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的创作以220年(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后期的诗歌则主要表达由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他的诗歌,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着《
楚辞》窈窕深邃的奇谲;既继承了汉乐府反应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
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
曹植的诗又有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
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
魏武帝曹操之子,
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
曹操、曹丕合称为“
三曹”,南朝宋文学家
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
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
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倚高台之
曲隅,处
幽僻之闲深;望翔云之
悠悠,羌朗霁而夕阴。
顾秋华而零落,感岁莫而伤心。观跃鱼于南沼,聆鸣鹤于北林。
搦素笔而慷慨,扬
大雅之哀吟。仰清风以叹息,寄余思于悲弦。信有心而在远,重登高以临川。何余心之
烦错,宁
翰墨之能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