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济桥
珠海市境内桥梁
《香山县志续篇》里记载:香山县南溪(今珠海市南溪村)康济桥是当年香山县三大桥梁之一。
康济桥历史
《道光-香山县志卷二》记载:“大坑桥在南大涌村外跨大坑水,驶石屡圮,道光五年修代以木。” 大意是:大坑桥是康济桥的前身,在道光五年(1825)前曾用石建成,但不久就跨塌,屡建屡塌,道光五年(1825)用木料重建。同治元年(1862年)又用石料重建。《香山县志续篇卷四—梁津》还有记载:“康济桥,俗称大坑桥,在恭常都南溪乡外,跨大坑水,长一十二丈,宽一丈,石厚五寸,两旁翼以石栏,齿以石柱,下开桥眼七以见水,颇具壮观。溯该桥末重建以前路基,乡人置木以度, 溪水发霉被飘流,蓍有利人之漶,该处为城澳与各乡往来之冲要,行人苦之。咸丰十一年 (1860年) 里村乡人郑潮(又称郑文东)……等倡募建筑,而南屏乡陈军守善周捐集万余元始克成,斯善举经似与咸丰末年落成,于同治元年(1862年)至今,宏伟巩固,蔚然为我邑之大桥梁烟。”
由上述记载可以想见,康济桥用花岗石条逼拱砌成,七个孔一字排开,每个孔都一样大小,故又称“七眼桥”,横跨大坑的下游,又称“大坑桥”,而南溪村民又简称它为大桥。桥的内外两侧分别刻有 “康济桥”和“万派朝宗”几个大字,十分夺目。康济桥后来更成为岐关公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岐关公路上仅有的一座宏伟的石拱桥。康济桥及其前身大坑桥,从道光五年(1825年)算起,已经有188年历史了,康济桥比岐关公路还要“年长”70多岁!
在70岁的珠海市民刘志明记忆中,当年在南溪村口附近,康济桥与康济亭互相辉映,景色优美。他回忆说,南溪康济桥在上个世纪60、70、80年代进行了前后三次改造。到第三次改造时,“为了改造岐关公路为105国道,对康济桥进行了两侧的扩建加宽,扩建后,‘康济桥’和‘万派朝宗’几个大字的石刻没有保留,原来的七孔重建改为四孔,原来的古朴宏伟的面貌不复存在。”事实上,康济桥没有坍塌,也没有完全消失。今天人们从上冲检查站出去,往南溪村方向,还要经过这康济桥,只不过没有标识牌告诉大家注意脚下的这座古桥罢了。
古桥故事
关于康济桥,在珠海市南溪村有个关于“大力士薛欢”,并流传已久的故事。
相传清代期间,香山县下恭都南大涌村(今珠海市前山镇南溪村)有一位大力士叫薛欢,他力大无比,而且食量也大得惊人,乡人都说他是薛仁贵的后裔。薛欢以种田为生,农闲时到澳门买些物品贩卖,或给人挑货赚点外块。当时村里重修康济桥,将原来的木质桥梁改建成用巨石砌成的拱形七孔大桥。用来建桥的巨石每块长一米,高半米,重约六百余斤。当桥梁建至高于地面六七米时,就要搭建棚架把巨石搬运到指定的高处。可巨石太重,人们无法抬着巨石往上登。正当工匠们一筹莫展的时候,路经这里的薛欢笑笑说:“运送巨石,我一人全包了!”大家一听,感到很惊讶,都用怀疑的目光看着他。只见薛欢一躬腰,就把巨石扛在肩上,很轻松地将大石搬运到指定的位置上。不多一时,放在工地的一堆大石被全部搬走了,工匠们见状,惊讶不已。
最新修订时间:2022-09-11 09:43
目录
概述
康济桥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