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都督府
隋朝幽州总管府
隋唐时期北边是不安宁的。强大的突厥势力时常南下,威胁着中原王朝的安全。隋炀帝时,突厥被打败,分裂成东西两支,此后东突厥成为北方的主要威胁。为了加强对突厥的防御,隋文帝在幽州设立了总管府
形成原因
炀帝大败突厥后,北边压力减轻,一度撤销该总管府。隋末唐初,东突厥趁中原王朝战乱之机,东山再起,重新成为中原王朝的严重威胁,加以幽州附近常有因河北义军活动而构成的内部的威胁,于是唐高祖李渊在建唐之初便承隋制,在幽州设总管府,任已经归唐的罗艺为总管,管幽、易、平、檀、燕、北燕、营、辽8州。
其辖区
北到长城,东至山海关,包括关外辽宁省南部地区,形成一条大致与长城平行的带状防御区。其辖区北到长城,东至山海关,包括关外辽宁省南部地区,形成一条大致与长城平行的带状防御区。唐政权对这一地区的控制力大大增强,但东突厥的威胁更严重了,遂提升了总管府的等级,扩大了它的管辖范围。武德七年改称幽州大都督府。武德八年,东突厥大军又南犯,深入到幽州西南面的定州(今河北定县),唐高祖命太子李建成往幽州,秦王李世民往并州,坐镇御敌。武德九年,为不使地方权力过重,在不损害幽州地区防御能力的情况下,对幽州大都督府作了调整:改为中都督府,督管幽、易、景、瀛、东盐、沧、蒲、蠡、北义、燕、营、辽、平、檀、玄、北燕等17州。州数虽有减少,但仍包括当时河北的大半地方。贞观四年(630),唐太宗一举讨平了东突厥,北方出现了一个较长的太平时期。与此相应,贞观八年。唐廷将幽州都督府的管州大大减少,仅剩幽、易、燕、北燕、平、檀6州,为入唐以来最少者。平静的局面维持了近40年便被东突厥的复兴打破了。高宗末年,东突厥再度兴起,幽州及河北其它地区时受侵扰。永淳元年(682)突厥骑兵南犯妫州(今北京延庆县),垂拱元年(685)又进至昌平(今北京昌平县)。与此同时,居住在东北地区南部,日见强盛的奚、契丹,也伺机向唐王朝发难,则天后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攻陷唐在东北地区的前哨阵地营州(今辽宁省锦州市西北的朝阳市),进而威逼幽州,攻陷了幽州、冀州的许多城邑。此时幽州担负着两个方向的繁重防御任务。为了加强该地区的防御,唐廷相继派狄仁杰、唐休礨等重臣担任幽州都督,不惜工本地向那里转输粮秣、军需,同时扩大了幽州都督府的辖区和权限。其等级也终于在玄宗开元十三年(725)恢复为大都督府。景云二年(711),改节度使府。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2 11:47
目录
概述
形成原因
其辖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