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
中国广东省辖地级市
珠海市(Zhuhai Cit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辖地级市,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江口西岸。截至2024年7月,珠海市陆地面积1725.07平方千米,领海基线以内海域面积9348平方千米,下辖香洲区斗门区金湾区3个行政区。截至2023年末,珠海市常住人口为249.41万人。珠海市人民政府驻地珠海市人民东路市政府大院。珠海市有粤、客家和闽等种方言,以粤方言为主。
名称由来
珠海市的名称由来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因为产珠之海,简称珠海;另一说是因为珠海地处珠江口进入南海之处以及其146个大小岛屿像珍珠撒在大海里,因而得名。在古代,当地居民把唐家与伶仃洋之间海域称为“珠海”。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早在新石器时代时期,珠海市境内已有原始部落人群在这里生活。在凤凰山脉周围和珠江口一些海岛的沙丘、山岗、台地上有众多人类活动。战国时期,为百越之地。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在岭南南海郡,属南海郡辖地。
初,为南越国辖地。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属番禺县辖地。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分南海郡之东为东官郡,属东官郡辖地。直至南北朝,于刘宋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又改东官郡为东莞郡,属东莞郡辖地。
隋唐至宋元时期
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属宝安县辖地。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宝安县更名东莞县,属东莞县辖地,并开始设置香山镇(今珠海市山场)。唐代之后,经五代宋代,香山镇仍属东莞县。
北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设立香山寨,仍属东莞县。至南宋绍兴二十二年(公元1152年),将原属东莞县的香山寨划出,并把南海、新会、番禺、东莞4县的部分海滨之地,置香山县,隶属广州府。宋末元初,珠海海域发生一场中国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战——崖山海战,从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正月十三到二月初六历时23天。至正十九年(公元1282年),香山县隶属广州路。
明清时期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香山县隶属广州府。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明政府在广州设置市舶司,与外国进行贡舶贸易,划定香山南部的浪白澳(今珠海市南水镇)为外国商船停泊和贸易的港口。
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香山县仍隶属广州府。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设澳门海防军民同知署于前山寨,专理澳夷事务,兼管督捕海防。香山县丞署移驻澳门望厦村,受澳门海防同知管辖。
中华民国时期
1912年,香山县直属省辖。1913年至1920年,隶属粤海道。1921年以后,隶属中区绥靖公署所辖,1925年4月15日,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香山县改名为中山县,属广州行政区管辖。同年4月26日“香洲兵变”。驻石岐粤军团长古鼎华、香洲土豪恶霸张学龄、前山土豪陈柏梅以及新编团司号手莫应一伙,趁叶剑英率部分官兵东征之际,杀害“新兵团”27名官兵。叶剑英闻讯赶回香洲,追捕镇压叛军,把被害官兵葬于狮山,并筹建陵墓。1930年5月至10月,中山县政府设置唐家。1936年属省府直接督察区所辖。1940年3月6日,侵华日军在关闸、香洲、唐家沿海登陆,珠海市全境沦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1年1月,广东省人民政府从中山县划出鸡头角、涌口门、淇澳岛、万山群岛、横琴岛,从宝安县划出内伶仃岛、固戊、蛇口、盐田、外伶仃岛、佳蓬列岛,从东莞县划出万顷沙、五涌、一涌、龙穴岛,建成广东省人民政府海岛管理局珠江分区,后更名为珠江专区海岛管理处。珠江专区海岛管理处在唐家驻有渔工组领导渔工队,在中山县沿海和海岛开展渔区作业(配合驻军)。1952年隶属粤中行政区。1952年12月31日,建立渔民县,宝安、东莞、中山3县所属海岛为渔民县的行政区域,由粤中行政区领导。1953年4月7日,经政务院批准,成立珠海县。其地域范围是在中山县渔民区所辖地域的基础上,再从中山县划出前山、吉大、南屏、北山、关闸等地组成。县府设在唐家,隶属粤中行署。1955年7月,珠海县委把原来的一、二、三、四区更名为唐家区、前山区、三灶区和万顷沙区。同年12月全县划为边防区,设立上涌、下栅边防检査站和发放边防居民证。1956年8月17日中共珠海县委成立海岛工作委员会。1959年3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珠海县。珠海并入中山县,原珠海县的行政区域全部划归中山县。
1961年4月17日,复珠海县建制。县城设在香洲。同年10月4日中共广东省委政法委员会同意珠海县全境划为边防区。1968年3月29日,全县区域调整为14个公社(镇、场)。
1979年3月5日,国务院同意珠海县改为珠海市,以珠海县的行政区域为珠海市的行政区域。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国务院提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正式宜布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珠海经济特区的面积为6.81平方千米。1981年8月6日,九洲港建港工程正式动工。1984年6月16日,珠海市设立香洲区,为县级行政区。1989年4月5日,珠海经济特区面积调整为121平方千米。
1990年1月1日平沙、红旗两个管理区正式挂牌办公。两区具有县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1996年11月12日,国务院批准设立珠海保税区。保税区设在洪湾工业区内,面积3平方千米。1993年,珠海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珠海港管理区。1999年,撤销珠海港管理区,成立珠海临港工业区管理委员会。
2001年,珠海市金湾区设立。同年4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斗门县,设立珠海市斗门区金湾区。2006年,珠海临港工业区更名为“珠海高栏港经济区”。2009年5月24日,横琴岛纳入珠海经济特区范围,对口岸设置和通关制度实行分线管理。2010年8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将珠海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珠海全市,特区扩容从2010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2015年9月,国务院批复同意珠海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珠海市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江出海口西岸,濒临南海,东与中国香港水路相距36海里,南与中国澳门陆地相连,港珠澳大桥竣工后,珠海成为中国内地唯一与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同时陆路相连的城市。珠海地处北纬21°48'~22°27'、东经113°03'~114°19'之间,西邻江门市新会区台山市,北与中山市接壤,距广州市区140千米,是中国重要的口岸城市,设有拱北横琴、青茂、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珠澳跨境工业区5个陆运口岸,九洲港、湾仔港轮渡客运、珠海港、斗门港、万山港5个水运口岸,共10个国家一类口岸,是仅次于深圳的中国第二大口岸城市。珠海市陆地面积1725平方千米,领海基线以内海域面积9348平方千米。
气候
珠海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其气候特点为冬夏季风交替明显,终年气温较高,偶有阵寒,但冬无严寒,夏不酷热,年日温差较小。
珠海市1979~2000年年平均气温22.5℃,气候湿润,年平均相对湿度80%。春季,是全年天气多变的季节。季内以偏东风为主,风向多变,气温变幅大,最高气温32.5℃,最低气温2.9℃。夏季,7月至9月,是一年中相对酷热期,高空常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多晴朗天气,温度高、日照多、蒸发大。历年中,7月的月平均温度28.6℃,最高温度38.5℃。冬季历年1月是最冷月份,月平均气温14.5℃,极端最低气温2.5℃。珠海市常受南亚热带季候风侵袭,多雷雨。4月至9月盛行东南季风,为雨季,10月至次年3月盛行东北季风,为旱季。
珠海市1962~2010年的平均降水量为2039.5mm,年降水量最多2894.6mm,出现于2008年,最少1312.6mm,出现于1991年。珠海市春季历年平均降水量为558.7mm,占全年降水量的27.4%,夏季是珠海市全年降水量最多的季节,平均降水量为1017.3mm,占全年降水量的49.9%。秋季平均降水量354.8mm,占全年降水量的17.4%。冬季平均降水量108.0mm,占全年降水量不足10%。
地质
珠海市露出地层较简单,除广泛发育第四系外,在东北部和中西部零星出露有古生代的寒武系、泥盆系和中生代的侏罗系,面积共759.09平方千米,占全市陆地面积的57.95%。在构造体系上,大陆部分属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中次级紫金一博罗断裂带和莲花山断裂带的西南段,并被北西向的西江断裂分割成梯形断块,岛屿部分属北东向的万山隆起带。东南和西北两侧,分别与珠江口大型新生代沉积盆地和陆地上的珠江三角洲盆地相邻。
地形地貌
珠海市地区被北东、北西向断裂切割成断块式隆升与沉降的地貌单元,形成了断块隆升山地与沉降平原。珠海市岛屿众多,海域广阔,共有大小岛屿146个,分布于珠江口外。海岸地貌类型多样、海岸线长,全市大陆海岸线长达166.32千米。平原海岸堆积作用强烈,发育有广阔的冲积海积平原。沿岸泥滩向外推移较快,如磨刀门。山地港湾海岸的湾口有岬角,湾内有沙堤和泻湖平原。地面坡度和缓除岛屿的地面坡度较陡外,大陆地面坡度较和缓。山丘台地主要由花岗岩组成,全市地貌类型以花岗岩丘陵为主,高程多为100~300米,最高为二洲岛的凤凰山(473米)。
水文
珠海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河网区西南隅,面朝南海,背靠珠江三角洲,为珠江流域重要出海口所在地。珠海市河流主要为西江的出海水道:磨刀门水道、鸡啼门水道、虎跳跳门水道和前山水道。在丘陵山地和岛屿上,尚有一些山溪河流:斗门河溪、大赤坎河、飞沙河、南溪河、鸡山河及神前河。其中,西江是珠江的主干,源出云南省曲靖市马雄山,流经贵州、广西,到广东珠海磨刀门入南海,其(马口站)多年平均径流量2380亿立方米,占珠江径流总量的77.1%;年内径流相当集中,汛期(4~9月)的径流量占全年径流总量的77.7%。
土壤
珠海市土壤可分为三大类:水稻土、自然土壤(包括赤红壤、滨海沙土和滩涂)、旱地土壤(包括旱坡地、堆叠土、菜园土和滨海砂地)。其中水稻土是珠海市最主要的农耕地,面积846238亩。赤红壤是珠海市南亚热带的代表性土壤,广泛分布于丘陵台地和海岛地区,1989年总面积597669亩(其中香洲大陆片230195亩,海岛片367474亩)。
自然灾害
珠海市的灾害天气频繁,主要常见台风、暴雨、冷空气、强风和寒露风等。干旱、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造成的灾害偶或有之。台风是危害最大的灾害性天气。珠海市濒临南海,除1-4月外,其他月份均可能受西太平洋和率海台风的影响。影响全市的台风,不仅次数多,季节长,且强度较大。珠海市的暴雨灾害多与台风相伴,部分靠海地区,如金鼎、三灶等地,当遇着海潮上涨时,雨水被淘潮顶托,无法排出,极易内涝成灾。受季风气候影响,珠海市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干湿季节差异大,局部的干早时有发生。早季有经常性干早,雨季有间歇性干早。其中以春早和秋旱对农业危害较大。
2022年6月5日起至7月7日,西、北江流域出现4次持续性的强降雨过程。西江出现4次编号洪水;北江出现3次编号洪水。西、北江干流沿线多个站点出现超警水位。受其影响,珠海市主要江河发生了2次较大的洪水过程。第一场洪水:6月12~18日,受西江3号洪水、北江1号洪水和天文大潮叠加影响,珠海市主要江河发生较大的洪水过程,历时约6天。上游主要控制站马口、三水两站均出现超二十年一遇洪峰流量,珠海市磨刀门水道、鸡啼门水道、黄杨河均出现超蓝色警戒的最高洪潮水位,其中磨刀门水道最高超蓝色警戒0.31米。第二场洪水:6月18~30 日,受西江4号洪水、北江2号洪水(超百年一遇)影响,珠海市主要江河发生第2次洪水过程,历时约10天。上游主要控制站马口、三水两站均出现超二十年一遇的洪峰流量,珠海市磨刀门水道出现接近蓝色警戒的最高洪潮水位。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地表水
截至2022年,珠海市地表水资源量(天然径流量)为17.51亿立方米,入境水量413亿立方米,入海水量1427亿立方米,过境水资源量丰富。地表水供水方式主要有三种:提水46719万立方米、引水5882万立方米,蓄水5175万立方米。
地下水
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截至2022年,珠海市地下水资源量为2.10亿立方米,环比增加9.9%,比常年偏多1.9%。
水利
截至2022年,珠海市有中、小型水库59座,其中中型水库4座,小(一)型水库21座,小(二)型水库34座,总库容15500万立方米。
矿产资源
珠海市历史上已发现矿种25种,矿产地158处,已查明资源储量4种,矿产地15处,主要矿产有建筑用花岗岩、建筑用砂岩、海砂、矿泉水和地热等。
石料
珠海市蕴藏的石料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其具有坚硬、耐酸、耐碱的物理、化学性能,可用作建筑饰面材料、设备的防蚀材料和建筑石料。石料资源广泛分布于低山丘陵区和低丘台地区,其中可分为北部的凤凰山区,中部的板樟山区、南部的牛筋头山区,西部的黄杨山区和海岛区。各区的石料蕴藏量丰富,据初步估算,全市主要地区石料蕴藏量达230亿立方米,力学性能良好,表土覆盖较薄,开采条件较好,产地运输方便,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砂料
在珠海滨海平原地区有多处石英砂矿床。其中金鼎的玻璃砂矿床,赋存于第四系全新统(Q)的万顷沙组(Q)中,属滨海拦湾砂堤型矿床,矿层分三层,矿体主要由石英砂组成,原矿品位二氧化硅占96%以上,矿砂总储量为2769万吨。精矿可作为生产特种技术玻璃和平板玻璃的硅质原料。斗门县的斗门、坭湾、五山、白蕉等地有小型的石英砂矿床,总储量386万吨,具有一定的开采价值。
粘土及高岭土
珠海有多种类型的粘土矿或高岭土矿。按成因可分为4种类型:风化岩脉型高岭土矿、花岗岩风化壳型高岭土矿、冲积一泻湖堆积型粘土矿和山麓冲积型粘土矿。冲积一泻湖堆积型粘土矿以位于山场-南村一红山地段的红山粘土矿较典型,其粘土质量较好,含氧化铝20.29~30.40%、二氧化硅53.78~59.11%,远景储量约1500万吨,覆盖薄,易露天开采,交通方便。柠溪、南水、横琴岛的深井、二井、金鼎的河头埔,留狮山等地的风化岩脉型高岭土矿具有一定的工业开采价值;下栅六组、会同、永丰、官塘,前山的东坑,斗门的岐沥、马山、大托等地的山麓冲积型粘土矿可供小规模开采。
其他矿产
铁:全市铁矿床(点)共8个,除南山属小型矿床外,其余均为矿点。南山磁铁矿就床品位偏低,铁平均品位30~35%,储量14.9万吨,工业意义不大。
钨、锡、铋、铜、铅、锌等有色金属矿床(点)共16处,但规模小,仅砂锡矿1处属小型矿床。斗门石坑尾砂锡矿矿层赋存于第四系沉积层底部,在河流上游品位较高,矿层较厚,锡石颗粒较大,属小型矿床,具有一定工业价值,可供地方开采。
铌、铯、铍等稀有金属矿点共4个。高栏岛南径湾铌铁矿的能铁品位50~100克/立方米,锡石品位30~350克/立方米,可供地方开采。担杆区的北尖岛产含天河石、钾长石、白云母巨大晶体的伟晶岩脉,其中天河石、钾长石含绝,在建国前后曾开采。柠溪见伟晶岩型绿柱石矿化点。
钾长石、硅石、含钾岩石、黄铁矿等非金属矿点共8个。钾长石矿点有5个,矿体为含钾长石,石英巨大晶体伟晶岩脉,脉内含钾长石60~80%,其化学成分氧化钾12.46~13.42%,二氧化硅18.70~20.63%,氧化铝18.70~20.63%,氧化铁0.17~0.09%,在斗门的象山,黄杨山和沥岐3个矿点已有小规模开采。
泥炭土矿点有11个,均分布于斗门县内,含油率10~11%,腐植酸9.6~27.73%,可作燃料及肥料利用,但规模小,仅可供地方开采。
斗门上横乡的三隆有浅层天然气产出,含气层分布广,但气储量有限,气量、气压小,且不稳定,可供民用开采。
土地资源
根据珠海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显示,珠海市共有湿地面积9018公顷;耕地面积6637公顷;园地面积9088公顷;林地面积45514公顷;草地面积5621公顷;城镇村及空旷用地面积39455公顷;交通运输用地面积6772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48730公顷。
海洋资源
滩涂资源
珠海市滩涂面积2.03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12.69%,其中超高滩351公顷,高滩336公顷,中滩1607公顷,低滩1260公顷,浅滩16753.76公顷。按滩涂底质分为泥滩(占88.15%)和砂石滩(11.85%)。在17901.32公顷泥滩中,生有咸水草的(草滩)205公顷,有红树林的(林滩)379公顷,曾养牡蛎的(老牡蛎滩)727公顷,没有草木生长的(光滩)16588.2亩。
水产资源
在珠海市的海城中,水产资源丰富。鱼类品种繁多,具有捕捞价值的鱼类近200种,在海洋捕捞中常见的主要经济鱼类70多种。有灰星鲨(沉水鲨)、中华青鳞(青鳞)、金色小沙丁(横泽)、鲥鱼(三黎)、斑(黄鱼)、鳓鱼(曹白)、黄鲫(黄雀)、七丝鲚(马齐)、马条蛇鲻(九棍、沙丁)、海鲶(赤鱼)、海鰻(山蟮)、四指鲅(马鲅)、短尾大眼鲖(大眼鸡、目连)、兰园(池鱼)、乌鲳(黑鲳)、头梅童鱼(黄皮、狮头)、大黄鱼(黄花)、饞鱼(敏鱼)、印度百姑鱼(或鱼)、金钱鱼(红三)、断斑石鲈(头鲈)、鱼(石或)、黄带鲱鲤(红线)、带鱼(牙带)、康氏马鲛(马鲛)、中国鲳(白鲳)、刺鲳(南鲳)、印度双鳍鲳(又尾鲳)、扁舵鲣(杜仲)、狼段虎鱼(躬鱼)、黄鳍马面(羊鱼)、中华乌塘鲜(乌鱼)、舌(龙利)、红眼鲈(盲)、鳐(甫鱼)、公鱼仔、海河等。
海岛资源
珠海市海区面积为6135千米,分布有群岛2个、列岛8个,大小岛屿共146个,岛屿岸线总长543.01千米,面积为236.93平方千米。海岛数量居全省各县、市第一位。东起担杆岛,西至忙仔岛,南起平洲岛,北至淇澳岛。海岛上有被称为“海上森林”的红树林,岛上有杜鹃、棕竹、龙船花、猕猴桃等50多种野生观赏植物。各岛鸟类102种,为华南地区511种的五分之一。其中外伶仃岛、二洲岛、大忙岛和担杆岛为广东省临濒动物保护区。
生物资源
植物
珠海市植被主要组成种类有556种,分别隶属于145科385属。其中以热带性属种较多,常见的大戟科、桑科、棕榈科、桃金娘科、茜草科、梧桐科、豆科、五加科、杜英科、野牡丹科、茶科、芸香科、五桠果科等。截至2021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珠海市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共30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1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29种,大多数分布在沟谷、次生林及海岛次生林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水松为栽培种,主要分布在斗门区。国家Ⅱ级保护植物29种,其中,长柄石杉、飞瀑草分布于山地草丛石头上或沟谷旁潮湿处;金毛狗、黑桫椤、大叶黑桫椤、苏铁蕨主要分布于林下、山地沟谷,其中金毛狗较常见,分布较广;金线兰、福建观音座莲分布于林中阴湿处;罗汉松主要分布于外伶仃岛、高栏岛、担杆岛、二洲岛和直湾岛等海岛山地灌丛;百日青主要分布在外伶仃岛、高栏岛等;土沉香、广东蔷薇、格木、金柑、绣球茜、巴戟天、木荚红豆、茸荚红豆、凹叶红豆、软荚红豆、红椿、苦梓等均零星分布于次生林、山地灌丛、沟谷地段,以凹叶红豆、广东蔷薇较为常见;茶天然分布于海岛次生林、灌丛中,龙舌草分布于沼泽、农田沟渠;建兰、墨兰偶见于山地疏林、灌丛中,剑叶石斛主要附生于次生林树干上,中华结缕草于农田、路旁荒地偶见。
动物
珠海市共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26目102科423种,占全国脊椎动物(2527种)总数的16.74%,占广东省(826种)的51.21%。其中两栖纲1目7科25种,爬行纲2目14科60种,哺乳纲6目16科36种,鸟纲17目66科302种。参考2021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珠海市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共15目35科75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物种9种,即小灵猫、大灵猫、黄嘴白鹭、黑鹳、黑脸琵鹭、白腹海雕、白鹤、黑嘴鸥、黄胸鹀;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物种66种,即虎纹蛙、黑疣大壁虎、蟒、眼镜王蛇、三索锦蛇、猕猴、水獭、豹猫、白斑军舰鸟、红脚鲣鸟、岩鹭、白琵鹭、小天鹅、白额雁等。
自然保护区
截至2021年,珠海市有自然保护区9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1个,市级4个,区级3个。其中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白海豚在国内的主要分布区域。
1999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文批复建立珠江口中华白海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对珠江口海域的中华白海豚实施保护。2003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珠江口中华白海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升级为国家级。截至2024年3月,其保护区460平方千米保护范围绝大部分位于珠海,管护基地就设在珠海淇澳岛。该保护区是中国最大的中华白海豚栖息地。保护区内中华白海豚种群世代比较完整,拥有婴年期、幼年期、少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5个世代,超过2000头。
广东珠海市淇澳—担杆岛保护区于2017年被列为广东省重要湿地,2023年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列入首批789处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截至2024年1月,广东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在回收红外相机时,发现监测到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欧亚水獭的活动影像。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6月,珠海市下辖3个行政区(香洲区、斗门区、金湾区)。其市政府驻地在珠海市人民东路市政府大院。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末,珠海市常住人口247.7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24.83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90.76%,比上年末提高0.01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2.31万人,出生率9.34‰;死亡人口0.81万人,死亡率3.27‰;自然增长人口1.50万人,自然增长率6.08‰。
截至2023年末,珠海市(含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常住人口增至249.4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75‰。其中,城镇人口为226.65万人,农村人口为22.76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90.87%。
民族
截至2021年底,珠海市有少数民族54个,少数民族人口18.7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78万人、暂住人口14.97万人。人口较多的有壮族、土家族、瑶族、苗族、满族等。在市实验中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附属中学、市第四中学等学校设有内地民族班28个,有来自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学生1000余人。有民族团体1个:珠海市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
方言
珠海市有粤、客家和闽等种方言,以粤方言为主。1953年后,随着非粤籍人员的流入,珠海地区出现北方方音。80年代后,非粤音人口大批流入,但珠海方言仍以粤方言为主,其他方言为辅。90年代珠海市人口分布在沿海地带和岛屿上,其粤方言分布在香洲区、横琴区、万山区、平沙区、红旗区、三灶区和斗门县的大部份乡镇,根据其内部差异,又分为西北部地区粤音、南北部地区粤音和水上话音三大类。客家方音分布香洲区、三灶区和斗门县的部份乡镇,平沙区、红旗区和横琴区的少部份人也操客家话。闽方音主要分布在淇澳区、平沙区、香洲区和三灶区有少部份人操闽方音。
宗教
截至2021年底,珠海市有登记开放的案数活动场所11处,其中佛教2处、伊斯兰教1处、天主教1处、基督教7处,信教群众5.26万人。有宗数团体5个:珠海市佛教协会、珠海市道教协会、珠海市伊斯兰教协会、珠海市天主教爱国会、珠海市基督教“两会”(珠海市基督教三自爱国会和珠海市基督教协会)。该市的佛教的宗教活动场所为金台寺和普陀寺,基督教的主要有斗门福音堂、南屏福音堂等。
经济
综述
珠海市的第一产业以粮食种植业和特色海洋养殖业为主导,第二产业有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健康四大主导产业,以及智能家电、装备制造、精细化工三大优势产业。第三产业主要以旅游业为发展重点,发展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农业等新业态。
2022年,珠海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45.45亿元,比上年增长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52亿元,比上年增长7.2%,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4.47%;第二产业增加值1808.08亿元,增长7.1%,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128.56%;第三产业增加值2176.86亿元,下降1.4%,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33.03%。三次产业的比例为1.5∶44.7∶53.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6.37万元,比上年增长1.8%。分区域看,香洲、金湾和斗门三个行政区分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82.23亿元、861.96亿元和501.2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3.5%和4.5%。
2023年,珠海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33.22亿元,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2.4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9.71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1872.11亿元,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2291.39亿元,增长3.0%。
第一产业
珠海市的第一产业以传统种植业和特色海洋养殖业为主导。该市的主要经济粮食作物为水稻。2023年的粮食播种面积比2021年增长7.95%。除了粮食面积大幅增加,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珠海市的斗门区是珠海粮食种植大区。截至202年3月,斗门区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7.05万亩,已打造出系列自有品牌,如乡意浓、不辞园田、斗门一号等。
2023年,全球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在珠海市投入试运行,被业界称为全球首艘游弋式水体自然交换型养殖工船“九洲一号”正式开工建设。同年10月,珠海海发蓝色种业产业园在金湾区南水镇开工建设。除了海鲈鱼,该产业园还将进行金鮸鱼、南海大黄鱼等海鱼的种苗繁育。同时,针对白蕉海鲈、金鲳鱼特色养殖品种,珠海正探索在“岛上”建立海水鱼类保种配套基础设施。
2023年,珠海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6.44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渔业产值97.46亿元,增长7.3%;牧业产值4.09亿元,增长17.8%。渔业生产对农林牧渔业稳定增长起到支撑性作用,海洋、内陆捕捞生产稳定,水产养殖稳产增收,水产品总产量增长8.2%。现代海洋牧场加快建设,新增牡蛎养殖面积2.7万亩,新增30口深水网箱,新增12万立方水体养殖面积。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实施生猪保险补贴政策初见成效,全年生猪存栏量7.43万头,增长11.3%;生猪出栏量12.16万头,增长19.7%。
第二产业
珠海市的第二产业以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为主导产业,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已基本形成以医药制造业为主体、医疗器械为支撑、中医药为特色、精准营养和化妆品为补充的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体系。健帆生物入选2021年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汤臣倍健入选“2021民营企业发明专利500家”榜单,联邦制药等10家企业获广东省制造业500强,亿胜生物等20家企业成为省级、市级专精特新企业。截至2021年,亿邦制药生产的克林霉素连续多年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丽珠医药的头孢地嗪、头孢呋辛与金鸿药业头孢克肟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宝莱特旗下血液透析粉/液产品实现了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截至2023年10月底,科恒浩能新能源设备项目实现竣工验收。同年11月,鸿钧新型质结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基地实现初步交付,该标准化厂房建成交付仅用198天,该项目让珠海市在光伏新能源产业发展进一步发展。此外,2023年,珠海高新区聚焦“3+3+1”主导产业开展强链、补链精准招商,成功落地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先阳新能源总部基地、长园智能装备(广东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全年新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149个。
2023年,珠海市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6168.09亿元,突破6000亿元,同比增长5.7%。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565.56亿元,增长5.8%。全市“4+3”产业实现增加值1194.09亿元,增长7.4%,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6.3%。其中,集成电路、新能源、智能家电、高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业分别增长27.9%、27.8%、17.9%、4.8%、2.4%,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业分别下降7.5%、8.1%。全市先进制造业增加值917.79亿元,增长5.7%,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8.6%。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1102.86亿元,增长5.5%,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0.4%。
第三产业
珠海市的第三产业主要以旅游业为发展重点,发展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农业等新业态,推动“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乡村变景区、劳作变体验”。截至2021年11月,斗门虾山村文化旅游服务中心建设入选广东省“两中心融合”最佳实践案例名单。天天惦记、沙湾小院、益田停云等6家民宿被授予“广东省乡村民宿示范点”,斗门区莲洲镇被授予“广东省乡村民宿示范镇”。鹤州新区出台了《海岛民宿旅游发展规划(2019-2035年)》,并依托依山面海优势,积极发展海岛特色民宿经济。2022年,珠海市接待入境旅游人数22.6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14.06亿元。2023年,珠海口岸出入境1.64亿人次,同比上涨69.2%,日均超44万人次;拱北口岸出入境超1亿人次,珠海机场旅客吞吐量1145.7万人次,同比增长186%。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单日通关车辆首次突破1.7万辆次,单日出入境客流量突破11.5万人次。
2023年,珠海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291.39亿元,增长3.0%。其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636.85亿元,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提升至71.4%。铁路、公路、水上和航空运输总周转量分别增长64.9%、15.9%、41.5%和100.8%。12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2182.88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住户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3%。贷款余额11090.38亿元,同比增长7.5%,其中,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贷款余额分别增长29.7%、21.4%、16.2%。
经济功能区
截至2022年,珠海市有9个园区,包括国家级园区3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3个(斗门富山工业园、金湾联港工业区、斗门智能制造产业园)、以及纳入珠海高新区范围管理的三灶科技工业园、新青科技工业园和南屏科技工业园。园区已建成了3个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金湾区航空产业园、三灶镇生物医药产业园、高栏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基地)。
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珠海市西南部,是依托华南沿海主枢纽港—高栏港而设立的经济功能区,实际管辖面积296.3平方米千米。2012年3月被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为“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珠江口西岸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栏港经济区拥有珠江口西岸唯一深水港资源,可建万吨至30万吨级泊位150多个,可形成年吞吐能力2亿吨以上。已形成了以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清洁能源和港口物流为主导的临港产业格局。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珠海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总面积139平方千米,主园区已形成以名牌大学为依托,以软件研发企业为主体,集“产学研政孵投”于一体的高科技产业走廊,初步形成了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医疗器械、智能电网以及文化创意、高端制造“4+2”现代产业格局。先后被评定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广东省软件集群升级示范区,荣获“广东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称号。
三灶科技工业园(含航空产业园)
三灶科技工业园由金湾区政府对园区进行直接管理园区规划面积99平方千米,已先后获批成为“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航空产业)”“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航空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国家通用航空固定运营基地发展示范区”“广东省火炬计划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及“省市共建先进制造业基地”。其中:三灶科技工业园包括主园区、琴石工业区、东扩片区、西拓片区,已经开发完毕。主导产业包括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及电子电器等“3+1”主导产业。
富山工业园
省级经开区将原富山工业园、虫雷蛛港区、龙山工业区合并为富山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152.53平方千米,建设用地规模达45.66平方千米。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10家,高新技术企业74家,世界500强投资企业10家,初步形成以方正科技、越亚半导体、杰赛科技为引领的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以凌达压缩机、格力大金为龙头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以东方重工、格莱利摩擦、康恒环保为代表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三大产业集群。
联港工业区
联港工业区是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为9.23平方千米,已经形成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和电子电器三大特色主导产业。入园代表企业有丽珠医药集团、龙丰精密铜管、金品电器、迈科智能科技、爱普科斯等。
社会
教育事业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珠海市受教育程度人口共有223.42万人,占总人口的91.58%。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1.46年,文盲率为1.03%。
截至2023年9月,珠海市共有各级各类普通学校(包括幼儿园)710所,比上年增加22所,招生16.22万人,增长6.4%;在校生61.45万人,增长2.2%;毕业生15.86万人,增长9.1%。小学、初中、普通高中的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99.87%、100%、99.79%。2023年各级财政安排12年免费义务教育补贴资金4.30亿元,惠及全市220间学校的28.19万名学生。全市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招生2.98万人,下降14.4%;在校生13.12万人,下降5.3%;毕业生4.20万人,增长4.2%。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招生1.18万人,下降3.1%;在校生3.69万人,增长1.2%;毕业生1.05万人,增长8.2%。普通中学(含初中和高中)招生4.76万人,增长9.5%;在校生13.05万人,增长7.3%;毕业生3.80万人,增长8.3%。小学招生4.46万人,增长26.0%;在校生21.94万人,增长7.8%;毕业生3.09万人,增长8.0%。特殊教育学校招生224人,在校生890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9.55万人,下降4.6%。全市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8.63%,高中毕业生升学率88.38%。2023年,珠海市普通高考考生总数为12675人,实考人数为12296人。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珠海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161个。其中,医院46个、妇幼保健机构2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1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6个、卫生监督机构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17个、卫生院12个、村卫生室140个,医疗卫生机构总数比上年增加69个。全市实有床位13446张,比上年末增长8.2%。其中,医院12190张、妇幼保健院872张、卫生院324张。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在岗职工29437人,增长3.4%。其中,执业(助理)医师共9490人、注册护士11552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2023人、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946人。全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报告17种,发病36981例,发病率1493.02/10万,死亡46例,死亡率1.86/10万。
科技事业
2023年,珠海市有专利授权量共24551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7892件。全年共有3093家企业获得专利授权23147件。其中,1153家企业获得发明专利授权7626件。《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申请量564件,增长4.1%。截至2023年底,珠海市有效专利量149321件,增长12.9%,有效发明专利量36589件,增长22.8%,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有效量27735件,占全市有效发明专利量的75.80%。全市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47.70件。全年技术合同受理675项,成交金额86.27亿元,其中,技术交易额63.89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总数2657家。全市现有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7家,省级以上孵化器17家;拥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省级358家。拥有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已建立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0家、省级117家、市级434家,广东省工程研究中心2家。现有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家,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4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2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22家,拥有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3个。2023年累计建成5G基站13075座。全市共有建成的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3个,省级授权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6个;获得省级资质认定计量认证的检验检测机构128家。获得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三大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分别为3828、2095和1600家,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企业142家,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5件。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珠海市共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7个,区级及以上公共文化馆4个,公共图书馆4个,博物馆11个(国有4个,非国有7个),美术馆4个(国有1个,非国有3个),镇街文化站25个。年末全市共有正常营业电影院43家,电视台2个,电台2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100%。年末有线广播电视用户41.41万户,比上年末减少4.8%;4K用户数23.58万户,增长12.8%。全年生产电视剧1部。全年出版报纸2148.15万份,各类期刊3.3万册,公共图书馆纸质图书藏书量283.60万册,群众文艺作品创作获省级奖28个。全市共有综合档案馆4个。建成农家书屋121个,每万人公共文化设施面积1398.81平方米。
体育事业
2023年,珠海输送运动员参加全国以上赛事取得优异成绩,成年运动员共获得亚洲冠军1个,亚军2个,季军1个;全国冠军3个,亚军3个,季军4个。珠海籍青少年运动员共获得亚洲冠军1个,全国冠军9个,亚军3个,季军4个,2所体校均获评“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珠海市共派出运动员797人参加广东省第十六届运动会竞技体育组30个大项,共获得16.25块金牌、19块银牌、20.50块铜牌,团体总分2102.40分,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群众体育组优秀组织奖,金牌总数较上届省运会翻了三倍。珠海市市参加2023年青少年锦标赛获得金牌39块、银牌38块、铜牌59块。全年共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98人次,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407人次。
2022年6月24日,2022中国帆船城市超级联赛在衢江举行了启航仪式,珠海帆船代表队首次参赛。
珠海市体育中心
珠海市体育中心建于1998年,总占地面积70万平方米,按照国际标准规划设计建造。能举办单项大型重大的体育比赛,还可作大型文化娱乐活动场所。珠海市体育中心包括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及射击馆、训练馆和网球中心等场馆。举办过2020年珠海市民健身运动会等比赛。
2024年4月8日,珠海市体育中心全民健身公共设施建设工程(一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市发展改革局批复。珠海市体育中心将于6月份开工改造。体育场、游泳馆、训练馆将进行多项改造提升,项目主要包括对珠海体育中心内体育场、游泳馆、训练馆等场馆的屋面附属钢结构与钢网架改造、消防安全改造、混凝土结构加固及各服务功能提升等内容。
社会保障
2023年,珠海市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5464人,17324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163人。年末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员17631人。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含离退休)157.86万人,比上年末增长2.8%。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1.24万人(含领取养老金人员),减少17.3%。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40.28万人,减少4.0%,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63.82万人,减少6.9%;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76.47万人,增长2.8%。参加生育保险126.42万人,减少4.3%。参加工伤保险130.68万人,增长1.2%。参加失业保险123.09万人,增长0.9%。
截至2023年底,珠海市共有在册低保对象5594人(其中,农村低保2635人,城镇低保2959人),特困人员913人。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工作机构床位3854张,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869人。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335处。2023年度,珠海市共发行销售福利彩票6.62亿元,筹集福彩公益金1.94亿元,其中,珠海市留用0.70亿元。拥有社会组织数量为2448个。志愿服务组织及团体数达4877个,人均志愿服务时长4.54小时,发布并开展的志愿活动数达258469个。截至2023年底,珠海市志愿者注册总人数730283人,注册志愿者人均参与志愿服务时数累计达27.25小时。
环保
截至2023年,珠海市环境空气质量六项主要指标实现连续四年全面达标,全年空气质量达标率为91.8%,同比提升1.9个百分点;优良天数共335天,同比增加7天。PM2.5浓度、PM10浓度两项指标均领跑全省、大幅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氧化氮保持较低浓度水平,排名珠三角第二位;2023年全年,珠海市环境空气质量位居全国重点城市第10位,较2022年提升3位。
交通运输
综述
珠海区位优越,港珠澳大桥竣工后,珠海成为中国内地唯一与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同时陆路相连的城市。珠海是中国重要的口岸城市,设有拱北、横琴、青茂、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珠澳跨境工业区5个陆运口岸,九洲港、湾仔港轮渡客运、珠海港、斗门港、万山港5个水运口岸,共10个国家一类口岸,是仅次于深圳的中国第二大口岸城市。
公路
截至2021年底,珠海市公路通车里程1479.53千米(含高速公路),全市公路密度平均85.20千米/百平方千米。按行政等级划分:国道131.43千米,省道331.18千米,县道166.44千米,乡道410.97千米,村道439.52千米。按路面类型划分:水泥混凝土路639.54千米,沥青混凝土路839.99千米。按技术等级划分:高速公路198.06千米,一级公路384.97千米,二级公路105.12千米,三级公路356.01千米,四级公路435.40千米。全市有公路桥梁470座(含高速公路)13.90万延米,其中特大桥28座7.02万延米、大桥138座5.86万延米、中桥138座7522.95延米、小桥166座2738.35延米。全市有公路隧道18座3.78万延米,其中特长隧道4座2.07延米、长隧道6座1.37延米、中隧道2座1328.00延米、短隧道6座2119.00延米。截至2023年年末,珠海市公路通车里程1525.97千米,比上年末增长1.4%。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48.38千米,增长11.0%。截至2023年4月,珠海境内的高速公路共有8条,包括京珠高速、江珠高速、广珠西线高速、西部沿海高速等。
铁路
2012年12月29日广州—高栏港货运铁路通车。广珠铁路是全国为数不多的直接建到港区的货运铁路,不仅改写了珠江口西岸无货运铁路的历史,同时成为珠三角西岸连接华南、华中、西南等地区的重要的货运铁路干线。同年12月31日,广珠城轨铁路全线开通,珠海北站至珠海站区段新开通珠海、前山、明珠、唐家湾4个车站,自此,珠海从“手无寸铁”真正步入“双铁”时代。2015年11月珠海开通直达北京、桂林两条跨线列车,拉开了珠海高铁时代的序幕,高速铁路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珠海对外交通日益便捷。2019年全市轨道交通通车里程达到86.5千米,较2012年的25千米增加61.5千米,年均增长19.4%。截至2023年“五一期间”珠海市内9个城轨站发送旅客42.9万人次,到达旅客44.6万人次,累计旅客到发量突破87万人次。
客运铁路
广珠城际是广东省境内一条连接广州、佛山、中山、珠海的客运专线铁路,全长154.635千米,共设18座车站。根据广珠城际于2019年1月发布的公开数据,广珠城际月均发送旅客已达到500万人次,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珠江口西岸最重要的大运量公交线路。
珠机城轨全称为珠海市区至珠海机场城际轨道交通,起自广珠城轨珠海站,终至珠海机场站,全程39.475千米,由于多个站点设置于地下,所以也被称之为珠海“地铁”。截至2020年,珠海境内设有珠海站珠海北站横琴站唐家湾站明珠站前山站湾仔北站湾仔站十字门站横琴北站,在建车站为井湾站鹤洲南站三灶东站珠海机场站
货运铁路
广珠铁路是一条纵贯珠三角西岸的铁路,连接广州佛山江门、珠海四市,线路全长186.23千米,并以货运为主。
港口
特区诞生初期,珠海临海而无海港,仅有零星小规模的渔港和内河港。1982年,九洲港建成并开港。1988年,珠海提出“以港兴市、以市促港”的发展战略,开始筹建高栏港。1993年高栏港改名为珠海港。2000年,珠海港发展成为中国沿海主枢纽港之一。2010年8月4日,珠海港正式获得国家交通运输部、广东省政府联合批复成为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和全国沿海主要港口之一,珠海港作为香港港集装箱“喂给港”地位得到彻底改变。2013年以来,高栏港主港区建设了10万吨级以上大型码头7个。港口集装箱、大宗干散货和石油及其制品等货物的运输规模大幅增长,到港船型不断呈现大型化。2013年,珠海港货物吞吐量突破亿吨大关,2019年达到1.38亿吨。截至2019年末珠海港已有泊位168个,其中生产性泊位160个、非生产性泊位8个,万吨级以上生产性泊位29个,设计年通过能力1.66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268万标箱。其中,高栏港区生产性泊位75个,万吨级以上生产性泊位28个,设计年通过能力1.51亿吨,占全港通过能力的91%。
截至2020年,珠海港已形成以西部的高栏港区为主体、东部的万山以及九洲、香洲、唐家、洪湾、斗门“一港七区”共同发展的发展格局。九洲港位于中心城区九洲洋之滨,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中国最大的水路客运口岸。香洲港位于中心城区香洲湾畔,是珠海城区与东部海岛的旅游交通枢纽。
航空
1983年10月,珠海直升机场建成并进行试机,开始为勘探及开发南海油气田提供服务,同年12月底,珠海至广州直升机民航航线正式开通。1990年10月,珠海三灶机场通航,并于1993年7月被批准为国内民用机场。1995年弃用三灶旧机场,珠海机场投入运营,成为当时国内最大且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机场。1995年6月珠海机场通航,开航当年仅完成旅客吞吐量25.4万人次,至2000年旅客吞吐量才57.9万人次,2007年旅客吞吐量104.1万人次。2011-2019年,旅客吞吐量年均增长23.6%,从2010年的182万人次跃升至2017年的922万人次,到2018年,突破了千万人次大关,达1122万人次。2019年,珠海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228.3万人,同比增长9.5%,为2000年的21.9倍,全国民航机场旅客吞吐量排名由2016年的第40名跃升为第35名,排名上升5位。同时,执行定期航班的航空公司增至31家,全年航线通达航点达86个,平均每周定期出港航班1662架次。
珠海机场位于珠江口西岸的珠海市金湾区金海中路,东邻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北接中山,西连江门、阳江、茂名和湛江。珠海机场按照ICAO4E级标准规划设计和建设,1995年6月建成通航,首期建成长4000米跑道和滑行道各一条,可满足B747-400等大型客,货机起降。停机坪面积27.7万平方米,近机位(廊桥位)17个,远机位6个。候机楼面积9.16万平方米。年保障能力为:飞机起降10万架次,旅客吞吐量11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60万吨,高峰小时起降23架次、旅客吞吐量6000人次。
珠海莲洲通用机场是中国首座政企合建的通用机场,为一类通用机场,近期飞行区等级为2B、远期飞行区等级为3C。主要开展应急救援、飞行培训、通用航空展览、航空摄影和测量、灾害监测等业务,并提供飞机组装、飞机试飞、飞机展销、飞机维修维护、私人飞机托管及加油等服务。
珠海九洲机场为A1类通用机场,于1991年建成,机场跑道全长450米,宽30米,可供大型直升机和小型公务机起降,拥有8个停机位和5个机库,占地面积约210亩。
公共交通
截至2022年末,珠海市民用机动车保有量达97.06万辆,比上年末增长7.1%。其中,私人汽车79.44万辆,增长8.4%。民用轿车保有量54.55万辆,增长7.6%。其中,私人轿车50.87万辆,增长8.1%。
客运站
珠海市有拱北汽车客运站、拱北口岸岐关车站、香洲长途汽车客运站、吉大旅游客运中心站、上冲长途汽车客运站五个客运站。截至2022年3月,珠海市运营线路209条,其中:“K”字头快线12条、“B”字头干线12条、“Z”字头微公交64条、“L”字头及双层巴士观光线5条、常规线路116条。此外,珠海市打造了3条粤港澳大湾区特色精品旅游专线,途经港珠澳大桥公路口岸、珠海渔女、日月贝等珠海热门旅游景点。首创双层巴士音乐餐车,以“科技车厢+娱乐主题”丰富观光旅游新形式。
公交车
珠海市内公交线路遍及城乡。截至2021年末,共有公交车辆2446辆,公交线路209条,行驶总里程17492万千米,客运量30333万人次。
计程车
珠海计程车服务地区分为主城区、斗门区、珠海机场三类,车型有捷达、现代、标致、帕萨特和英伦等。明码标价,打表收费。
文化
综述
珠海市的历史文化悠久。其艺术主要有民歌和民间舞蹈。市内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有7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宝镜湾遗址、陈芳家宅、三灶岛侵华日军罪行遗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3处(苏兆征故居石溪摩崖石刻杨氏大宗祠等),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39处(中山纪念亭、前山寨城墙、竹仙洞摩崖群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马南宝古墓、革命烈士纪念碑等)。还有形式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国家级4项(斗门水上婚嫁装泥鱼三灶鹤舞一指禅推拿),省级12项,市级28项。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36人,其中,国家级传承人3人(陈福炎韩竞生郭幸福),省级传承人12人。有省级传承基地2个,市级传承基地14个。
饮食
珠海境内食粮以大米为主,兼食其它制品。临近节日,多用糯米做成米糕、糍粑等,祭祀神灵后自吃或送亲友。饮食习惯一般为一日三餐,旧时早晚吃稀饭,建国后晚餐多吃干饭,干饭多以大米为主。农忙时,上昼和下昼加吃饼、麻团、包子等点心。口味普遍尚咸。
南屏脆肉鲩
南屏脆肉鲩,是把在一般鱼塘养殖出约2斤重的草鲩,移到一个有天然山水的池塘,进行人工养饲。烹法以炒为佳,是上等菜肴。
鲜蚝与蚝油
鲜蚝和蚝油的特点是:清甜香滑,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矿物质,有降血压和减少胆固醇的功能。鲜蚝个大肉肥,烹、炸、炒、蒸味道俱美。蚝油则用鲜蚝制成,是调味佳品。
膏蟹与重衣蟹
珠海市出产的蟹肉厚膏多,尤以南水、淇澳两岛生产的为佳。重衣蟹,每年秋季前后,蟹旧壳将去,新壳将生,两壳上下重叠并存,故名“重衣”蟹,其壳软肉美可食,是名贵产品,以平沙区所产为佳。
对虾
对虾,又称“大明虾”。对虾的烹饪,有蒸煮、油炸等,可制作各式品种精美点心、各种名肴,诸如“琵琶大虾”“油焖大虾”等。
习俗
生产习俗
珠海市的渔家在新年初二或开工出海的日子,在船头挂上两条名贵的鱼(意图新年有更大的丰收),打开船舱用海水浇船头,用草火把从船头到船尾“旺”一通,并把帆升高一点,象征起航,同时说些吉利的话,如“去南方,吹南风;去北方,吹北风”之类,并燃放炮竹以图吉利。
节日习俗
珠海市清明节扫墓,俗称“拜山”。是日,一家人到坟地除草加土,清扫修整,摆上供奉祭品,献烧纸钱,烧一串鞭炮。渔家风俗,三年内的新坟要在每年清明前拜山,而三年后则在清明之日祭拜,祭品主要有烧猪、鲜蛋、生葱蒜、蛋糕、生果等。
珠海市的端午节主要有两个活动,一是龙舟竞渡,俗称“扒龙船”,二是裹粽子。新中国成立后,珠海首届龙舟竞赛于1955年在金星门进行。此后,珠海的龙舟竞赛活动规模也越办越大,推而广之,成为群众性一年一度的盛事。1961年,县治迁至香洲,龙舟赛在香埠举行,竟赛地点设在野狸岛附近海面是年在海隅搭一间大棚放置龙船,由于常遭浪侵袭,不够安全,县政府乃集资兴建龙舟亭。每逢端午龙舟赛,124艘渔船云集香洲湾海面,桅墙上挂满各种彩灯、彩条、讯号旗、风兜等,色彩缤纷。
珠海市的重阳节扫墓,和清明仪式差不多。凤凰山、黄杨山等各地最高峰,连船底山、石花山,重阳节一到,人们成群结队攀登。这一天,家家户户蒸食用粉面做的糕,讲究的做成九层,象座小宝塔,上面做两只小羊,以符重阳(羊)的意思。有的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旗,用小红旗代替茱萸。点蜡烛灯,为“登高”。人们在登高之余,采回百草、花木的叶或根,捣成粉状做成药丸或者晒干,称为“百件药”,作平时治病之用。
斗门水上婚嫁
珠海斗门流行着一种独特的水上婚嫁习俗,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其中的一些习俗通过婚嫁关系辐射到中山、江门、佛山等珠江三角洲水乡地区。水上婚嫁形式繁复多样,讲究礼仪,有比较固定的程序和约定俗成的礼仪,主要内容包括“坐高堂”、“上头”、“叹家姐”、“花船迎亲”、“拜堂”、“回门”等。整个婚俗与当地居民生活的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其中的“花船迎亲”,向“船太公”、“海龙王”敬拜等内容均明显带有“水”的特征。在水上婚嫁习俗中,沙田民歌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成为整个婚俗的有机组成部分。斗门水上婚嫁显示出独特的水乡风情,它加深了当地民众的文化认同感,进而成为维系海外侨胞、港澳同胞乡情的精神纽带。
地方文化
珠海文化属于香山文化,与中山、澳门同宗同源,是百越文化、中原文化、海外文化交汇碰撞的产物,也是广府文化与西方文化结合的产物。历史上,珠海属于广府地区,广府文化是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带入的中原文化和岭南百越文化结合的产物。
公元前2000多年,珠海地区已有先进的渔业经济,先民创造出一种不同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早期人类生存方式——海洋渔业文明。珠海地区自古为海上贸易的重要节点,唐宋以后,中国对外贸易中心由北方的河西走廊逐渐转移到南方和东南沿海,珠海地区是中国南部城市广州到阿拉伯国家海上商道重要“驿站”。郑和七下西洋,多次通过珠海海域。明清时期,珠海地区浪白澳海域是外国商船来华的重要泊船地,成为中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澳门开埠后,珠海海域商船往来更为繁忙。
香山文化
珠海人文历史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便是岭南文化重镇之一。珠海与中山、中国澳门同属香山县。血缘同宗,历史同源,文脉同根,同属岭南文化、香山文化生态群落。珠海地域文化是香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外来文化的长期交流、碰撞、融合过程中,形成了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精神品格,对外来的新鲜事物敢于、善于和勇于接受。香山文化是广府文化与西方文化结合的产物。
广府文化
珠海,地处岭南广府文化的核心区,在历史上就属于广府地区,广府文化又是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带入的中原文化和岭南百越文化结合的产物。从广义上来说,所有在珠海出生、成长的市民都可以称为广府人。过去是广府人走向海外的重要起航地,珠海城市特质与广府文化高度契合。
疍家文化
疍家人是外来人口与当地融合的一个案例,疍家人也称作水上人,广泛分布于珠江水系的江面和沿海地区,他们以舟楫为家,傍水而生。疍家文化历史底蕴深厚、区域辐射辽阔,珠海作为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处于疍家文化的中心地带,连接大湾区其他疍家文化城市。
珠海斗门正是疍家文化沉淀丰厚的原始地方,具有疍家文化特色的服饰饮食、婚丧嫁娶、待客礼仪、节庆游乐、民族工艺、建筑风格等,在当地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民俗文化景观。
客家文化
珠海市在明清时期就有大量的客家人从梅州、河源、韶关、清远、惠州、揭阳、江西、广西和福建迁入。据《珠海村情》记载,客家村落多达98个自然村,本地客家人口36万,新老客家总人数占珠海人口的四分之一。
艺术
民歌
珠海市民间歌谣可分两大类,第一类海岛渔区及沙田区普遍传唱的咸水歌、高棠歌、大罾歌。第二类是三灶岛独有的三灶八保歌、雀仔歌,湾仔地区有部分居民唱客家山歌。
民间舞蹈
鹤舞是三灶岛最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俗称“舞白鹤”,流传在三灶岛一带已有二、三百年之久。其程序比较复杂,有击鼓伴舞,鼓点暂短、单调,还有四句类似“流水南音”曲调那样的“白鹤歌”,反复轮唱伴舞。白鹤用竹枝、沙纸、铁线等材料扎成,功夫精巧,栩栩如生。鹤舞有些动作难度较大,有时身躯弯如弓状并持之将近1小时之久。2011年,三灶鹤舞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狮舞又名舞醒狮,每逢国庆、春节等大节日,农村狮舞队便进城庆贺佳节,成群结队到机关、工厂、商店门口朝拜、“抢青”。“文化大革命”期间农村舞狮活动停止。1976年打倒“四人帮”,农村狮舞再次活跃。南水10个村委会有4个重新成立业余舞狮队,三灶、造贝、翠微、湾仔等地相继恢复舞狮活动。
文物古迹
截至2019年,珠海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有7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宝镜湾遗址、陈芳家宅、三灶岛侵华日军罪行遗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3处(苏兆征故居石溪摩崖石刻杨氏大宗祠等),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39处(中山纪念亭、前山寨城墙、竹仙洞摩崖群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马南宝古墓、革命烈士纪念碑等)。
宝镜湾遗址
宝镜湾遗址,位于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南水镇,包括遗址和岩画两部分。1989年10月,考古工作者在宝镜湾畔发现了四处六幅岩画,成画时间在距今约4000~2000多年间,岩画均阴刻于大且平整的石面上,最多见的便是形如船只、波浪、龙蛇以及跳跃的人物造型,对研究史前宗教、祭祀文化具有重要参考意义。1997至2000年,宝镜湾遗址进行了一次试掘和三次发掘,出土了大量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的陶器、石器等文物及居住遗迹。其中的网坠和石锚,反映了史前居民渔业生产的特征,为研究环珠江口史前文化提供了新材料。宝镜湾遗址于2006年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芳家宅
陈芳家宅(含梅溪牌坊,陈芳家族墓)是珠海最早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修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历经六年陆续建成,包括1座陈公祠、3座大屋、1座洋房和1座花厅,这座家族庄园式的建筑群将西方建筑元素与中国建筑传统结合在一起,既蕴含了夏威夷风情,又突出了岭南风格,成为珠海华侨文化的代表性建筑物。陈芳,梅溪人,早年随伯父商船抵檀香山经商,获巨利列檀岛华侨之首,被誉为“商界王子”。后跻身于夏威夷的贵族阶层,任中国驻夏威夷的华商董事会首、中国驻夏威夷领事馆首任领事,在华侨社会中享有盛誉和崇高威望。清光绪十六年(1890),65岁的陈芳携带巨资叶落归根。
20世纪90年代末,珠海梅溪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对陈芳的庐墓、牌坊、祠庙等进行修缮和整治,开辟成一个规模很大的富含历史文化底蕴的旅游景点。2006年6月2日,陈芳家宅(含梅溪牌坊)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三灶岛侵华日军罪行遗迹
三灶岛侵华日军罪行遗迹位于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三灶岛,整个遗迹含万人坟、千人坟、日军慰问所、日军“慰灵”石刻、碉堡、机场遗址等。侵华日军罪行遗迹是日军侵华的重要罪证,其中日军慰安所在文物保护单位中鲜见,对研究历史,特别是研究华南地区日军侵华及华南人民抗日活动,以及对教育后人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1983年,三灶岛侵华日军罪行遗迹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入选第七批国家文保单位名单。
非物质文化遗产
珠海的非遗文化按照地理属地大致可以归纳为广府文化、客家文化、疍家文化、潮汕文化四种类型。
截至2020年,珠海市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4项,其中,国家级4项(斗门水上婚嫁装泥鱼三灶鹤舞一指禅推拿),省级12项,市级28项。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36人,其中,国家级传承人3人(陈福炎韩竞生郭幸福),省级传承人12人。有省级传承基地2个,市级传承基地14个。
装泥鱼
装泥鱼是广东珠海市斗门区乾务镇极富地方特色的一项传统技艺,最早起源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在虎山村、荔山村、马山村、网山村、大海环村、石狗村尤为兴盛。装泥鱼技艺主要有制作渔笼、制作渔篓、制作泥板、捕捉泥鱼四道主要程序,具有地域性、独创性、实用性和性别差异性的特点。
三灶鹤舞
三灶鹤舞是广东省珠海市三灶镇独有的一种仅在春节期间表演的传统舞蹈。民间素有白鹤象征长寿的说法,鹤舞也是三灶村民给60岁以上老人拜寿,为30岁以上村民祈福的一种礼仪习俗。据传,该舞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鹤舞的白鹤造型生动逼真、舞姿优美,形象地将仙鹤临门、觅食、洗嘴、梳毛、休息、嬉戏、归巢等生活状态演绎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表演时,以锣鼓伴奏,间唱吉祥的“鹤歌”,场面显得欢快、热烈、祥和。在三灶镇,表演鹤舞有约定俗成的礼仪:包括开光(祭拜仪式,给“鹤”点睛)、拜老(逐户拜寿、祈福)、羽化(过去是正月十五傍晚将鹤衣至村口处烧掉,近年为了不误农时,改为正月初七)三个固定的程式,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崇高的道德境界。
一指禅推拿
一指禅推拿是中医推拿的重要传统学术流派之一。它以佛学禅宗“一指示法,见性成佛”之精义,开宗立派。2014年11月,作为中医推拿重要分支流派的中医诊疗法“一指禅推拿”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地方象征
市花:珠海市花为勒杜鹃,又名宝巾、叫子花、三角梅,是紫茉莉科宝巾属的藤本小灌木,茎有刺,与一般山杜鹃不是同科植物,四季常绿。其特点是管理粗放,适应性强,耐旱耐瘦土,易繁殖,修剪可造型。该花品种多,花期长,色彩艳丽,有些品种一年多次开花,起到美化珠海的作用。勒杜鹃花色有红、紫、粉红、白色等五彩颜色,且具有生命力强,品种多样等特性,象征珠海特区开拓创新、锐意进取。
市树:珠海市树为红花紫荆,别名羊蹄甲、洋紫荆、艳紫荆。常绿乔木,叶片近圆形或圆心形,深裂达叶长的四分之一或稍多,先端浑圆,革质。总状花序短,花玫红色,有时具紫色和白色的条纹,芳香,荚果,花期主要在冬、春季。红花紫荆花色鲜艳,形状动人,象征着珠海朝气蓬勃的精神。
市鸟:珠海市鸟为海鸥。海鸥除以鱼虾、蟹、贝为食外,还爱拣食船上人们抛弃的残羹剩饭,故海鸥又有“海港清洁工”的绰号。夏天,海鸥飞到繁殖场地,用枯草、树枝、羽毛、海草等筑起皿形巢。有的地方鸟巢的密度很大,两个巢之间相距l一2米远。各亲鸟都划定自己的“势力范围”,不准其他鸟入侵。海鸥的归家本领很强,雌、雄都能回到它们上一年筑的巢里。每巢产卵2-4个,双亲都孵卵,约25天就能孵出雏鸥,40天后小海鸥飞向大海,开始独立生活。哪里发现有大群海鸥,哪里的水域必然充满着生命,象征珠海人民勇于拼搏,勤劳致富的风骨。
风景名胜
珠海市是花园式滨海旅游城市。截至2020年底,有AAAA级景区景点6个(珠海圆明新园、珠海罗西尼工业旅游点、珠海市御温泉度假村景区、珠海市东澳岛旅游度假区、珠海市外伶仃岛度假区、珠海市汤臣倍健透明工厂景区),AAA级景区景点3个(珠海市桂山岛风景区、横琴星乐度·露营小镇景区、横琴丽新创新方旅游区)。
友好城市
截至2024年8月,珠海共有国际友好城市16对。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珠海市是中国唯一以整体城市景观入选“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的城市。先后荣获“双拥模范城”“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十佳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十大魅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和谐名城”“国家森林城市”“中国生态文明奖”称号、联合国人居中心颁发的“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2015年,珠海市获评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2019年8月,珠海市入选2018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名单。
2019年10月31日,珠海入选首批5G商用城市名单。
2019年11月,珠海入选中国城市绿色竞争力名单,排名第24;珠海市入选全球可持续竞争力榜单,排名第189位。
2019年12月,珠海市获新时代中国繁荣城市荣誉。
2020年6月,生态环境部发布《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按照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评价,珠海市在全国排名第14。
2020年10月,珠海市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
2020年11月,珠海市被推选为“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地级市)。
2020年11月28日,珠海市被评为2020中国宜居宜业城市。
2020年12月25日,珠海市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2018-2019年度“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
2021年5月,珠海市入选“中国地级市百强品牌城市”名单。
2021年10月,珠海市入选“2020中国外贸竞争力百强城市”榜名第5位。
2021年11月,珠海市入选“2021数字化转型百强城市名单”,排名60名。
2021年12月,珠海市被全国爱卫办表彰为“2020年度各省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
2021年12月,珠海市被全国爱卫办确定为2020年度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地级及以上市)。
2022年4月,珠海市入选“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
2022年6月,珠海市入选2021年广东医改十大创新典型名单。
2023年1月,珠海市入选第一批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名单。
2023年11月,珠海市入选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名单。
2024年3月,珠海市入选第三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
2024年10月,入选国家首批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
参考资料
走进斗门.斗门区人民政府.
行政区划.金湾区人民政府官网.
校区简介.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官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1 20:35
目录
概述
名称由来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