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书院
第五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庐江书院,又名何家祠,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北京街道教育路流水井29号,是广州府和肇庆府的何姓合族宗祠,总占地面积1722平方米,始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
历史沿革
清嘉庆七年(1802年),由何晋龄、何健翎等人发起,由居住在广州、肇庆十几个何氏宗族共同出资筹建何氏宗祠。
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何氏宗祠改建为书院,即庐江书院始建。
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庐江书院完工,加入的宗族约有86房。
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庐江书院重修,新加入的宗族9房。
清同治二年(1863年),庐江书院重修,新加入的宗族3房。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何龙超、何俊云等人倡议大修,何泽堂表示大力支持。经过艰苦奔走、多方游说,得到多方何氏元老的出面,号召捐款重修。随着乡绅、耄耋、元老的奔走呼吁,不断有同姓族人加入,捐款也非常踊跃,局面大为改观。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至光绪二十年(1894年),庐江书院新加入的何氏族人有59房,合共157房。其分布多为肇庆、广州地区。
民国时期,庐江书院成为省内何姓族人子弟至省城求学寄宿的场所,渐渐又用作其他用途。
1954年,庐江书院收归国有,改为民居。
20世纪60年代,庐江书院照壁被毁。
1993年,庐江书院的文奎阁维修改为平顶。
2011年始,由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现中共广州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牵头启动岭南金融博物馆筹建工作。
2012年至2014年,在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州市财政局的支持下,庐江书院被列为市级危改项目,开展“文物类危房保护性修缮”试点,进行了系列保护修缮。
2016年9月,广州市政府正式确定岭南金融博物馆馆址定于庐江书院。
2017年3月,岭南金融博物馆开始进场施工。
2018年11月,岭南金融博物馆完成陈列布展工作。
2019年4月11日,岭南金融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建筑格局
庐江书院主体建筑坐北朝南,中轴线上自南朝北原有倒座、照壁、堂屋,两边设有东、西试馆,东北面有魁星楼。现仅存门楼、正祠以及东、西试舍,门楼设在东南面,总占地面积1722平方米。堂屋主要功能为何氏宗族的公共活动场所;两旁附属东西试馆是提供给宗族子弟赶考科举的临时落脚点。此外,照壁、水井、头门等是建筑的辅助构成元素。正祠的外部轮廓、主体结构依然保存完好,内部结构有局部改动,中座和后座加建阁楼,加砌了墙壁、楼梯等,顶梁柱被重新油漆过。原先两侧的卷廊被水泥墙隔成几个小房,地面新铺了红砖,祠堂内木雕和壁画破坏严重。
主要建筑
头门
头门是庐江书院的主入口,头门理应正对着照壁(正南),但是庐江书院的头门位于东侧,门口向东开,编者认为原因可能是南边空间相对狭窄,紧邻别处住宅,东面为流水井巷道,故头门东开东向。头门两层10米,镬耳山墙(三级起伏,也可称为波浪形山墙,是镬耳山墙的变形),主脊浅表鹊登枝灰塑瓦脊,绿琉璃瓦剪边,推测早期有瞭望孔,起到警戒防御作用。门上石额用楷书刻写“何家祠道”四个字。
照壁
照壁正对堂屋的大门。照壁由压顶、壁身和基座组成。庐江书院的照壁被损坏,仅存石座,现已修复。
堂屋
堂屋一路三进三开间门堂式,分前堂、中堂、后堂。
前堂为门堂式,由塾台、塾间等几大要素组成丰富多彩的平面布局形态。前座头门上有“庐江书院”石额,后墙上端有“必得其寿”彩塑。头门墀头嵌有砖雕,檐下为漆金木雕。硬山顶正脊为博古灰塑。前堂后天井约7米长。
中堂面积为104平方米,阔11.8米、深8米,由前檐柱、前金柱、后金柱组成,中堂后面砌筑墙体。前檐柱是麻石材质,前后金柱为整条木材,撑起整个梁架。屏门由两后金柱相夹,由三部分组成,顶部横披窗、中间屏门、底部地栿。门开四扇,平素关闭,家族举行大型活动时开启。中堂后天井约6米长。
后堂是置放神龛、供奉祖先神位的地方,紧靠后墙,是祠中最为高大的建筑,高、宽、深各12米,面阔、进深各三间,后壁供奉神龛。
前中后堂之间由廊庑连接,廊庑采用卷棚式屋顶,面阔是堂屋总面阔的三分之一,堂内有通花木雕挂落,庐江书院堂屋是宗族公共活动的空间,廊庑是一个挡风蔽雨遮阳的通道,其目的也在于突出中轴三堂的主要地位。
东西试馆
庐江书院早期的族人约有86房,现存东面一排书舍9房,西面三排书舍25房,在照壁的西、南面还有书舍房间12房。由一间间小屋组合构成,上下两层,占地面积约为10—15平方米不等,各小屋的门楣由麻石砌就,刻写出资的宗族房系。这些房间的使用是为了满足各地宗族子弟科举赶考,作为临时落脚点。书舍门上石额分别刻着各县、乡名称,诸如“新会房”“恩平房”“龙塘房”等。
魁星楼
庐江书院的东侧试馆群中有楼高三层的“魁星楼”。魁星楼面阔4.3米、进深4.5米、高12.5米,镬耳山墙,主脊装饰博古纹灰塑,其位列堂屋东侧,墙壁上嵌有“文光射斗”“青云”等石额。文奎阁楼顶本来是镬耳风火墙,正脊置琉璃鳌鱼宝珠。风火墙改为平顶。
水井
庐江书院的水井计有两口,今存一口,位于庭院西侧,水井主要为满足日常生活所需,书院的两进天井左右皆有廊庑。
文物遗存
庐江书院二进廊庑嵌有12方碑文,记载着南宋至清代广东何氏宗族世系及修建庐江书院的有关内容。
文物保护
1993年8月,庐江书院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从建筑物外墙向外延伸5米。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范围外缘起向外延伸30米。
2023年11月,庐江书院被广州市民政局列入《广州市地名保护名录(第二批)》。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庐江书院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西湖路流水井29号。
开放信息
庐江书院每周二至周日09:00—17:00,16:30停止进入,逢周一关闭,票价免费。
交通信息
公交站:中山五路站(广州公交7路、广州公交12路、广州公交24路广州公交42路广州公交182路车等);教育南路站(广州公交14路车等)
参考资料
开放时间.岭南金融博物馆.
交通指引.岭南金融博物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14 01:18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