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床(拼音:chuáng)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古字形从木,爿(pán)声。一说“床”是象形字,其古字形状似一竖立的床的样子。“床”本义指一种供人坐卧的器具,引申为像床的器具或地方。后来“床”才演变为转指供人躺在上面睡觉的家具。
字源演变
“床”字,旧时也写作“牀”。“牀”由“爿”与“木”两部分组成,“木”表明材质。“爿”字今读pán,甲骨文写作图1或图2,多数学者认为“爿”是古代床的象形,释为“床(牀)”,左边的一长竖表示床面,右边的两个倒“T”表示床腿;也有人认为是构筑墙体用的夯土夹板的象形,释作“墙”。虽然“爿”字所拟具体为何物尚有争议,但各家观点也还是有其共同之处,即都认为“爿”所拟之物是以木加工而成的物品:在古代,筑墙板和床大多都为木制。而原始的床铺也和夯土夹板有点类似,只是中间所填夹的物料变成了草。以上二说似可并存。
“牀”由“爿”“木”会意,“爿”同时也有表音作用。俗体将“牀”字的“爿”写成“广”,整个字写作“床”。新中国成立后,“牀”作为异体字并入了“床”字。
从功用上来看,古代的床和现代的床存在一定差异。古代的床既是坐具,也是睡觉的地方,但开始时主要是用来坐,类似于中国北方一些地区所使用的“土炕”,既可以睡觉也可以坐在上面吃饭。但当代大部分地方的床仅仅用来睡觉。
床的形状和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事物在特征上具有相似性,因此会用“床”来表示这些事物,例如“河床”“车床”等等。
床在古代还表示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呈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李白《长干行》中“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中的“床”,即为井栏之意。现代很多学者认为,《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床”也应该作井栏解。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六】【木部】仕莊切(chuáng)
牀安身之坐者。从木爿聲。
【注释】徐锴注:“《左傳》薳子馮詐病,掘地下冰而牀焉。至於恭坐則席也。故从爿,爿則𤕬之省。象人衺身有所倚箸。至於牆、壯、戕、狀之屬,竝當从牀省聲。”李陽冰言:“木右為片,左為爿,音牆。且《説文》無爿字,其書亦異,故知其妄。”
说文解字注
“安身之几坐也” 注:鉉本作“安身之坐者”五字,非是。牀之制,略同几而庳於几,可坐,故曰“安身之几坐”。牀制同几,故有足有桄。牀可坐,故凥下曰:処也、從尸得几而止。引《孝經》“仲尼凥”,而釋之曰:“謂閒居如此。”按,“得几而止”者,謂得牀而止也。“仲尼凥”者,謂坐於牀也。上文曰:“凭,依几也。”乃謂手所馮之几。漢管寧常坐一木榻,積五十餘年,未嘗箕股,其榻上當膝處皆穿。此皆古人坐於牀,而又不似今人垂足而坐之證也。牀亦可臥,古人之臥,隱几而已。牀前有几,孟子“隱几而臥”是也。《孟子》曰:“舜在牀琴。”蓋《尚書》佚篇語也,而古坐於牀可見。琴必在几,則牀前有几亦可見。然則古人之臥無横陳者乎?曰:有之。《弟子職》曰:“先生將息,弟子皆起,敬奉枕席,問疋何止。”《内則》曰:“父母舅姑將衽,長者奉席請何趾”,《論語》曰:“寢不尸。”《左傳》:“掘地下冰而牀焉,鮮食而寢。”皆是也。《内則》云:“少者執牀與坐,御者舉几。”謂晨興時也,即以所衽爲所坐也。
“從木,爿聲”注:今書□、牂、斨、牆、壯、戕、狀、將字,皆曰“爿聲”。張參《五經文字·爿部》曰:“爿,音牆。”《九經字樣》鼎字注云:“下象析木以炊。篆文木,析之兩向,左爲爿,音牆;右爲片。”李陽冰亦云:“木字右旁爲片,左爲爿,音牆。”許書列部,片之後次以鼎,然則反片爲爿,當有此篆。《六書故》曰:“唐本《说文》有爿部。”蓋本晁氏説之參記《許氏文字》一書,非肊説。其次弟正當在片後鼎前矣。二徐乃欲盡改全書之爿聲爲牀省聲,非也。顧野王片部後出牀部,則其誤在前耳。仕莊切,十部。
广韵
士莊切,平陽崇 ‖ 爿聲陽部(chuáng)
牀,簀也。《易》曰:“遜于牀下。”士莊切。三。
床,俗。
【校釋】遜于牀下:《周易》作“巽在牀下。”
康熙字典
【寅集下】【广部】床
《玉篇》俗牀字。
【巳集中】【爿部】
《唐韻》《集韻》仕莊切。《正韻》助莊切,並狀平聲。《説文》:安身之坐者。《廣韻》:簀也。《釋名》:人所坐臥曰牀。牀,裝也。所以自裝載也。《廣雅》:棲謂之牀。《通俗文》:八尺曰牀。《易·剥卦》:剥牀以足。註:牀者,人所以安也。
又井榦曰牀。《樂府·淮南王篇》:後園鑿井銀作牀。
又《爾雅·釋草》:盱虺牀。註:蛇牀也。一名馬牀。
《廣韻》:俗作床。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广”从上、左包围“木”,“广”“木”底部大致齐平。“广”,点在竖中线。“木”,横在横中线上,竖与上点对齐,在竖中线右侧,撇尖与捺脚持平。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韵书集成
(参考资料:汉典)
上中古音
(参考资料:汉典)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
参考资料
.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20 09:44
目录
概述
字源演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