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要道章第十二》选自
中国古代
儒家的伦理学著作—《
孝经》。这一章是说明首章“要道”的意义。如果能够推广先王的要道——即
孝道,那么人民相亲相爱,天下和乐。
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
孔子说:“教导
人民相亲相爱,没有比孝道更好的了;教导人民知礼顺情,没有比敬爱兄长的道理更好的了;欲转移民风,变异民俗,没有比音乐更好的了;使在上的人能安于其位,治理人民,没有比礼节更好的了。
礼节的意义只是敬爱而已。所以上自敬其父,而天下之为子者皆悦以事父;上自敬其兄,而天下之为弟者皆悦以事兄;上自敬其君,而天下之为臣者皆悦以事君。是敬止一人而悦乃千万人,敬者至少而悦者至众。这就是所谓‘要道’的意义呀!”
孔子说:“治国平天下的大道,应以救化为先。教民相亲相爱,莫有比孝道再好的了。教民恭敬和顺,莫有比悌道更好的了,要想转移社会风气,改变民闻习俗,莫有比音乐更好的了。要想安定长官的身心,治理一国的人民,莫有比礼法再好的了。”
以上所讲的孝、悌、乐、礼、四项,都是教化
民众的最好方法。但孝是根本,礼是外表,礼的本质,却是一个敬字,因此,如果一个元首,能恭敬他人的父亲,那他的
儿女,一定是很喜悦的。敬他人的兄长,那他的弟弟一定很喜悦的,敬他人的长官,那他的部下和老百姓。也是很喜悦的。这一个敬字,只是敬一个人,而喜悦的人,何止千万人呢?所敬者,只是父、兄、长官,而喜悦的,就是、子弟、部属、大多数的人。所守者约,而影响甚广,岂不是要道吗?
《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传说是孔子自作,但
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
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
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现在流行的版本是
唐玄宗李隆基注,
宋代邢昺疏。全书共分1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