。
平定黑釉刻花陶瓷与国内众多名窑的别一个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工艺和产品充分展示出中国古代定窑系--平定窑黑(白)釉瓷的烧造工艺,以及具有定窑风格的仿宋刻花瓷绝活并独具风致的产品。
在装饰技巧上有了重大突破,开发出全新的划时代产品,剪纸漏花工艺、木叶窑变工艺、传统的绞胎瓷造型基础上,加入了动物图案、原始岩画图案、民间典故人生哲理故事题材等纹样,将平定花瓷融入了现代理念,使之更加富有魅力。恢复了失传近九百年的中国定窑系分支平定窑黑(白)釉瓷烧造工艺,是研究中国定窑系分支的活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