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广雅中学成立于1888年,初名为
广雅书院 ;1912年成立
广东省立第一中学;1935年更名为广东省立广雅中学;1950年成为广东广雅中学;1969年改为广州市第五十四中学;1978年复名为广东广雅中学。
历史沿革
办学历史
1887年由清朝两广总督
张之洞在广州西村购地124亩筹建。
1888年正式建成,6月8日举行开馆仪式。广雅书院第一届共招生二百人,广东、广西各一半。
1898年戊戌变法后,增设西学课程,收藏西学图书,冠冕楼的图书涵盖中西,是当时全省藏书最多的地方。
1902年,广雅书院改名为
两广大学堂,定制设备斋、正斋、专斋各三年。
1903年,又改名为两广高等学堂,预科五年,本科三年。学生分学文、理两科。
1906年停招广西省学生,改称为广东省高等学堂,并增设附中。
1903年仍和湖北的
自强学堂(
武汉大学前身)、
两湖书院、上海
南洋公学(今
西安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前身)并称为全国的“四大学府”。她被称为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活的见证”,更被誉为是“培育中华英才的摇篮”。
1912年改为广东省立第一中学,修业年限按部定为四年,定制每年应常有学生四百人。
1921年开始收招女生,开广东省中学男女同校之先河。
1922年将四年学制改为初、高中各三年,为广东省中学试验六三三新学制之始。
1928年,学校被作为“实验中学”来办。
1932年,广东省立第二中学并入省一中,学生增至一千四百多人,共二十七个班,高中设普通科与师范科共十二个班,初中每级五个班。
1935年,改称为广东省立广雅中学。
1937年“七·七”事变后,广雅中学于秋天迁往
顺德县碧江,年底成立“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广雅支队”,进行抗日武装斗争。
1938年秋,广州沦陷,广雅又从顺德县碧江西迁
信宜县水口村。
1939年2月复课,改称为广东省南路临时中学,利用农村祠堂作校舍,坚持艰苦办学。除广雅中学随迁学生外,又即招春季生初、高中各一班,以后每年招收秋季生初、高中各两班。
1941年2月恢复广雅中学名称,每级两班,学生共五六百人。
1945年
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次年迁回广州西村原址。广雅校舍和设备在沦陷期间破坏严重,用了两年时间才得以恢复。
1947年被评为广东示范中学。
1949年11月1日,广州市
军事管制委员会派出军管小组接管广雅中学。
1962年,广雅中学被广州市教育局指定为实施《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初稿)》的重点学校。
1963年开始试行中学五年一贯制(初中三年,高中二年)。十年动乱期间,广雅遭到严重的摧残破坏。
1969年复课,改名为广州市第五十四中学。
1978年2月,广东广雅中学恢复了校名,并重新列为省市重点中学之一。
2002年,广雅中学为提供更多优质初中学位,创办了
广雅实验学校(民办)。
1998年被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入全国十四所名校之一。
2010年6月评为全国“百年名校”。
广雅中学校名、校址变迁情况表
办学条件
硬件设施
1935年,改称为广东省立广雅中学。学校设有普通教室及
生物、
物理、
化学、
图画等特别教室。校园西边空地辟为操场,原来的“府字斋”改为膳堂,加强植物园建设。
1934年至1936年间,新建学生宿舍九幢(其六幢二层),重建冠冕楼,扩充藏书共达四万多册,订购杂志一百多种。建张之洞亭,并集资建游泳池。这是广雅校舍建设的又一兴盛时期。
1979年,恢复六三三学制。新建第二科教楼、教学大楼各一幢,教工宿舍五幢,学生宿舍一幢,将旧游泳池翻修成了新的篮球场,新建一个游泳池,集资兴建体育馆、重修张之洞和广雅亭。
2008年,新图书馆和体育馆已经建成投入使用,另有新教学楼(昭明楼)、综合教学大楼。广雅中学综合教学大楼总建筑面积为18556平方米。其内部是学校的教学中心、信息中心,有为各学科教学提供多媒体的教学平台,为教师备课及教学研讨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务,具备举行数百人会议的多功能学术报告厅,实现各种教学设备的集中管理。
办学规模
广雅中学校园面积达10.5万平方米,截至2014年,广雅中学有教学班44个,其中内地新疆班4个,学生2200多人。2002年,广雅中学为提供更多优质初中学位,创办了广雅实验学校。广雅实验学校是实行办学体制改革试验的公有民办学校。并于2008年在广州广雅实验学校基础上创建教学设备先进、教学配套齐全的广州白云广雅实验学校。在读学生约800人,初一、初二、初三各6个班级。
师资力量
截至2014年,广雅中学共有
特级教师6人,骨干老师40名,182名专任教师中有具有
高级职称或
研究生学历的教师达76人,占全部教师的41.8%。
特级教师(6人)
骨干教师(40人)
叶丽琳、林良驹、吴新华、麦永刚、邓蔚芳、谢秀娟、肖静、陈翀 、祝锦全、黎康万 、何智、王穗芳、徐广华、肖敏茹、李建军、林金桦、伍建儿、陈允任、钟秀平、肖洁、杨东霞、梁淑贞、苏科庚、涂荣忠、冯经华、冯洁莲、杨志明、李伟燕、林智伟、谢晗、李俊晖、付院花、曾文达、魏虹、赵斌、卢永虹、谭堃、王慧、骆换昌、廖艳清
办学成果
教师成绩
20世纪90年代,广雅中学实施“和谐教育”办学模式,教育教学质量再跃新台阶,该模式获得“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截至2014年12月,学校有被评为“
全国优秀教师”2人、”广州市优秀教师“ 24人、“广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4人、“广州市基础教育系统名教师”4人、“广州市优秀班主任”5人、”广州市三八红旗手“2人、”广州市首届五一巾帼奖“获得者1人、“广东省师德先进个人”称号1人、”全国百名高中班主任之星“1人。
肖静参加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语文学习素质培养与人的发展研究》等科研;
撰写、
主编、
参编《新课程语文教材教法》等三本著作,均由暨南大学出版社等正规出版发行。
何智任国家核心期刊《中学数学教育》编委。
曾文达出版有反映校园生活的小说《http://校园密码》。
魏虹编写论文《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荣获中国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一等奖、广州教科所第二届论文评比一等奖。
谭堃参与创编的高中组集体舞《校园华尔兹》、《青春旋律》确定为全国第一套高中校园集体舞教材在全国出版发行,担任广东省和深圳市推广集体舞主讲。
学校荣誉
2023年9月,被评选为2023年广州市中小学优秀创客教育空间评选活动获奖名单。
2023年10月,获评“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称号。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广雅的定名,取自“广者大也”、“雅者正也”的意思,即要培养学识渊博,品行雅正的人才。这个办学宗旨在历经百余年广雅历史中,始终没有改变。但是,每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又各有侧重点。1898年戊戌变法之后,广雅增设西学课程,收藏西学图书,积极探索教育改革之路。
1928年至1929年,梁漱溟担任广东省立第一中学(今
广雅中学)校长,他将广雅精神提炼为“务本求实”四个字。
每年11月的第一个星期日为校庆日。
社团文化
广雅中学学生混声合唱团于2006年在广州市第十届学校合唱节比赛中荣获总决赛冠军;2007年5月参加“波兰国家合唱节”的交流演出。2011年7月参加第五届“至高荣耀”维也纳国际青少年音乐节,获混声合唱组别第一名和突出表现大奖;2011年12月获得广东省首届学校合唱节比赛第一名;2012年9月参加广东省第四届中小学校学校艺术团展演获合唱类一等奖;2013年8月参加德国汉堡艺术节获合唱组别金奖。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校长
知名校友
杨匏安(1896-1931),是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者之一,与李大钊齐名,有“北李南杨”之称。
谭天度(1893-1999),著名的三谭(谭平山、谭天度、谭植棠)之一,广州共产主义小组成员之一,广东省最老资格、党龄最长的中共党员。
宋维静(1910-2001),曾任广州临时市委书记,广东省妇委书记。
吴冷西(1919—2002),曾任新华社社长、广东省省委书记、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广播电视部部长。
曾德超(1919-2012),中国农业工程学术界著名学者,农业工程与农业机械化专家。
薛社普1917年出生。是细胞生物学家,实验胚胎学家和生殖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细胞分化调控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林为干1919年10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微波理论专家。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和四川省科学大会奖。著有《微波网络》《微波理论与技术》《电磁场工程》《电磁场理论》等。
李衍达1936年生,信号处理与智能控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叶恒强1940年7月生,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
郭仲衡1933年3月2日出生,应用数学和力学家,他是国际上公认的对弹性理论有卓越贡献的代表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