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国学院成立于2006年5月,为全国首家高职院校国学院。国学院成立后,构建了以全校公共必修课《国学精粹》为核心、以书法、茶艺、古筝、古琴等10余门国艺类课堂为辅助的国学教育课程体系,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深入课堂;开办了“城市国学讲坛”,形成了学院的文化品牌;组建了各类国学社团,成为校内外普及国学的主体;主办或承办全国性国学活动或会议,彰显了学院的国学教育特色。面向广州市中小学教师、企业以及社区居民开展各类国学教育实践活动,使国学从学校走进社区,走向社会,提升市民的人文素养和生活品质。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国学院是国际儒学联合会团体会员、广东省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第一批建设单位、广东古琴研究会副会长单位、广东省茶叶行业协会团体会员、广州茶文化促进会团体会员、广州市中小学教师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广州岭南文化传播研究中心。学校国学教育成果受到专家和社会好评,《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一、学校简介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是2005年3月经
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由
广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高等职业院校。学院于2005年9月揭牌成立。2009年5月,广州市政府批准学院加挂“广州社区学院”牌子,成为广州首家社区学院。学院以“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塑校、特色兴校”为办学理念。办学定位是:立足广州,服务广州,辐射华南,以产业需要和市民需求为导向,服务产业、服务社区、服务市民,使学院发展成为以岭南文化优良传统与时代精神相互交融为特征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应用技术转化平台、社区教育与服务示范中心和市民终身学习园地。
学院位于国家中心城市广州,现有5个校区。广园南校区、广园北校区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白云山下、麓湖之畔,海珠、滨江及越秀3个校区分布在广州中心市区。学院建有多功能的现代化图书馆,教学大楼、实训大楼、宿舍楼、学生活动中心、室内外体育场馆等设施一应俱全。
数字化校园整体建设和应用水平在全省高职院校中位居前列。学院办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1962年,几十年来为社会各界培养了30多万人才,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2009年12月,学院以优异的成绩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3年11月,正式被
广东省教育厅确立为“第二批省示范性高职院校”。
二、学院简介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国学院成立于2006年5月,为全国首家高职院校国学院。国学院成立后,构建了以全校公共必修课《国学精粹》为核心、以书法、茶艺、古筝、古琴等10余门国艺类课堂为辅助的国学教育课程体系,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深入课堂;开办了“城市国学讲坛”,形成了学院的文化品牌;组建了各类国学社团,成为校内外普及国学的主体;主办或承办全国性国学活动或会议,彰显了学院的国学教育特色。面向广州市中小学教师、企业以及社区居民开展各类国学教育实践活动,使国学从学校走进社区,走向社会,提升市民的人文素养和生活品质。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国学院是国际儒学联合会团体会员、广东省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第一批建设单位、广东古琴研究会副会长单位、广东省茶叶行业协会团体会员、广州茶文化促进会团体会员、广州市中小学教师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广州岭南文化传播研究中心。学校国学教育成果受到专家和社会好评,《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三、教学成果
(1)全校公共必修课——《国学精粹》
《国学精粹》课程包括理论、实践与拓展三个模块的学习内容。
理论:国学与人生、儒家的人生智慧、道家的人生智慧、佛家的人生智慧
实践:岭南文化体验、国学体验、主题班会
拓展:开设城市国学讲坛,截止2017年3月已举办230讲。
(2)国学教育系列选修课
开设了古琴、古筝、二胡、茶艺、书画、棋艺、武术等10余门国艺类选修课。
(3)教学资源建设
建设了包括茶艺室、国学特藏室、国乐室、书画室等校内国学教育实训室,与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英德基地)等20多家校外国学教育实践基地。
(4)教学成果
1.《国学精粹》获评“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2.《国学精粹》获广东省优质教学资源课程、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立项
3.出版“国学教养教育丛书”
4.《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荣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5.《高职院校国学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荣获广州市高等学校第七届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6.“国学传习网”获广东省高校优秀宣传思想工作网站评选专题类网站二等奖
7.学生分获“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中华茶艺”技能竞赛二、三等奖
8.学生在广东省传统武术项目锦标赛获得太极拳一等奖
四、学术研究
1.由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城市国学讲坛》系列读物(1-7辑),已进入中国知网的集刊名录。
2.出版“岭南琴学丛书”
3.举办2010年“从孔子到孙中山——中华文化的承传与弘扬”学术研讨会
4.举办2007年“第二次儒学普及工作座谈会”
5.举办2011年“两汉思想与信仰”学术研讨会
6.举办2012年“隋唐思想与信仰”学术研讨会
7.举办2013年“宋明思想与信仰”学术研讨会
五、国学社团
组建国学学生兴趣社团,包括国学经典讲习团、清心茶艺社、国乐社、墨阁社、艺翔棋艺社、青年文学协会、中华武术协会、汉服协会等8个国艺类学生社团,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大赛”、赏茶品茗活动、国学有奖知识问答活动、广东省高校学生现场书法临摹大赛、“智勇杯”棋艺大赛、校园春季古筝大赛、新狮点睛大会、校园国学刊物《国学青年》等丰富的校内文化活动。
六、服务社会
(一)服务社区:与荔枝湾、大东街等社区合作建设国学社区,开展国学讲座、书画活动、“全民读书日”、
社区中小学生夏令营等国学教育活动。
(二)校企合作:与企业开展国学培训,塑造具有国学内涵的企业文化。
(三)教师培训:挂牌 “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地”,开展广州市中小学骨干教师人文素质教育培训班、广州市中小学教师人文素质教育大讲坛中、广州市中学教师国学教育培训班等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
七、文化交流
(一)音乐会
举办2008年“琴韵清华古琴名家音乐会”
举办2009年“纪念琴学大师杨新伦111周年诞辰暨粤港澳古琴艺术交流会”
举办2010年“万壑松风绕云山”古琴音乐会
举办2011年“碧天秋思——全国中青年琴家音乐会”
举办2012年“太和雅韵——中国古琴音乐会”
(二)文化交流
香港专业教育学院、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黑龙江职业学院、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来访,受邀赴港参加“联校普通话朗诵交流会” 、“2010中国(澳门)国际茶业博览会(Tea Expo Macao 2010)”等文化活动。
八、客座教授
国学院部分客座教授简介
张岂之:著名教育家、历史学家,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西北大学名誉校长,清华大学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顾问,西北大学国家重点学科——中国思想史学科带头人。
郭齐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洛阳大学东方文化研究院院长。
郭齐勇: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任副主任,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院长。武汉大学中西比较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孔子与儒学研究中心主任。
张荣芳: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山大学副校长。兼任
中国秦汉史研究会顾问,广东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等。
叶春生: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民俗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
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民间叙事文学研究会(ISFNR)会员。
冯达文: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广东禅文化研究会会长。
林安梧:台湾慈济大学宗教与文化研究所教授暨所长、元亨书院创院导师暨院长、同济大学讲座教授,尼山圣源书院副院长,美国傅尔布莱德学者,武汉大学、中南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大等校客座教授。
黎红雷: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原中山大学哲学系系主任,美国国际东西方大学客座教授,加拿大文化更新中心特约研究员,新加坡东西方文化发展中心客座研究员,广西大学兼职教授,
广西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国际中国管理哲学学会秘书长。
李祥霆:著名古琴演奏家。现为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北京古琴研究会副会长、英国东方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音乐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台北和真琴社顾问、日本吟咏道八洲庄鹰洲会名誉顾问及北美琴社顾问。
谢导秀:广东古琴研究会会长,广州音乐家协会理事,岭南派古琴大师。
饶宁新:
星海音乐学院副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副会长、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
陈永锵:岭南画派纪念馆馆长,
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教育基金会少儿美术教育委员会会长。
陈初生:暨南大学艺术中心主任、教授、书法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文字学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刘楚华:现任香港浸会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古琴音乐导师。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昆曲推广小组成员。
徐健顺: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中华吟诵学会秘书长,是全国吟诵工作的主要发起者与推动者。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