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国北京市公办高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简称“北中医(BUCM)”,位于中国北京市,由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共建,是一所以中医药学为主干学科的全国重点大学,为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中国国务院发文正式成立北京中医学院等四所中医院校,新中国高等中医药教育由此起步。1960年,北京中医学院被中央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1971年,其与中国中医研究院合并。1977年,两院分开,学校恢复独立办学。次年,学校首开中医药研究生教育之先河。1981年11月,北京中医学院成为首家中医药学博士学位授权单位。199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1996年,学校入选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学术地位和办学层次进一步提升。
1983年4月,中国卫生部向国务院申报组建北京针灸学院,由中国中医研究院负责筹建。1986年3月,国家教委批复卫生部,同意该校正式建立。同年8月,经卫生部党组任命,陈绍武同志兼任北京针灸学院院长、代理党委书记。同年9月,北京针灸学院举行“学院成立暨首届开学典礼大会”。1987年10月,学院更名为“北京针灸骨伤学院”。
1991年7月,经中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委批准,北京针灸骨伤学院成为中医骨伤科学、针灸学两个专业学士学位授予单位。1995年3月,国家教委召开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价工作会议,学院被列为全国接受评价的108所院校之一。
合并发展
2000年,原北京中医药大学与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合并组成新的北京中医药大学,新北京中医药大学为教育部直属高校。2006年9月,北京冶金医院划转至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成立。次年,教育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北京中医药大学,整合教育和卫生两大系统的资源,共同推进学校建设和发展。
2008年7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入选第二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学校。2011年,学校入选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同年,北京市加入共建北京中医药大学行列,学校良乡校区举行奠基典礼,学科建设、首都优势和硬件环境进一步凸显。
2015年4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入选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10月,学校良乡校区落成并举行揭牌仪式。同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5所高校共同成立的“创建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合作联盟”举行签约仪式,5所高校将联手建立中医药大数据库与中医健康事务协同创新中心。
2016年1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巴塞罗那分校落户西班牙,中医硕士学位首次进入欧盟主流医学教育体系。同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与大连市政府共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与瓦房店市政府共同签署学校大连校区项目合作协议。
2017年7月,北京中医药大学被列为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9月,其入选成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7年12月,厦门市中医院挂牌成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第八临床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厦门医院。同年,学校还被中国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先进集体”。
2018年,北京中医药大学成为教育部新一届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中西医结合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2018年6月,学校与房山区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北京中医药大学第六临床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正式揭牌。次年12月,北京卓越医学人才培养高校联盟成立,北京中医药大学为该联盟成员单位之一。
2020年7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入选第二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名单。9月,学校加入健康扶贫联盟。10月,北京中医药大学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认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11月,学校入选为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同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岐黄学院、国际针灸创新研究院先后揭牌成立。
2021年,北京中医药大学首次获批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同年9月,学校成立王琦书院,并被中国文化和旅游部认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医养生(中医传统导引法)保护单位。2022年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次年12月,全国中医药数字化教学联盟成立,北京中医药大学被推选为联盟副理事长单位。2024年10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老年大学揭牌。2024年11月,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唐志书与牛津大学Burdon Sanderson心脏科学中心名誉主任David Paterson教授在英国牛津大学签署北京中医药大学与牛津大学合作谅解备忘录,标志着两校交流与合作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6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下设中医学院、中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14个教学单位,共有16个本科招生专业。
学科建设
北京中医药大学是中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首批建立博士学位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截至2024年6月,学校共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有5个专业学位类别,囊括9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以及4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拥有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以及4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已开设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48个,2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8个,北京市高精尖学科2个;3个一级学科进入“双一流”建设行列,3门学科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在第五轮全国学科评估中,学校均有3门学科排名优良。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3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含直属附属医院)共有教职工6283人,专任教师1687人。学校拥有一支以中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优秀中青年教师组成的老中青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医大师8人,全国中医妇科名师1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岐黄学者”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3人,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6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3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共有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中医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教学基地,9个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16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8门北京市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8个北京市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此外,学校还开设有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2门,北京市精品课程11门;拥有教育部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北京市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
在2020年~2021年、2021年~2022年与2022年~2023年三个学年度期间,北京中医药大学师生年均出版实验教材约6部;年均完成教研项目约110项,其中省部级教研项目19项。而在2021年~2022年、2022年~2023年这两个学年里,北京中医药大学共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北京市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5项、二等奖25项。
合作交流
1991年,北京中医药大学在德国建立北京中医药大学魁茨汀中医医院,开创了中国大学在海外办中医特色医院的先例,成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典范。1996年,学校与英国密德萨斯大学合作设立了中国第一个在国外高校独立颁发医学学士学位项目。此外,其还率先在世界50强高校中开办中医学专业本科教育,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合作开设“中医学—生物学”双学士学位教育,与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医学院合作开设获欧盟认可的第一个中医学硕士学位项目,开设中国首个全英文授课西医生学习中医的博士学位项目、硕士学位项目以及首个全英文授课中医学士学位项目,创立集医疗、教育、科研与文化传播于一体的首个“海外中医中心”,并牵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医学大学联盟、推进国际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
截至2024年3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已先后与31个国家和地区的118所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相继建立了北京中医药大学澳大利亚中医中心、俄罗斯中医中心、美国中医中心等机构。
附属医院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3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已设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基地52个,包括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北京市新型研发中心、北京市哲学科学研究基地等科研平台。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2月,学校科研项目数量和经费达到历史新高,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5项,位居中医药院校之首。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第一起草单位编写的《灸用艾绒》《中医四诊操作规范 第3部分:问诊》已分别作为国家标准、推荐性国家标准,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此外,学校的“中医养生(中医传统导引法)”也获批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学术资源
截至2024年6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共分为和平街校区馆、良乡校区东院馆和良乡校区西院馆,馆内馆藏纸本图书144.87万余册,馆藏中外文电子书171.79万册,订购中外文数据库和文献管理软件60个;馆藏珍贵古籍包括民国等时期的木刻本、石印本、手钞本、影印本线装(含经折装)近4000种、4万册。此外,校图书馆还藏有任应秋教授捐赠古籍及图书,李茂如先生捐赠手稿及文献资料,知名教授捐赠图书,建院时期名老中医相关资料等。其自主开发建设“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古籍民国线装书数字资源平台”“本校学位论文数据库” ,收录了学校自1980年代起发表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为广大师生提供相应检索、阅览服务。
截至2024年3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主办有《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现代中医临床》《中医教育》和《中医科学杂志(英文)》4本高水平学术期刊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原名《北京中医学院学报》,创刊于1959年10月,是由中国教育部主管、北京中医药大学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刊物。其为中国6大检索系统10余种检索刊物的主要刊源,开设了“引航之声”“专家述评”“理论研究”“中药药理”等专栏,已被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图书馆)等重要检索系统、数据库收录。
《现代中医临床》
《现代中医临床》是中国教育部主管、北京中医药大学主办的中医药学术期刊,主要栏目有临床研究、临床观察、理论探讨等。其已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并被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收录。
《中医教育》
《中医教育》创办于1982年,是中国教育部主管、北京中医药大学主办的高级中医药教育科学研究刊物。该刊属于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自《中医教育》创刊以来,已拥有中医、中药、西医多学科审稿专家共100多位,发表的论文稿源涉及33个地区、100多个院校。
《中医科学杂志(英文)》
《中医科学杂志(英文)》(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是一本国际出版刊物,以中医学(TCM)的先进科学研究为办刊特色,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和清华大学出版社联合主办、中国教育部主管。其已被中国知网、VIP、万方、CA等数据库收录,并入选T2级中医药英文科技期刊分级目录。
校园文化
学校标识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标图案由蛇、手杖、杨柳枝和心形外框组成,“蛇与手杖”图案是国际通行的医药卫生标志,位于标志中央。标志的整体寓意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以德行和智慧培育英才,以仁爱之心包容四海,以中国医药造福人类。其中,蛇象征智慧;手杖变形为针形,象征东西方医学的交流与融合;杨柳枝象征生命和吉祥,也是天然药用植物的代表,并寓意中医药人才的茁壮成长。蛇与手杖、交叉的杨柳枝分别组合成英文字母“B”和“U”的形状,是校名中“Beijing”和“University”的缩写,突显学校的地域特征和高等医学教育的特色。心形外框顶部镂“BUCM”,是英文校名“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的缩写。
图案选用红、绿、蓝三种颜色,红色象征阳光,绿色象征生命,蓝色象征海洋和天空。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徽是印有由启功题写“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横式长方形证章。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旗设计为白底红字,中央印有启功题写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字样,左上方配以彩色校标,寓意学校传承圣洁医道、播撒济世丹心。
精神文化
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校训为“勤求博采、厚德济生”,这八字寓含了继承与发展相结合、中医与西医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理念。其中,“勤求博采”语出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原序》:“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现用以表示该校师生要做到勤奋研求,广博采搜,汇通中西,学贯古今。“勤求博采”四字集中讲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厚德济生”中的厚德语出《·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济生”四字合而表示师生要宽厚仁爱,品德高尚,以仁术普济苍生,全面服务社会。此四字主要讲品德修养、做人、做事。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庆日为每年的9月3日。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歌名为《承诺》,由戚建波作曲、车行作词。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风为“自信向善,和而不同”,分别出自《墨子·亲士》《礼记·大学》《论语·子路》,所表现出来的正是笃定与仁爱、包容与开放共享的情怀。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风为“崇德尚学,承古纳新”,分别出自《礼记·大学》《·系辞传》《师说》,彰显了北中医的师德与学养风范,也体现了北中医人所坚守的传承与创新品质。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风未“博学勤思,笃诚践行”,分别出自《礼记中庸》《论语·为政》《朱子语类》,是对北中医建校以来学生风貌的集中展示。其表达了北中医人以深厚的底蕴,严谨的治学态度,坚定的济世理想和躬身服务的奉献精神,为人类健康事业发展而孜孜以求的治学态度。
社团文化
截至2018年11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已设有学生会研究生会、青年传媒中心、社团联合会等9个直属学生组织。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社团分为艺术特长类、传统学术类、公益实践类、体育健身类、语言文学类、专业技能类五大类,社团的基本活动涵盖了舞蹈培训、影评竞赛、中医研讨会、辩论赛等。截至2024年2月,学校的注册社团总计59个。
共青团北京中医药大学委员会是在党委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群众组织,是学校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校团委内设宣传部、实践部、组织部、文体部、理论研究室,为全校团员青年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以“监督、管理、服务、引导”为准则,管理和引导全校在册学生社团的活动,以开展丰富课余生活,保证学校学生社团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防联盟由原北京中医药大学国旗护卫队、原北京中医药大学女子民兵连和原北京中医药大学军事爱好者协会合并而成,是一个以国防教育和爱国教育为宗旨的大型社团,隶属于共青团北京中医药大学委员会,同时接受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民武装部指导。
医武堂为北京中医药大学重点社团,旨在传承并发扬中医和传统武术,力求培养一批志在成为中医和传统武术脊梁的青年。其日常活动包括每日晨练、“中经大讲堂”以及“杏林讲武”,该社团每年还会举办与医武相关的讲座、举行征文大赛及太极拳比赛。
北京中医药大学岐黄志愿者协会是校级组织之一。截至2019年5月,该协会内正式注册23个志愿组织,其中包括岐黄爱心社、校红十字会学生分会等12个志愿者分会,以及推拿协会、手诊协会、耳针协会等11个志愿类团体。
校区情况
截至2024年10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共有3个校区,分别为良乡校区、和平街校区和望京校区总占地面积 1703 亩。
良乡校区
北京中医药大学良乡校区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大学城,周围有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商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三所高校。良乡校区于2013年破土动工,2015年首批新生入住,2017年教学主体搬迁,2018年行政主体搬迁,成为主校区。截至2024年10月,该校区占地面积约 1433 亩,自 2013年 9 月开工至今,开工总建筑面积 43.3 万平米。良乡校区作为学校建设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的主体校园,承载人才培养(早期)、科学研究(基础和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主体功能,成为引领世界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的示范校园,截至2021年11月,该校区完成 “十三五”建设项目累计总建筑面积114735平方米,已拥有形态学实验楼、医学实验楼、东院科研综合实验楼、西院公共教学楼和公共教学部等多个建筑。2024年入学的所有专业学生均在良乡校区学习。
和平街校区
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平街校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1号,始建于1956年。截至2017年12月,和平街校区占地面积达400余亩,有基础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人文学院、管理学院等院系,建有中医药博物馆和图书馆等设施。截至2021年11月,该校区先后完成了远志楼、学六楼、学七楼等建筑加固改造项目,累计共完成建筑面积36493平方米,为学生提供了更为良好的生活条件,校区功能与良乡校区互补。
截至2024年10月和平街校区占地面积约200亩,现有总建筑面积19.7万平米。承担人才培养(后期)、科学研究(临床)、中医药国际交流、中医药文化传播与体验功能,打造国家中医药博物馆的校园。
望京校区
北京中医药大学望京校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望京中环南路6号,毗邻四元西桥,与望京医院一墙之隔,校区往西走有中央美术学院,往东走可以到798艺术区,附近还有地铁13号、14号、15号线的站点可供出行选择。截至2018年6月,望京校区已设有中药楼、食堂、操场、篮球场等建筑设施,其中阶梯状的护理楼颇具设计感,公寓楼身兼宿舍和教学楼两用。
望京校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阜通东大街28 号,截至2024年10月望京校区占地面积约70亩,现有总建筑面积4.5 万平米。承担继续教育、远程教育、各类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功能,成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校园。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园环境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园内有不少特色景观与建筑,如岐黄殿、“五老上书”雕像、壶天湖、燕地湖等。
岐黄殿
岐黄殿坐落在北京中医药大学良乡校区,是学校最值得打卡的建筑之一,其设计理念期冀以建筑载道:“天圆地方,无为妙有,怀古思新。”此建筑巧取古风,同时使用了更适用于现代钢木桁架结构的建筑形式,契合了徐安龙原校长提出的中医药高等教育应“更加经典,更加现代”的时代使命。
“五老上书”雕像
“五老上书”雕像位于北京中医药大学良乡校区中医学院A、B座两楼门口,也是学校最值得打卡的建筑之一。“五老上书”雕像的建造是为了纪念秦伯未于道济陈慎吾等五位北中医的老先生。1962年,这五位老先生以《对修订中医学院教学计划的几点意见》上书,指出了当时中医药学生培养的几点问题,结合以前中医带徒的经验,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对中医药教育形成深厚的影响。
壶天湖
壶天湖坐落于北京中医药大学良乡校区东院正中,百草园、月季园旁。“壶天”,源自《后汉书》,意指仙境,也指中医。在壶天湖边,百草园里面种着鸡冠花薄荷厚朴等各类药材。月季园也借壶天水源而建,其内月季众多。
燕地湖
燕地湖坐落于北京中医药大学良乡校区西院正中,与“壶天”相互守望。之所以取名为“燕地”,是因为良乡校区伫立于燕蓟故地。燕地湖内栖息着黑白天鹅,湖旁边还有中央花园和紫藤长廊,风景优美。
中医药博物馆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位于学校和平街校区内,馆内大厅立有巨大的《燕山秋色图》国画中药标本展厅展示了药用植物标本中药饮片以及中药炮制步骤与手法,中国医药史展厅则放置了刻于汉代画像石上的扁鹊行医图、历代名医塑像等。此外,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还存放有仿宋针灸铜人、中医白铜外科用具、明朝出版的医药书籍等物品。
校友情况
截至2024年3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已为94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2万余名中医药专门人才,为人类健康事业发展和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所获荣誉
学校荣誉
排名信息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6 19:38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