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博,男,汉族,北京宣武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治医师,
临床医学博士,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先后师从祝肇刚、赵进喜、吕仁和、王晓莲、贺思圣、花宝金、朴炳奎等中医名家,为祝肇刚先生开门弟子,施今墨学术流派第四代传人。
中学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第一中学,于
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医系取得中医学学士学位,后免试推荐至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攻读中医内科学临床专业硕士学位,后于该院获得提前攻读博士学位资格,并取得临床医学博士学位。
学术上衷中参西,继承“辨体质、辨病、辨证”三位一体诊疗思路,提出“辨病位、辨病性、辨病机、辨病证、辨病势”辨病五要素,强调刚柔、气血、升降、精津论治相结合,诊法注重色诊、脉诊、耳诊、腹诊相结合,临证擅长中医内科、皮外科、妇科、儿科疾病诊治,针药并用,继承贺氏管针术七伎五法,善用经方治疗杂病,组方善用小方配伍、药对配伍,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擅用丸散膏剂,治疗
恶性肿瘤丸药配伍注重“和胃气所以扶正培本”、“攻邪毒所以扶正培本”思想。
科研方面专注于燕京医学学术流派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与经验传承研究,提出“跟师学习与机器学习相结合”、“定性访谈与定量挖掘相结合”、“监督学习与无监督学习相结合”以及“名老中医经验向知识再向证据转化”的研究思路,创新性开展了基于循证思路、基于贝叶斯网络方法、基于中医学术流派的相关传承研究。并在名老中医经验继承工作中,基于免费开源软件和自编程序,形成了集规范化采集、数据库存储、标准化处理、多元化分析于一体的医案共享平台。参与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项目1项,“十一五”科技支撑项计划项目2项,省部级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1项,北京市市级课题3项,中国中医科学院院级课题1项,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级课题2项,新药临床试验1项,参与起草国家级标准1项。
主编著作2部,参编(编委)著作9部,计100余万字,其中养生保健类科普著作3部;发表论文18篇,其中国家级核心期刊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9篇,代表性论文包括《基于循证的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方法学研究》《中医学“浊”的涵义及其临床意义》《浅析金匮要略部位辨证思想》等。
获
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协青年人才专项资助项目1项,第11届北京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三等奖1项,第四届北京中医、中西医结合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三等奖1项。
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科普出版项目策划人,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外编辑,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健康节目特邀嘉宾。2011年参与北京医学会“名医进社区”专家义诊、医疗咨询和科普宣传系列活动,2012年受邀至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奥地利共和国大使馆、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慕尼黑总领馆进行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与健康咨询,近5年参与北京中医药文化宣传周、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等各类公益活动60余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